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漫画:有个人在画树和小鸟,但看到周围的树木全被砍了
①一个画家,在一片秃树桩中竖起一面画板,上面画着大树、鲜花、小草,一群小鸟成群结队地朝画板飞来,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家。
②多植树,为小鸟做鸟窝,
向周围的人宣传护鸟的常识等。(意对即可)
③处处闻啼鸟
(官方回答,请采纳。谢谢)
二、植树节植树的技巧
如何植树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植树活动,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息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每年植树活动中能够成活的树很少,即使是有专业人员负责后期维护,栽种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也是成活与否的关键。
在东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树坑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生长。
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
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三、简单的植树节怎么画简单的植树节怎么画儿童画
1. 准备工作:准备铅笔、马克笔和白纸,首先画出一个小男孩的形象。
2. 画出树苗:在小男孩前方画出一棵小树苗,象征着植树节的主题。
3. 添加女孩:接着画出一个小女孩的身体,让画面更加生动。
4. 画出腿部:为小女孩画出双腿,使画面更加完整。
5. 环境描绘:在周围画出一条小河和几棵树,营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
6. 着色:使用马克笔为画中的元素涂上颜色,使画面更加鲜艳。
植树节是一个宣传保护树木、动员群众参与的节日,活动内容包括植树造林。这个节日可以激发人们爱护森林、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创作题目时,可以选择一个贴合主题的名字,字体要大且可以使用绿色,以体现环保的意义。孩子们也可以制作手抄报,画上两棵大树并加入自己的形象,寓意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
绘画时,可以以苹果树或爱心树为例,先勾勒出树的形状,再添加其他元素,如小朋友自己。最后,选择喜欢的颜色为画作上色,使苹果树的树叶、树干和果实都焕发出光彩。
四、植树节画什么画好看呢
植树节画什么画好看如下:
首先在画出纸张右上角画出手抄报版头主题“3.12植树节”的空心字。 接着,在左边画出一棵大树,用两根简单的线条画出树冠的椭圆形的形状,再画出文字直线。再画出一双手捧着一株小嫩芽,嫩芽上方用两根线条画出一个圆圈,圆圈内画出文字框直线。
接着,在右边画出一只大象,要画出它的侧脸,再画出它高昂着鼻子甩出水花,然后,在大象身体里画出文字框直线。下面,用一根直线画出地平面,再用波浪线画出绿植,再画出太阳、树枝、小鸟做装饰。然后,给图片涂上好看的颜色。最后一步就是书写文字内容了,建议大家在书写文字内容前先用铅笔起稿哦。
植树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到达爱林护林和扩大森链庆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 3月 12日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的队伍中来。同学们也要积极投身到植树的活动中,争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够亲手和一棵树!
中含缓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竭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后,民谈唤模国4年(1915年)
在孙中山的建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 7月 21 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五、植树节该怎么画
首先画出小朋友的头部和五官。然后画出衣服。再画出四肢和工具,左手拿着铁锹,右手拿着水桶。再画出树木、树丛和汗水。最后涂上颜色,植树节画画作品简笔画就完成啦。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和增强环保意识。中国的植树节在每年的3月12日。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8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以示垂念[2]。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3]。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