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庆科学科普基地简介资料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简介资料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是一座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现代化科普馆,位于中国大庆市,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科学教育机构之一。科学科普基地以其丰富的展览、互动性强的教育活动和先进的科技设施而闻名。
基地概述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的目标是促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以加强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并探索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奥秘。基地拥有多个室内和室外展览区,涵盖了各种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展示和实验。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体验科学的魅力,探索各种科学原理和现象。
展览与设施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拥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区,涵盖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多个科学领域。每个展览区都精心设计,通过丰富的展品、实验装置和多媒体展示来解释科学原理。
基地内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是物理学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各种物理现象和原理,如光学、声学和力学。参观者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了解这些原理,并参与一些令人惊叹的实验。
化学展区则展示了化学反应和实验室的工作原理。参观者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和观察展示品来了解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展览区,大庆科学科普基地还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其中包括多功能教室、实验室、会议室和科学影院等。这些设施用于举办各种科学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以及临时科学展示活动。
教育活动与资源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基地定期举办科学讲座、工作坊和实验课程,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公众。这些活动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除了实地活动,大庆科学科普基地还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书籍、电子资料、视频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任何人都可以从基地的资源库中获取科学知识,并加深对特定科学领域的学习。
社会影响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为大庆市培养了大量对科学感兴趣的年轻人才。基地成为了培养科学人才的摇篮,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和教育。
此外,大庆科学科普基地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组织科学巡展和科学知识竞赛等,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结语
大庆科学科普基地是一座积极推动科学普及的现代化科普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基地成功地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培养了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基地的建立对大庆市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科学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二、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每年的植树节为3月12日。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 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造林的基本措施是: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1、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三、科普中国的科普资料怎么填?
环境,气侯,地理,历史人文,。
四、科普小知识资料?
科普小知识按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1、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各门具体科学,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等。
2、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现象的各门具体科学、力求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例如,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
3、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各门具体科学、力求揭示社会文化领域的本质和规律。例如,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等。
五、植树造林资料怎么做?
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最少要有宽6米、高10米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米之间为好。
为了提高绿化消减噪声的常年效果,应尽量选用四季常绿树种,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消声林带,效果会更佳
六、李显龙简介资料?
李显龙(Lee Hsien Loong),1952年2月10日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 南洋客属总会永远荣誉顾问。
李显龙197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79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后任新加坡武装部队参谋长兼联合行动与策划司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2月担任新加坡国防部政务部长兼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政务部长。1986年转任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代理部长,同年12月升任贸工部部长。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负责监督国防部。1997年连任政府副总理。1998年兼任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兼任新加坡财政部部长。2004年8月12日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理兼财政部长,同年12月当选人民行动党秘书长。2015年9月12日连任总理。2020年7月,李显龙再次连任总理。
七、苏轼简介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平生事迹:
1、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2、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3、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八、杜甫简介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九、农业科普馆优点?
农业科普馆是一个向公众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场所。以下是一些农业科普馆的优点:
提高公众对农业的认识:农业科普馆通过展示农业相关的展览、模型、实物等,让公众了解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对农业的认识和关注度。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科普馆可以展示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向公众推广现代化。
十、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简介资料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贵州各民族文物、历史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
博物馆馆址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笋盘路5号,占地面积7: 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 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 6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以收藏和展示贵州各民族文物、历史和文化为主要任务,馆藏珍贵文物6万余件,其中有许多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楚王石刻、吴王墓葬出土的金、银、铜、玉器等。
博物馆的展览包括常设陈列和临时展览两种形式,常设陈列主要有“贵州民俗展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贵州铜鼓文化展”、“贵州历史文化展”等。临时展览则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时间选取相应的文物和资料进行展示。
除了展览之外,博物馆还开展了许多文化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展示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和学习。
总的来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是贵州省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场所,它不仅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是一个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贵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