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树英雄有哪些人?植树英雄有哪些人?
每年春季都植树:马永顺。老人不容易才绿化了青山。我们的植树英雄,造福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老人的女儿几次让老人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老人一定想,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但马永顺坚决不要。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造福人类。让人们过上好日子《青山不老》写了,绿化环境,保护环境。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还与环境作斗争。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把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不顾自己为别人着想。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
二、谁是中国近代史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三、中国绿化沙漠的方法
1994年,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防沙绿化先导试验,利用地下水造林,并筛选出柽柳、沙拐枣、梭梭等一批适应沙漠环境的造林树种。
1999年完成生物防沙试验工程,2001年建成防护林生态示范工程,为实现沙漠公路的全线绿化奠定了基础。2003年7月,总投资2.2亿元的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开工建设。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线采用咸水滴灌造林技术,设计年耗水总量550万立方米;防护林生态工程栽植苗木总量达到1800余万株,林带总面积3000余公顷。这条绿化带的建成,带动了沙漠公路客流的增长,饭馆、旅社、商铺等纷纷在沿途落户,塔里木盆地的野生动物也开始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和繁殖。
沙漠四周,沿 叶尔羌河、 塔里木河、 和田河和 车尔臣河两岸,生长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树柳灌木,形成“沙漠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了沙漠中的“ 绿色长廊”,“长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 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
四、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 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随身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就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又)有遮阳蔽日之处,( 又)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2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火洲
3我读懂了短文运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吐鲁番 天气炎热 的特点
这个事例是 县长的故事
4吐鲁番人改造自然环境,从中我体会到吐鲁番人的 勤劳与智慧
五、吐鲁番盆地的主要内容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地东端。“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营造防护林和加强灌溉管理,风沙已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