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有什么庆典节日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庆典节日的国家,每年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节日不仅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下是中国一些重要的庆典节日。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它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或2月初之间。春节是一个为期15天的庆典,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包饺子等。此外,春节期间还有传统的拜年习俗,人们相互拜访亲友,互道新春祝福。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公众假日。它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这个时候正值春季,万物复苏。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祖先,扫墓祭奠,献上鲜花和食物。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个节日出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端午节
端午节也被称为龙舟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通常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举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来纪念他。此外,端午节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就是赛龙舟比赛。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运动,各地会组织龙舟比赛,吸引了许多观众。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庆典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认为这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此外,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一起吃月饼,品尝各种美食。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庆日,庆祝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成立。它是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节日之一。在国庆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升国旗仪式、游行表演、烟花汇演等。此外,国庆节也是人们放假旅游的好时机,各地的旅游景点都会迎来大量游客。
以上是中国一些重要的庆典节日,它们反映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二、我们国有什么节日?
我国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
三、德国有什么节日?
德国的节假日
1月1日至2日 新年
1月6日 主显节
3月29日至4月17日之间(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耶稣受难日
4月1日至20日之间 复活节
4月30日至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9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
5月9日至28日之间(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基督升天节
5月20日至6月5日之间 圣灵降临节
6月17日 民族团结日
11月18至20日 祈祷与忏悔日
12月24日 圣诞节前夕(下午休息)
12月25至26日 圣诞节
四、法国有什么主要节日?
1、1月6日,天主教的“三王来朝”节日,这一天法国人要吃三王来朝饼,饼上有一粒小蚕豆,象征让人交好运。
2、2月2日,圣蜡节,这一天法国人要吃油煎鸡蛋薄饼,以图幸福。
3、12月25日,圣诞节,圣诞除夕之夜,各家都要吃丰盛的年夜饭,传统的菜肴有肥鹅肝、牡蛎、火鸡、奶酪和甜点等,喝葡萄酒和香槟酒。孩子们可与父母一同吃饭,也可先去睡觉等待圣诞老人的来访。
信教的人,年夜饭前或圣诞之日午饭前还要
一月6日:帝王节。在糕点铺内,人们纷纷购买甜饼,这种甜饼内含有一种叫蚕豆的小东西。家中最小的成员,把眼睛蒙上,将甜饼分给大家:这是JEANE姑姑的,这是爸爸的,这是DESPOYES先生的。。。“每人吃甜饼时都避免咬到蚕豆。吃到蚕豆的人将封为国王(皇后),并挑选他的皇后(国王)。全家人或朋友们举杯高颂:“国王干杯,皇后干杯。”
二月2日:圣蜡节,这是一个宗教及美食的双重节日。这一天,家家都做鸡蛋薄饼,鸡蛋饼煎得又薄又黄,向太阳似的金黄色。它飘起来后,孩子们注视着它,如果它直接落在谁的口里该多好呀!
四月1日:愚人节。可以说几乎任何事都是允许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会参与愚人节。
五月1日:劳动节和铃兰花节。巴黎的大街小巷,甚至是地铁站内都充满了花香。
七月14日,法国国庆节。国庆前夕,法国所有的城市燃放烟火,整个巴黎的所有街道,人们载歌载舞。次日清晨,人们观看阅兵式。法国的大假开始了。
法国的大假于8月31日开始。尽管政府的多方努力,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在同一时间休假。许多工厂歇业,大批商店关门。
十一月1日。是冥节。在陵园,墓地被菊花点缀。尽管墓地的沉痛气氛,小学生为本年假期的头一日而欣喜若狂。
11月25日,是圣-喀德琳节,是个地道的巴黎地方节日。25岁尚未婚嫁的年轻姑娘们梳妆成圣-喀德琳。这些庆祝圣-喀德琳节的姑娘在位于与其同名的大街上的圣女雕像前献花圈。这一天做了许多黄色和绿色的小帽子,一个比一个新颖。在大的女装店内,人们跳舞,喝香宾。喀德琳是当日的女皇。
十二月25日:圣诞节。这可称为节中节,她是严冬里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欢乐。
星星,雪花,松树,礼品,铃铛组成图画。孩子们清扫烟筒,找出他们最大号的鞋,圣诞老人上路了。。。
1、1月6日,天主教的“三王来朝”节日,这一天法国人要吃三王来朝饼,饼上有一粒小蚕豆,象征让人交好运。
2、2月2日,圣蜡节,这一天法国人要吃油煎鸡蛋薄饼,以图幸福。
3、12月25日,圣诞节,圣诞除夕之夜,各家都要吃丰盛的年夜饭,传统的菜肴有肥鹅肝、牡蛎、火鸡、奶酪和甜点等,喝葡萄酒和香槟酒。孩子们可与父母一同吃饭,也可先去睡觉等待圣诞老人的来访。
信教的人,年夜饭前或圣诞之日午饭前还要作弥撒,相互祝愿“圣诞快乐”,交换礼物。唱的歌曲都是些宗教歌曲,如圣诞小爸爸、美丽的圣诞树、甜美之夜、神圣之夜、子夜基督徒等。
4、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调皮者会悄悄地在你的衣背上贴上纸鱼开玩笑。
5、7月14日,国庆节,白天有阅兵仪式,晚上放烟火。有些村庄会组织火炬游行、跳舞等。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法国风俗与节日
1、1月6日,天主教的“三王来朝”节日,这一天法国人要吃三王来朝饼,饼上有一粒小蚕豆,象征让人交好运。
2、2月2日,圣蜡节,这一天法国人要吃油煎鸡蛋薄饼,以图幸福。
3、12月25日,圣诞节,圣诞除夕之夜,各家都要吃丰盛的年夜饭,传统的菜肴有肥鹅肝、牡蛎、火鸡、奶酪和甜点等,喝葡萄酒和香槟酒。孩子们可与父母一同吃饭,也可先去睡觉等待圣诞老人的来访。
信教的人,年夜饭前或圣诞之日午饭前还要作弥撒,相互祝愿“圣诞快乐”,交换礼物。唱的歌曲都是些宗教歌曲,如圣诞小爸爸、美丽的圣诞树、甜美之夜、神圣之夜、子夜基督徒等。
4、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调皮者会悄悄地在你的衣背上贴上纸鱼开玩笑。
5、7月14日,国庆节,白天有阅兵仪式,晚上放烟火。有些村庄会组织火炬游行、跳舞等。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法国风俗与节日
作弥撒,相互祝愿“圣诞快乐”,交换礼物。唱的歌曲都是些宗教歌曲,如圣诞小爸爸、美丽的圣诞树、甜美之夜、神圣之夜、子夜基督徒等。
4、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调皮者会悄悄地在你的衣背上贴上纸鱼开玩笑。
5、7月14日,国庆节,白天有阅兵仪式,晚上放烟火。有些村庄会组织火炬游行、跳舞等。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法国风俗与节日
五、泰国有哪些节日?
泰国的重大节假日如下:
元旦:公历1月1日。
万佛节:泰历3 月15 日,源于佛祖在世时,于王舍城传经讲道,3 月15日这天数以万计的僧侣不约而同地返归王舍城朝拜佛祖集会。
节基皇朝开国纪念日:公历4月6日,是拉玛一世王加冕登基和当今的节基王朝开基之日。
宋干节:又称“泼水节”。公历4月13至15日,是泰国传统新年。泼水节的前一天,泰国的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到了13 日,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参拜寺院,为僧侣们供奉食物。在浴佛仪式结束后正式进行泼水庆祝。
泰皇登基纪念日:公历5月5日,当今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于1950年5月5日加冕登基。
佛诞节:佛祖释加牟尼诞生、悟道和涅槃的日期皆发生在泰历6 月15日。佛教徒为了纪念大慈大悲佛祖,都在每年的泰历6 月15 日举行隆重祭祀典礼。
三宝节:泰历8 月15 日,是佛祖释加牟尼向5 位弟子讲述顿悟,成就佛、法、僧三宝的日子。
皇后华诞纪念日:当今泰国诗丽吉皇后1932年8月12日诞生于曼谷,泰国政府将每年8月12日定为泰国的“母亲节”。
守夏节:泰历8月16 日,守夏节历时三个月(泰历8月16日至11月15日),守夏节结束之日称“解夏节”。在此期间,僧侣均应驻守在寺中,尽量避免外出。
五世皇升遐纪念日:公历10月23日,为纪念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拉玛五世王(又名朱拉隆功大帝),他在位42 年期间,发动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改革运动,废除奴隶制、提倡科学、鼓励教育、改革官制、革新税制、建立司法体系,实现了国家繁荣进步和臣民安居乐业。
水灯节:泰历12月15日,人们通过在河边漂放水灯,寄托对滋润万物的水精灵的感谢之情,同时也希望所有的罪恶和污秽能够顺水漂走。
万寿节:即“泰国国王华诞纪念日”。当今泰国国王拉玛九世1927 年12月5 日诞生于美国,泰国政府将每年12 月5 日定为泰国的“父亲节”。
宪法纪念日:公历12 月10 日。1932 年12 月10 日泰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标志泰国已迈进民主时代。
六、中国有哪些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 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7天);记者节(11月8日)法定节假日星期六—星期日—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纪念日二七纪念日—七一建党日传统节日春节—元旦—元宵节—龙抬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鬼节—芒种节—夏至节—冬至节—祭灶节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赛马节—转山节—雪顿节—沐浴节—芦笙节—姊妹节—龙船节—吃丑节—火把节—花王节—斗牛节— 姑娘节—花儿会—收获节—那尼节—重庆苗族踩山节宗教节日塔尔寺灯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玉皇圣诞节—蟠桃会—开斋节—圣纪节—妈祖节民俗节国际钱江观潮节—岳阳国际龙舟节—扬州溱潼会船节—保定敬老健身节—洛阳牡丹花节—贵州杜鹃花节—大连赏槐会—军坡节艺术节日中国藏文化节—中国艺术节—上海电视节—四川熊猫节—中国戏剧节—中国吴桥杂技节—风筝节—西安古文化节—三峡艺术节—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冰雪艺术电影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天津中国京剧节文化节日海南国际椰子节—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雾凇冰雪节—北京龙庆峡冰雪节—自贡恐龙节—杭州茶文化节—中国丝绸之路节—海南岛欢乐节—湖北三峡文化节经贸节日旅游节—泰山登山节—青岛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那达慕草原旅游节—绍兴黄酒节—中国豆腐文化节—广州美食节—重庆火锅节—中国广告节—上海茶文化节—大兴西瓜节—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桂林山水旅游节—重庆万盛旅游河流节—嘉峪关国际滑翔节—五台山国际旅游月—上海黄埔旅游节—苏州丝绸旅游节—张家界国际森林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黄山国际旅游节—大连服装节扩展资料:中国传统节日大抵起源于先秦时代,而定型于两汉时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到了两汉大都基本定型。这不仅是因为“汉承秦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统一,社会出现了各种节日风俗得以定型的土壤和条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到宋,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它的变异和调整,宗教的渗透、民族的融合、社会心理的失常,为中国节日风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到了唐宋年间,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异,节日生活开始大规模地与城市生活密切结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从一向充满迷信、禁忌、祓禊、禳除等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而向着世俗化、娱乐型的方向转变,成为民间真正意义上的“佳节良辰”。尤其是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决非前朝可比。出现了“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的城市,令当时的欧洲人叹为观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以及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的出现,给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历史条件,因此表现在节日风俗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向娱乐型的演变。喧闹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抓住传统节日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泄胸中的郁闷,元旦日的放爆竹,不再看成是驱鬼驱魔,而象征着欢愉与热烈;元宵的祭神灯火,变成了人们游览观赏的花灯;中秋节由神秘的拜月逐渐变成赏月的习俗;重阳节已成了赏菊的盛会;上巳节祓禊为踏青所取代;庄严神秘的“驱傩”仪式转化成街头的“百戏”和“杂耍”。城市生活中的节日频繁,人们也不愿总是守在家里,“游乐成观”、“仕女如云”;大量的体育娱乐活动出现在唐朝的节日里;神的形象也在变化,织女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凶神恶煞的捉鬼门神也让位给唐朝屡建奇功的两位将军---在那个充满奔放情调的时代,民众追求丰富的生活情趣,在平淡和枯燥的生活中,亮出了一抹新奇。明清以降,中国的节日风俗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今日中国社会生活所运行不废的节日风俗,在明清时期基本上定型。不过,骨子里的变化要深刻和快捷得多。尤其是明朝万历年代之后,由于西方耶稣会士东来,新的思想迅速萌生,风气为之一变。这种风气突变的现象,实际上是城市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所导致的拜金主义与纵欲主义。岁时节日进一步朝着娱乐型的方向迅猛发展。无论达官显宦,还是贩夫走卒,总为节日的气氛所感染,以致欣欣然乐而忘倦。元宵节的花灯烟火长达十夜,龙舟竞渡风采依旧,至于节日期间的玩狮舞龙,旱船秧歌,杂技百戏,体育活动,比之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庙会的兴盛和盛大的娱乐狂欢活动,成为明清社会节日风俗的新亮点。庙会和狂欢大大开阔了民众的视野,尤其是平日被锁在深宅大院与绣房闺楼里的妇女,只有当庙会、社会时得以外出,参加集会和看戏,这对于扩大妇女的社会交往和个性自由,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8月韩国有什么节日?
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从日本35年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光复节的节日意义是纪念1945年韩国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独立。
八、兴国有什么传统节日?
答:
兴国客家人传统节日较多,一年12个月中,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而且每个节日都有着鲜明的客家特色。其中,尤以“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庆最为隆重。
立 春。又称交春,标志一年的开始,家家贴“迎春接福”,交春时辰一到,点香烛敬天地。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家家吃“元宵”(糯米汤圆)、闹花灯、舞龙灯等等。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日。取百花盛开之意而得名。女孩子要在这天穿耳环孔。择此日结婚的较多,取“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为吉庆。
清明节。家家户户进行扫墓祭祖,俗称“挂纸”。按兴国地方习俗,有“清明挂在前,冬至挂到年”的说法,故一般于清明节前三五天的良辰吉日。三代内亲属由各家自行祭扫,远古宗亲则集中祭扫,称为“做公堂”。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则祭扫革命烈士墓。
立夏节。立夏日家家宴饮,必酒醉肉饱,客家人叫做“撑夏”。所食多为腊味、盐蛋之类,粉蒸笼床是必不可少的,故有“腊杂节”之俗称。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月节”,又称“端阳”、“重午”。家家户户门上插香蒲、蕲艾驱邪魔,洒雄黄酒驱蛇蝎,采药草煮水洗澡防百病,家家食粽子,小孩挂香包、蛋包。县城有龙舟竞赛。
食新节。六月六日,(也有地方是六月十五日),禾稼初熟,家家农户用新收获的稻米做米果,饱餐一顿,品尝劳动果实,企盼丰年,谓之“食新”。随着时代变化,科技进步,一季变二季、三季,禾稼成熟季节提前,温饱问题不再困扰百姓日常生活,“食新节”渐渐被人们淡忘。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将纸钱、纸衣、金银锭装于大纸包内,并祭以鸡、鸭血,于黄昏落日之际,整包焚烧。对新去世的人则加烧纸扎房子、纸糊家用电器、纸糊日常用品等。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丰盛餐饮之后,阖家团聚一起,同食月饼、花生、柚子,共赏圆月。还有为纪念汉人反抗元军入侵“烧圆塔”(与元鞑谐音)、放“孔明灯”等传统活动。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民间有登高饮茱萸菊花酒,进高山寺庙敬菩萨的习俗。蒸重阳酒,吃油炸芋包、炸薯包的风俗颇为盛行。
冬至节。兴国地方自古就有冬至扫墓的习俗。冬至日标志隆冬时节的到来,冬至时节腌制的腊肉、做的豆腐乳,香气浓郁,且不易生虫。因而有不少地方有冬至腌制腊肉、做豆腐乳的习俗。
小 年。兴国地方多以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小年”,实际上是过大年的序曲,为过大年预热或做准备。家家户户疏通沟渠,打扫庭院,擦洗台凳门窗,筹办年货。旧时,晚上送“灶君”上天,向“灶王爷”、“灶君老母”汇报,祈求赐福。
大 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为“除夕”,俗称“过大年”。这天家家户户贴春联,点燃香烛拜天地,备好三牲酒醴敬祖先。爆竹声中全家聚餐,又叫“食团圆饭”,长辈给未婚嫁的儿孙发压岁钱。晚上,围炉坐通宵,名叫“守岁”。现时,全家人同看中共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新年钟声敲响时燃放鞭炮焰花。
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俗称“初一”。早起开大门鸣爆,敬天地祖宗。晚辈为长辈拜年。这天,多数人吃素。吃早饭后互相串门道贺拜年。从初一起,直至正月十五,开始“打灯”闹新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以上习俗,在不同地方,会存在不同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原有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的渐渐淡化,有的则以新形式替代。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它所代表和传承的文化内涵,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将长久地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
九、中国有什么元宵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中国有什么祈福的节日?
据史书记载,人们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逝去,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也不见踪迹,故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现在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消灾的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