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成立电影?
1.《1921》
《1921》是由黄建新执导,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陈坤、李晨、王俊凯、胡先煦等主演的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剧情电影。
该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该片于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建党伟业》
本片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 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3.《革命者》
1927年4月26日,距离李大钊被执行绞刑还有38小时。此时,我党各方力量仍在积极组织着对他的营救行动,而敌人也在千方百计对他施以酷刑,但依旧毫无进展。焦灼之时,一个年轻警察进入狱中欲对守常先生施以新刑,而关于守常先生一生的革命回忆,也就此拉开帷幕……
二、党成立的时间?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历经多年抗战内战,1949年10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三、党的成立之路?
1921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3年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 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7年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 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 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 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 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0年 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 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1942年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 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 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四、建国之后党的科技探索
建国之后党的科技探索
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兴国,党的初心
建国之初,中国正处于科技落后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党的领导人提出了“发展科技,振兴中华”的口号。从那时起,科技兴国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目标。
党的领导下,中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科研机构和科技计划,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从人造卫星到超导技术,从基因编辑到量子通信,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党的引领
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党的领导在科技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建立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党的领导干部们深入科研前沿,了解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党的领导力量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强国,党的责任
在建国之后的科技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科技兴国的初心,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作为执政党,党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党要加强对科技领域的领导,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党的责任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党的成立标志图?
党成立没有标志图,中宣部在今年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此标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唯一指定标识。
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六、歌颂党成立的歌?
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吧
七、党的成立时间?
党成立于1921年7月,到今年正好100周岁。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历经多年抗战内战,1949年10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八、1921党成立的背景?
1921年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徐世昌段祺瑞等把持北京政权,南方有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与北京政府抗衡,各地军阀也各自为政。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九、党的成立历史过程?
1、成立过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上海召开。各地共产主义组推举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列席了这次会议。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上举行。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个纲领》。
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还规定了党的纪律。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传主任,张国秦任组织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直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重大历史事件: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红军长征、秋收起义、遵义会议、百团大战、三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3、取得胜利原因: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
(2)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共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终结了西方文明模式“元叙事”的论调,同时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尤其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案。
十、党成立的正确时间?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中共中央在1938年5月毛主席的提议下以1921年7月1日为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