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
19
2025
0

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效应有哪些?

一、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效应有哪些?

(1)城市的辐射和光照状况:城市的辐 射和光照受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这些污染 物增加了大气混浊度, 减少了到达城市地 面上的太阳辐射; 市区的散射辐射也被削 弱,但不如太阳直接辐射明显;市区的日照 时数、照度都有所减少。

(2)城内的温度状 况: 城市的温度状况是城市小气候的另一 个重要特点,即存在所谓“热岛”效应。

这是 因为城市上空的污染物增加了大气逆辐 射,减小了有效辐射而具有保温作用;城市 下垫面的蒸发耗热少, 获得的净辐射主要 用于加热空气; 市区风速小, 减少了热量的 水平输送;城市人工热源的加热作用; 以及 生物体的热交换等。

(3)城市的风状况:当空 气流经城市时, 因受建筑物的阻碍, 在迎风 面一部分气流被迫上升, 在城市上空风速 增大, 乱流加强。

2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小气候功能研究 2. 1 调节小气候作用 (1)调节气温作用。

由于乔灌木的树冠阻挡, 吸收和反射 太阳辐射, 植被的蒸腾吸收了一些热量, 以 及乔灌草枝叶阻挡空气快速流通作用, 缓 和了气温的日变化,缩小了日振幅, 所以可 形成较好的绿地小气候环境。

绿化地区的 小气候较为稳定, 温差较小, 绿地的平均温 度及最高温度均比无绿化的地方低, 而最 低温度则较高。

(2)增加湿度作用。

植物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 叶片在生 长季节进行大量的蒸腾作用, 挥发大量了 水分,占从根部吸进水分的99.8%。

单株大 树在一天可蒸发450L水,转移了可提高空 气温度的230000kcal(lcal=4.1858J)的能量, 相当于5个空调共同运作19h,这样就提高 了空气湿度。

(3)通风防风。

林带可以降低风速, 减轻风害, 发挥防 护作用。

一条宽30米的防护林带可以使 20~25倍树高距离内的风速降低至10%~ 50%。

城市带状绿地,包括城市道路与滨水 绿地是城市绿色的通风渠道, 特别是当带 状绿地的方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 ——可以将城市郊区的气流趁着风势引入 城市中心地区, 为炎热的城市通风创造良 好条件。

2 . 2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区域温度高于城 市郊区和农村的现象, 它是城市区域的特 有气候特征。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主要是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 的改变和城市中大量热量集中排放而造成 的, 另外城市建筑物以及污染气体的排放 使得热量在城市区域积聚,也促使了“热岛 效应”的产生。

绿地的减少是造成城市“热 岛效应”的主要原因。

很多研究显示, 城市 绿地格局可以影响城市热岛的分布, 增加 绿地可以减弱热岛效应。

2 . 3 城市绿地的间接节能效应 城市绿地对太阳辐射的遮蔽, 反射作 用, 自身生理的蒸腾和树冠对气流的阻挡 作用都对小气候的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学者H.Akbari等在“冷屋顶”和遮荫树 对节能和改善空气质量的研究中提出了可 行的策略方法(见图1),认为“冷屋顶”和遮 荫树可以降低能耗,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 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可 以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城市绿地改善小气候效应是从直 接和间接两方面进行的,它通过多种途径来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长期可持续 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发挥城市功能 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态保障部分。

二、大规模植树造林对气候的影响?

大规模大树可以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是地球的平均温度降低,而且可以减缓酸雨。二氧化碳等一系列空气污染物,而且可以降低地球的气候是地球的气候更加湿润。

就拿亚马逊雨林来说,一年可生产的氧气大约可供每年20个国家的人吸收。

三、植树造林对于改善区域水文条件有何影响?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截留雨水,减少地面径流,降低河流汛期水位,缓解洪涝灾害的发生;森林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河流的含沙量;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蓄水能力,它可以通过森林林冠层、森林植物与枯落物层和林下有机土壤层3个水文层次对降水进行调整与分配。

降水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后要发生两次分配过程,首先通过林冠层进行第1次分配,然后透过森林植物与枯落物层对降水进行第2次分配,经过林冠层作用后的部分降水到达林地表面后,一部分被森林枯枝落叶层截持,一部分渗透到土壤中,超渗雨量部分形成地表径流。

四、围海造田能改善气候吗?

这个方式应该不可行,全球变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的元凶在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等,而沿海建造围海大堤是为了防止海平面上升吗?

海洋和陆地的温差越来越不明显,不是仅靠围海大堤就能改变的!

主要还的从根源上找原因,找对策

五、如何改善城市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现代城市普遍的难题,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面来改善:

1.优化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增加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交通工具的数量,提高运行效率,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减少私家车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

2.限制私家车使用:在城市核心区域限制私家车的进入,例如限行、限号等措施,鼓励居民使用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3.建立智慧交通系统:增加交通信号、监控摄像头等技术设备,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交通状况,在路线规划等方面提供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支持。

4.鼓励绿色出行:建立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路线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

总之,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提升人们的出行质量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六、解决城市气候融资的缺口:城市气候融资基金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气候适应和减缓挑战。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

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决城市气候融资的缺口,国际社会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城市气候融资基金(City Climate Finance Gap Fund)。

什么是城市气候融资基金?

城市气候融资基金是由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共同设立的专门用于填补城市气候融资缺口的基金。该基金旨在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融资支持,以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填补城市气候融资缺口的重要性

城市气候融资缺口的存在对于可持续城市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缺乏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往往无法实施关键的气候适应和减缓措施,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城市气候融资基金的目标和工作原理

城市气候融资基金的目标是通过为城市提供资金支持来减少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该基金通过以下工作原理来实现其目标:

  • 识别融资需求:基金通过与城市合作伙伴合作,识别城市在气候适应和减缓方面的融资需求。
  • 提供财务和技术支持: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城市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施气候项目。
  • 促进私人投资:基金还致力于促进私人部门的投资,将公共融资与私人融资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城市气候融资规模。
  • 监测和评估:基金通过监测和评估融资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城市气候融资基金的成果和未来展望

自成立以来,城市气候融资基金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展了重要的气候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基金将致力于扩大其融资规模和影响力,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支持,推动全球城市气候治理的进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了解城市气候融资基金及其作用有所帮助!

七、生态气候城市排名?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城市生态环境排名第一的是福州,海口和舟山分列榜单二三位,丽江和攀枝花排在榜单第四和第五位。其他上榜的城市还有昆明、雅安、贵阳、大理和深圳。

纵观榜单,一线城市只有深圳一座城市上榜。省会城市有福州、海口、昆明和贵阳四座城市上榜。其他皆为三四五线城市。从分布来看,所有城市都为南方城市,北方城市无一上榜,可见气候影响因素非常重要。

八、冰原气候的城市?

黑龙江哈尔滨,终年为冰雪覆盖,所以也称冰漠气候、冰原气候或永冻气候。冰原气候区最热月气温也在0摄氏度以下,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左右,都是以雪的形式降落,风速常常在每秒25米以上,最大风速超过每秒100米,常吹拂冰雪成为雪暴。

九、中国气候最好城市?

中国气候最好的城市昆明。昆明无愧于“春城”这一雅称,四季如春,夏天避暑,冬天避寒,所谓“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昆明,一定是春光明媚,天空碧蓝又高远,仿佛是透明的。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又濒临黄海,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气候也不错。

十、贵州气候类型城市?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5℃左右,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夏,最冷的1月份,平均温度在3-8℃之间,而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也在18-26℃之间。 贵州由于受季风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年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80%的雨水都集中在5-10月份,此时游客出游,不要忘记带好雨伞。 贵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也较复杂,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差异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