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
30
2025
0

我国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对防灾减灾产生哪些积极的用处?

一、我国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对防灾减灾产生哪些积极的用处?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造林的基本措施是: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植树造林的好处

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具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泥。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防风固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更来自林木。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二、植树节的宣传语有哪些?

1、加快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平衡。

2、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基本国策。

4、让地球变得更年轻。

5、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6、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7、爱我古都邯郸,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8、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9、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10、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11、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12、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13、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14、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15、爱我邯郸,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16、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

17、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

18、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

19、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20、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

21、植树节,人人来参与,添一片绿色,建美丽家园!

22、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23、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24、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2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三、如何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有效提高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选择适合植树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树种,综合考虑地质地貌、光照、雨水等因素,减少树木因自然条件不适应增加死亡率。做好造林工作中的树木保湿工作,保证林木的湿润度,加强树木包裹工作,减少林木根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及时补充林木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能够有效提高树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其次,林木栽种前注意改善林木土壤环境,加强人工松土,保证土壤的疏松度。加强土壤含水性,根据地理位置设置相应的灌溉与排泄系统。最后,选择根茎发达、生长旺盛的优种木苗木,提高苗木成活率,完善树木运输和栽植等环节。通过科学方法改进林木起挖工作和林木根系的土球处理技术。对于不携带土球的苗木根系,或者苗木根系受到损伤的根系需要进行草袋包裹处理,对于损坏的根茎及时进行修剪,保证造林的质量。

2、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林木栽植需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第一,干旱地带的造林措施。水分是植物生长必须的物质成分,干旱地区水分缺乏,如何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提高造林质量是一项技术难题。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树木适应干旱环境的生长机理,对植物的生理特性与水分缺失的适应原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出一种反应土壤中水分情况的仪器,帮助分析林木所需水分的时间和量,有利于林木更好的生长。第二,盐碱地的造林措施。我国盐碱地面积很大,如果能够对盐碱地进行技术改造,植木造林一定能够造福人类。盐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正常土壤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各个地区由于经济投入不同而开发情况有所不同,综合考虑盐碱地的不稳定性、复杂性、地区性和综合性特点,对不同盐碱地进行不同措施改良,改良后的盐碱地更适合林木的生长,增加人工造林的成活率,进而提高造林技术和造林质量。第三,沙漠化地区的造林措施。沙区土地土壤贫瘠,风沙的强流动性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所以要想在该地区提高造林质量需要对其土壤和林木选择进行优化改良。沙漠化地区适合栽种沙柳等抗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植物,还可以采取混合型种植来提高对土壤的固定化,减少风沙对植物的侵袭。对沙地的改良可以通过封、障、栽植三步骤进行,将灌木和针叶型植物混合栽植。加强对沙地林木区的封育管理,减少风沙对刚栽植的植物的伤害。建立保障性屏障,减少风沙的侵蚀。对沙地进行草绳沙障固沙和网格沙障固沙,只有沙地固沙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整体上有效的改善人工造林质量。

3、加强造林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林木栽植后,保证其成活率是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工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栽植后的护养工作也非常重要。首先,林木成活后要提高其防风防害能力,有效的预防自然灾害的侵袭,做好新造林地的管护工作。其次,做好林木固定支撑工作,保证皮架不影响林木原始根须土球和骨干根系的生长,防止根系受到风力影响而产生损伤。再次,夏季要做好树冠遮阳降温工作,防止林木水分大量蒸发,保证树木能够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与此同时,对新造林进行浇冻水、风屏障的方法养护,采取涂白树干的方法进行抗风寒处理。加强新造林的排水工作,充分利用自然坡度,做好适当排水,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最后,加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范工作,采取有效的杀虫方式治理林间害虫,有效预防病虫害给林木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