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
14
2025
0

楚辞原文注释及赏析?

一、楚辞原文注释及赏析?

吉日兮辰良,

  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①。

  抚长剑兮玉珥②,

  缪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

  盍将把兮琼芳③。

  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④。

  扬枹兮拊鼓,

  疏缓节兮安歌⑤,

  陈竽瑟兮浩倡⑥。

  灵偃蹇兮姣服,

  芳菲菲兮满堂⑦。

  五音纷兮繁会⑧,

  君欣欣兮乐康。

  【注释】

  ①辰良:即良辰的倒文。穆:肃穆恭敬的样子。

  ②抚:抚摸。珥:耳饰,此指古代剑柄的顶端部分,又称剑镡、剑鼻子。

  ③瑶:美玉名,这里形容坐席质地精美。一说“瑶”,“营”的假借字,香草名。“营席”,用营草编织的坐席。玉瑱(zhèn):压席的玉器。瑱:通“镇”。盍(hé):发语词。将:举。把:持。将把:指摆设的动作。琼:美玉名。琼芳:形容花色鲜美如玉。

  ④肴蒸:祭祀用的肉。藉:衬垫。奠:祭奠。“桂酒”、“椒浆”,指浸泡香料的美酒。

  ⑤枹(fú):鼓槌。拊:击。节:音乐的'节拍。安歌:安详地歌唱。

  ⑥陈:列。竽:笙类吹奏乐器,有三十六簧。瑟:琴类弹奏乐器,有二十五弦。

  ⑦灵:楚辞中“灵”或指神,或指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谓巫曰灵,谓神亦曰灵。盖群巫之中必有像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所凭依,故谓之灵,或谓之灵保。”这里指女巫。偃蹇(yǎnjiǎn):舞貌,谓舞姿袅娜。姣服:美丽的衣服。芳菲菲:香气浓郁。

  ⑧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繁会:音调繁多,交响合奏。

  【译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

  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

  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

  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

  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

  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

  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

  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二、诗经黄鸟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中的《黄鸟》是一篇乐歌,内容主要讲述了黄鸟在春天飞翔的美丽景象。原文及注释如下:

容易把新错——容易错配新妇  

思媚公子——公子追求的美人  

妇大虎——看守美人的虎  

黄鸟于飞——黄鸟在空中飞翔  

俾尔肆翮——祝愿你也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乘彼垣兮——越过那高墙  

求其瓊英——寻找那桂花树枝上的花朵  

逝不以息——奋力不停地飞翔  

中田有麻——在田野上寻找美食  

岂不重乎芜——是不是比草杂芜更重要  

王事靡盬——圣人的事业不会失败  

不能敬止——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止  

黄鸟在这里象征了春天的气息,蓝天、白云、桂花和美人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好的景象。乐歌歌颂了自由和美好的生活,并将这种生活和圣人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崇高追求。

三、子鱼论战原文注释及赏析?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四、诗经车攻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车攻》是一首描写车队袭击的诗歌,全诗共三篇,分别为《车攻》、《车胤》和《车燕》。

原文如下:

车攻

羔裘豹饰,衣袛褧衣,车攻人罢,肆顽为灾。

舆狗蔽野,车步靡以。如山如海,如带如素。

君子万年,不可与变。王政之业,不可偏倚。

注释:

羔裘豹饰:指豪华的车马和车饰,反映出敌方的奢侈和矫饰之态。

衣袛褧衣:指战袍,是指战士们的服装,反映出敌方的武装和战斗状态。

车攻人罢:指车队袭击,攻击人们,造成混乱和伤亡。

肆顽为灾:指攻击者肆意妄为,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和痛苦。

舆狗蔽野,车步靡以:形容车队浩浩荡荡的来势,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恐惧。

如山如海,如带如素:形容车队壮观的气势,展现出其强大的攻击力和震慑力。

君子万年,不可与变:反映出君子应坚守信仰和正义,不应轻易变节。

王政之业,不可偏倚:反映出君主应秉持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原则来治理国家,不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偏见。

赏析:

《车攻》是一首通过描写车队袭击的场景,反映了战争和暴力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强调了正义和公正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敌方奢华和矫饰之态的描绘,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对虚荣和功利的批判。

该诗的表现手法比较平淡,但却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车队袭击的惨烈场面,让读者深刻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同时,通过对君子和王政的呼唤,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公正的期待和追求,反映出古人对于人性的

五、诗经节南山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国风·节南山》是一首古代诗歌,下面是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篇名:节南山

豳风·节南山

南山烈风,蒙伐有苗。

自我独兮,人亦有党。

虽信多言,不如慎行。

独行我径,行与子同。

哀公生曾,曾生麟趾。

乱而不僵,治此中国。

【注释】

节南山:《国风》共有五篇描写南山,这首是其一,称“节南山”,据说是指在今山西省南山县一带。这里的“节”是“护卫”、“守卫”的意思,即为“守卫南山而不失节操的人”。篇中主要描写南山的烈风和当地人民的节操。

蒙伐有苗:蒙,古代“盖上”的意思;伐,指“草木倒伏”。意思是大风吹倒了当地的庄稼。

虽信多言,不如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口雌黄不如行动谨慎”。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独行我径,行与子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独自走我的路,但和你一样爱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哀公生曾,曾生麟趾:这里的“哀公”指的是周幽王,而“曾”则是指周幽王的父亲周平王。这句话传达了对周朝王室的赞美。

乱而不僵,治此中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时局混乱,但依然能够治理好中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和自信。

【赏析】

这首诗歌是一首具有浓郁爱国主义色彩的古代诗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治理的信心。诗歌的开头描写了南山的烈风和当地人民的遭遇,而后面则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表现出作者对行动和实践的推崇。诗歌的结尾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和自信,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古代诗歌。

六、君牙原文及注释原文及注释?

君牙原文:「君牙」,又称为「君子之牙」,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象征身份地位和品质高尚的特殊牙齿。它通常指的是玉牙、象牙或其他贵重材料制成的牙齿器物。

注释:在古代,牙齿常常被视为身份、地位和品质的象征。贵族或富有人家会使用珍贵材料制作的牙齿器物,如玉牙或象牙,以展示他们的高贵和富裕。这些器物通常被称为君牙或君子之牙,奢华而独特,常常成为收藏或礼品的对象。君牙代表了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人们对品质和艺术的追求。

七、匆匆原文注释赏析?

《匆匆》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该诗的具体原文如下:

匆匆

徐志摩

匆匆过了一天,

仿佛一梦间。

又是谁在劝我,

不要想你的脸。

可笑你偏又在我眼前,

愁红了你的脸。

我说去也,便去了;

你怎么还在我的身旁。

漂泊在外的孤雁,

你听得到吗?

你可知道我,

在你身旁的渴慕和哀愁。

匆匆过了一天,

仿佛一梦间。

又是谁在劝我,

不要想你的脸。

可笑你偏又在我眼前,

愁红了你的脸。

我说去也,便去了;

你怎么还在我的身旁。

以下是本人对原文的注释赏析:

1. “匆匆”:这两个字精准地传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飘忽不定的光阴让人倍感珍惜。

2. “仿佛一梦间”:此处使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仿佛”让光阴流逝之快更加强烈地感觉到。

3. “你怎么还在我的身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纵使他离开了,他的心中仍旧深深地牵挂着那个人。

4. “漂泊在外的孤雁”:孤雁是文学常用的象征之一,常常表示离别、孤寂、无助等意象。此处运用孤雁暗喻自己的离愁和孤独。

5. “渴慕和哀愁”: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渴望和不舍,对那份感情的依依不舍,同时也反衬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裂痕,唤起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6. “可笑你偏又在我眼前,愁红了你的脸”:这两句话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矛盾心理,既有眷恋之情,又充满了无奈和困惑,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爱情所产生的种种疑问和迷茫。

总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精准的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光阴之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令人沉浸其中,不忍离去。

八、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七月》一诗出自《诗经·豳风》,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古代普遍认为该诗反映的是周人“好稼穑,务本业”的风俗。然而近现代以来,受到阶级史观的影响,许多人将该诗解读为:反映下层农民的辛苦,阶级剥削残酷的诗。

《国风·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反映了豳地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

九、《卖油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作者: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①生字词注释: 自矜(jīn):自夸。 圃(pǔ):园子。文中指场地。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颔(hàn)之:颔,原意是下巴,这里是动词,点头。 酌(zhuó):斟酒,这里指倒油。 ②常见文言实词释义: 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擅长)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好) 知:汝亦知射乎(知道,了解)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智慧) 轻:尔安敢轻吾射(动词,轻视) 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词,轻快) ③常见文言虚词释义: 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徐以杓油沥之(代词,指葫芦)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 ④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 但微贪之:颔,名词作动词,点头。 妙文赏析 谈"桃"说"李"

十、风鸢图诗原文赏析及注释?

风鸢图诗

徐渭 〔明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赏析及注释如下:

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

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注释如下: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风鸢:风筝。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消得:消耗,耗费。带将: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