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务教育推行过程?
在中国教育史上,1904年,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高中教育或者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从而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已具备了现实条件,中国已经有个别地区试行了这一措施,但主要还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没有大范围普及。
有政协委员提议要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对此,社会各方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因此,关于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提案还在进一步论证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第29条内容为: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支持和规范农村民办教育,有效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县政府责任县级政府对该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负有的主要责任,强调管理以县为主是非常必要的。以前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投入以县为主的做法,使义务教育的事权和财权不对称,挫伤了基层政府管理和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管理以县为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好经费。
县级政府除了按照省级政府确定的比例承担经费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具体管好用好资金。
要将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包括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设置、布局调整、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保障学校安全,培养教师,均衡配置师资力量,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流动。
省级政府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机关,对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各项地方公共事业负有首要责任。从情况看,省级政府离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还有距离。强调省级统筹,就是要加大省一级的责任,这是新体制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
省级政府一要统筹落实辖区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确定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落实中央安排的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资金,承担与其职责和财力相应的义务教育经费数额,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二要统筹省域内义务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本省义务教育政策、规划和义务教育的各项标准,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省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无论从投入体制还是从管理体制来讲,省级政府的统筹作用都至关重要,如果省级政府能够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理顺省以下的体制,则相关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教育是香港特区政府总开支中的最大项目,其开支预算超过总开支的五分之一。基础教育体制香港的学校制度,包括两年或三年的幼儿教育,跟着是6年的小学教育,三年的初中教育,2年的高中教育,2年的中六教育(相当于大学预科),3年的大专教育。全香港幼稚园都由社团和私人主办,属于私立学校。
香港的幼儿教育(又称为学前教育)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香港政府教育署管辖的幼稚园,另一个系统是由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管辖的幼儿中心,带有托儿所性质,其工作人员由社会福利署培训,有98%的香港儿童接受幼儿教育。香港教育按经费来源及管理机构性质类型包括:
1.官立学校,又称为政府学校。校舍由政府兴建,校长和教师列在公务员范围,经费由政府支付。
2.资助学校,又称为津贴学校。社团(包括教会、慈善团体、同乡会等)或私人办的不牟利学校,接受政府资助全部经费。
3.私立买位学校。由私人创办及经营的中学,初中学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政府所收学费的数目“买”下来。这些被“买”下来的学位,象官立学校和资助学校的学位一样,由政府统一分配。
4.独立学校。由私人机构或个经营,没有接受资助,也没有接受买位的私立学校。香港的小学当中,其中,资助小学400余所,占绝大多数;私立小学70余所,官立小学近50所,数量最少。中学教育学生小学毕业后,便可分配到公费的初中学校,在官立、资助和私立买位中学就读(接受政府分配学生而向政府收取学费的私校称为买位中学)。
自1978年9月实施9年免费强迫教育以来,小学6年和初中的3年为免费义务教育阶段。按《教育条例》规定,家长如无充分理由而不送子女入学,须入狱3个月,并罚款5000元。学生初中毕业后,根据“平均获选派率”的派位办法,由教育当局参照学生的校内成绩和家长的选择,派选中三学生升读官立、赞助、私立中学的中四学位。学生也可以选择进入工业学院和工业训练中心进修技术课程。
从整体来看,香港基本上已普及中学教育。在官立、资助和私立三类中学中,资助学校最多,约320所;私立学校次之,近90所;官立中学最少,约40所。
二、植树造林是法定义务还是道德义务?
路是人开,树是人栽。全民义务植树是让大家都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合力。 参加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也应当是一个种树人,诸如植树造林、参与抚育管护、自然保护或认种认养树木等途径,都属于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履行义务的方式更多,责任也更明确,如果没有做到,可以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三、植树造林是法定义务?
植树造林是我国各单位部门集体组织的法定义务。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国家的法定植树节日。植树造林既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防范风沙,改善气候变化。植树造林惠及子孙后代。我每年的三月十二日都会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植树造林活动,植树活动充满积极向上的意义!
四、九年义务教育谁推行的?
九年义务教育是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被正式通过之后,九年义务教育就明显地成为了一项更加强制性的权利与义务,公益性、普及性和强制性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
在1986年4月中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被通过之后,同年的7月份,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式开始施行。
2006年的9月份新的义务教育法被通过并施行后,义务教育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它也是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有学可上的重要条件。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九年义务教育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支持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五、湖南什么时候推行12年义务教育?
估计最近几年不会推行12年义务教育,要五六年后才有条件实行
六、爱玛如何推行?
爱玛met折叠电动车使用方法,首先按压电动车推行杆,把电动车展开,展开以后装入电池启动电源就可以成功使用电动车。
七、北海为什么不推行12年义务教育?
广西无法跟大城市的沿海比,考虑到师资和经济是否平衡,如果12年义务教育才交一点钱,政府无法拨款,老师也无法生存啊,教学质量降低,所以只有先各别学校尝试后是否能达到效果才能全部实行。希望广西发展能利用沿海的资源迅速转化经济,尽快达到12年义务的标准。
八、为什么说植树造林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3.12植树节被列为法定节日,并列入森林法一,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植树造林,人人有责 拥抱春天,播种希望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如何推行技术创新?
1、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体系建设是基础: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
2、搞好科技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企业决策开始的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进式研发、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作为决策者,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所有企业负责人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意义
推动科技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势在必行。从科技自身来看,近些年我国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量均高速增长,国际论文和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第二。
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人欣喜,但也必须看到,科技创新长期存在的短板,并没有随数量的快速增长而同步变长,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仍是严峻挑战。因此科技创新必须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原创能力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如何推行网上立法平台?
推行互联网+立法的新尝试,可以激发广大群众关注和参与地方立法的热情,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汇聚广泛的民意基础与智力支持。为做好这两项工作,我将重点这么做:
1. 做好互联网+立法的宣传工作,我将通过电视、报纸、本地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法规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问卷调查,持续跟踪报道立法调研、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立法征求意见等各项立法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到立法讨论当中。
2. 做好网上立法工作平台的技术支持工作,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开发维护专门的网上立法平台,提前做好参与立法的各环节优化测试工作。并且要健全实名登记制度,群众在网络平台需要绑定手机号或实名登记才能提交意见,便于后续立法过程中针对个别好的建议,进一步联系征求群众可行性意见。
3. 做好意见的收集反馈工作,邀请法检等部门专业人员对群众反馈的意见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剔除无用信息,对采纳的可行性意见进行统一公示,有选择地对群众在平台内提交的意见建议进行留言回复,提高群众参与的互动性。
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将不断优化和改进网络立法的方式方法,把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立法理念运用到立法各个环节,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