04月
02
2025
0

外卖垃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一、外卖垃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据报道,目前中国互联网订餐平台上,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过6000万个,因外卖产生的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不可小视。

报道称专家表示,解决外卖垃圾问题,应从源头和下游两端入手。既要采取措施减少外卖垃圾的产生,又要加强对外卖垃圾的专业回收处理,大力提高利用和处理“存量垃圾”的效率,严格控制“增量垃圾”的产生与规模。

因为外卖垃圾的识别相对简单,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的突破口,在学生和上班族相对集中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卖垃圾分类回收,待初步实现分类收集后,再指定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据悉针对塑料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分类回收,目前国内部分城市也制定了一些措施,如建立基金发放补贴、处罚违规对象等,目前中国对于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回收还没有相应的补贴机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继续探索解决产业链条补贴前置、处罚对象无法确定、回收物统计监管成本高、投入资金过多等问题,通过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政策,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进行补贴是可以进行实践的一种办法。

二、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环保社会,处处注重环境保护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三、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国应当怎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 产品 废弃物 基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把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1)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的治理力度。

(3)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4、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技术。

5、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6、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

(五)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