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
29
2025
0

我国花草树木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一、我国花草树木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总体感觉是增加了。

在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开始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其中人工造林众多,咱们平时用的支付宝里面的蚂蚁森林就可以从群众中体现出保护环境有多重要。

而且现在国家对于野外砍伐树木尤其是稀有树木处罚非常严厉,虽然不乏一些非法分子还是在作祟,但是总体而言国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发展,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扩展资料:

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

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 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是在无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产过程。无林地系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滩涂地、沙荒地和废矿基地等,一般统称宜林地。

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称人工林。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其优点是:森林成熟期缩短;立木分布均匀,有利于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选择目的树种,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据树种特性和营林目的形成单层或复层森林结构;便于集约经营,保持较高的森林生产率;经营管理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

参考资料:人工造林_百度百科

二、我国森林现状

球森林资源面积:

1992年,地球的森林面积减少到350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

激增,到2005年,已减少到160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约为20%。

我国森林状况: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 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 1.66 个百分点,达到 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2%,居世界第 130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居世界第 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 7.95 亿亩,居世界首位。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 34.27%,中部地区为 27.12%,西部地区 12.54%,而占国土面积 32.19% 的西北 5 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5.86%。

三、植树造林以后的前景怎么样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巨大的森林碳汇将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植树造林前景广阔.

四、2003年到2007年,我国共造林多少公顷?

国家林业局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全国共造林1.605亿亩,首次超过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 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面积1.08亿亩,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200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6亿亩,比上年扩大20%,超过当年人工造林面积,防控形势严峻。

五、2001-2004年我国共造林多少万公顷?

2001年全国造林面积完成529.9万公顷,占计划的107.6%。其中人工造林438.8万公顷,飞播造林91.1万公顷。 2002年我国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12亿亩,是2001年全年总任务的1.6倍,在我国造林绿化史上年度实际完成首次突破亿亩大关。截至至2002年年底,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35.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57%。 2003年,全国造林面积91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26%,其中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826.3万公顷,占总造林面积的90.61% 。 2004年完成造林面积304.48千公顷 2004年,我国完成营造林1.15亿亩,全民义务植树18.6亿株,林业总产值6076亿元。社会就业约4500万人,封山育林2100万亩,飞播造林885万亩,完成退耕地造林1000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5000万亩。据监测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低于多年平均流失量的30%以上。 2004年,我国共新建自然林保护区134个,林业保护区总量达1672个,占国土面积的12.4%。陆生野生动物占种群数量的55.7%,有代表性的18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中,有72%的物种种群数量在5000株以上,达国际公认标准。湿地总面积达到3848.6万公顷,居亚洲首位,世界第四位。 2004年营造丰产用材林83万亩,非公有制森林面积占全国的18.9%,新造林地中非公有制林的比例达到41.1%。

六、我国森林覆盖率22.96%,为什么说我国做得更出色?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深林覆盖率达到了22.96%,共拥有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其实,中国森林覆盖率并不高,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韩国达到了64%,挪威60%。和它们相比,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根本不值一提。

但当你了解了中国实际情况后,你会不由得佩服中国的努力。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气候因素

其实,看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不仅要看这个国家拥有多少森林,还要看这个国家的环境气候。

我们知道,植被的生长需要水,这是因为植物属于自养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生产能量,而生产能量的场地则在叶片的叶绿体中。

为了尽可能的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植被会生长出足够多的树叶来接受太阳光子,然而植被又不能无限的生长叶子,这是因为生长的叶子越多,植被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蒸发的越多。如果一个地区没有足够的水供植被生长以及蒸腾,那么该地就不适宜树木生长。比如:降雨量较少的荒漠地区。

而降雨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当地水分的蒸发,比如:沿海地区降雨量较多,这是因为海洋的水分蒸发量大,凝聚的水分子在天空凝结成水珠,降落到周围的地区。

然而内陆地区,尤其是缺少大江大河的地区,水分的蒸发量较小,因此降雨量也较少。这也导致我国的降雨量分布为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所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呈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西南地区地势较高,呈高山气候,都不适宜森林大规模生长。

也就是说,我国有一大半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不适宜植被生长,只有东部沿海以及南方地区能够供森林生长。

日本地区之所以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因为日本四面环海,降雨丰富。因此日本气候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适宜森林大规模生长。

地形和土壤因素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育着一方植物。

我们知道,平原上虽然适合种树,但更适宜发展农业,即使在日本也是如此。而丘陵以及高山则适合种植树木。

我国地域辽阔,山地有很多,然而西北部的山地由于降雨量较少森林无法大规模生存,东部丘陵虽然居多,但东部的平原也较多,更适宜发展农业,而不是森林业。多说一句,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用地的面积。

再加上中国人口密度大,根据统计,中国人口密度为144.3人/平方公里,而日本人口密度约348.3人/平方公里。

由于我国的人口分布也是东部多,西部少;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

因此东部地区的土地会优先满足人口的需要,由于我国适宜森林生长的地区,刚好也是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我国适宜种植森林的面积又进一步缩小。

尽管如此,我国在2019年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而日本全国森林总面积为1342.9万公顷。

所以,并不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而是我国国土面积大,气候与环境更复杂,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去判断各国的实际情况

森林覆盖率

我们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呈指数级增长,在刚成立之初我国只有4亿人口,而今年我国却拥有14亿人口。

在当时,日益增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耕种面积导致我们不得不开荒种粮,比如:北大荒,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但是随着我国科学的发展,比如:农药和花费提高了我国的亩产量;而育种业的进步又为我们带来了高产的品种,甚至是在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地方种植小麦、水稻,比如:袁隆平团队研究的耐盐碱水稻面积预计在今年达百万亩,而且还正在研究的能够在海上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依靠有限的土地生产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活地球20%的人口,因此这些年我国一直在退耕还林还草,甚至杜绝放牧,以此来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所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会逐渐递增。

因为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在植树造林,让我国森林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我国做得更出色。

我国领土面积大,气候环境复杂,所以我国有许多地方并不适合植被的生长,近年来,我国陆续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禁止放牧,积极的恢复生态环境。

我国以前的森林覆盖率低的可怜,现在能够做到这样真的是非常强的,几乎可以说是无中生有了,所以更加出色。

如果北非和中东国家能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万分之一,那已经是了不起的事了,而如果巴西的森林覆盖率降到50%一下,就有可能危害到全球生态平衡,所以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跟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我国东部平原是主要农垦区,西北多为草原和荒漠,23%再现有环境下已经是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