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
21
2025
0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

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二、云南的自然植被?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

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三、东北的自然植被?

、森林植被类型是指按照群落的内部特性、外部特征及其动态规律所划分的同质森林地段。

2、东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植被类型。这个区域是我国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与针叶林植被类型交织地区,保持了两个植被类型区域特点。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针叶林分布区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四、秦岭南麓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

秦岭是陕西省南部的山脉东西走向,对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有阻挡作用,所以南北两侧气候是不同的。秦岭以北地区的受冬季风影响大,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受冬季风影响小,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气温高于0度,气候温和。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五、秦岭北麓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

秦岭北部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一下。秦岭北部的自然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因冬季寒冷,树木叶子掉光被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南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植被恢复方案?

回答如下:植被恢复方案是一种通过植物生长来恢复受到损害或破坏的土地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植被恢复方案的常见方法:

1. 植树造林:通过种植树木来恢复丧失的植被,增加土地的稳定性、水源保护、防风固沙等效果。

2. 草皮覆盖:在受损地区种植草皮,增加土地的覆盖度和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

3. 野草种植:在受损地区种植野草,可以快速覆盖土壤表面,防止土壤侵蚀,同时对土壤进行保护和改良。

4.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来改善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提高植物生长的质量和数量。

5. 生态工程:如湿地修复、沙漠绿化、山地植被恢复等,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植被恢复的目的。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植被恢复方案,不同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受损程度。

七、印度的典型自然植被?

(一)自然条件特点

印度全国可分三个部分,即北部离山区、中部恒河流域平原区和南部德干高原区。全国大部属于亚热带气候,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印度半岛属热带草原气候,半岛西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西北部属亚热带沙漠气候。

印度全年降水量为1,134毫米,但分布不均,东北阿萨姆邦最多,达4,0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只有120毫米。除德干高原和阿萨姆邦外,全国75%的年降水量集中在7-9月。全国可耕地面积,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为16,850万公顷(1978),人口67,825.5万(1979)。

(二)果树生产概况

印度是世界果树原产中心之一。栽培果树历史悠久,有3,000年以上。印度栽培的水果有芒果、香蕉、柑桔、番石榴、荔枝、番木瓜、菠萝、椰子、葡萄、无花果、枣以及其他落叶果树等。印度水果总产1961-1965年平均为1,282.3万吨,1969-1971年平均为1,502.1万吨,1979年为1,785.7万吨,居世界第四位。坚果年产16.5万吨。总的看来果树生产发展不十分快。

八、自然植被类型分布海拔?

根据遥感信息提取植被分类和覆盖程度,结合不同类型的典型区的野外调查证实,片麻岩区原生植被多数已遭破坏,现存植被多为次生。尚存的自然植被类型仍然繁多,植被垂直分带明显。

亚高山草甸分布在山地森林上限附近地段,即中山顶部,海拔2000m左右,分布杂类草。亚高山草甸,以禾本科为主,土壤为山地草甸土。山地针叶林,多分布在中山上部,垂直分布下限1600m,在平山,落叶松针叶林以华北松为主,伴生白桦、山杨等阔叶树种,林下土壤为棕壤。针阔叶混交林是由山地阔叶林带向山地针叶林带过渡的森林植被,分布在海拔1500~2000m,针叶树为华北落叶松等,阔叶树以白桦为主。海拔1700m以上本应为针叶林,受人为破坏后则发展为山杨、桦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于片麻岩山地,主要树种为栎属,其次有桦属、榆属、杨属,分布上限一般海拔1600m左右,在1200m以下,多为落叶栎树,受破坏后出现荆条、黄背草、白羊草等温性灌草丛。半旱生灌草丛是以多年生禾本草类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并有散生落叶灌木植物群落,它是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贫瘠、生境干旱而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主要群落有荆条、酸枣、黄背草灌草丛和荆条、酸枣、白羊草灌草丛。

九、植被恢复费新标准?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具体征收标准如下: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竹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10元。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6元。宜林地,每平方米3元。国家和省级公益林林地,按照第1项规定征收标准2倍征收。请注意,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了解最新标准。

十、植被恢复率怎么计算?

植被恢复率的计算方式是:已恢复的植被面积 ÷ 需要恢复的总植被面积 × 100%。这个计算方式非常重要,因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而植被恢复率是对这种努力的测量。如果要计算植被恢复率,就需要先确定需要恢复的总植被面积和已恢复的植被面积,再将这两个数带入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出植被恢复率。需要注意的是,恢复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有些地区的植被面积已经非常庞大,而有些地区的植被总量非常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恢复率的计算和。所以,在计算和恢复率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