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树节的故事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栽树节日,一起这一天也是孙中山去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造,在他任中华民国暂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栽树节。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栽树的传统,而近代栽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主张。近年来,跟着环保知道的不断提高,咱们对栽树造林、保护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新我国建立以来,大力开展栽树造林,美化黄土高原的环保工程。从头我国建立,到1995年,累积造林11802万亩,让黄土高坡从头披上绿装。让母亲河从头清澈起来,是一项惠及子孙万代的作业。栽树造林,是通向青山绿水的必经之路。
晋西北老人植树的事迹(人教版语文16课里的老人)
马永顺,这位晋西北的植树模范,以一生的坚持将命运与大山紧紧相连。1941年,他进入南岔林业局成为劳工。1948年,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马永顺终于来到了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从昔日的“臭苦力”变成了新中国的主人,以及新中国的第一代林业工人。
1948年的冬季,马永顺的手工采伐木材量达到了惊人的1200立方米,相当于六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作业伐木之最。马永顺不仅在伐木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还致力于义务植树,带领全家种下了数万棵树苗。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产。
1988年6月,马永顺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这是对他毕生奉献的最高赞誉。马永顺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植树造林和环保事业,他的精神成为了晋西北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
马永顺的事迹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新中国林业工人精神的象征。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影响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