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环境破坏的例子?
以《史记》的说法,夏商周都还浮云的尧舜禹汤时期,舜帝麾下的“九官”里,有个职务就叫“虞官”,而后历经秦汉唐宋明,这职务叫法各有差别,却是长期存在。为啥如此有生命力,因为干的是重要工作——环保。
以《周礼》总结说,“虞官”这工作,范围十分宽,既要管政令,制定捕猎砍伐的法令,更得跑断腿,巡视山林河流湖泊,严打滥砍滥伐的不法分子。脑力体力,都是十分辛苦十分忙。
而自先秦起,越往后的朝代,“虞官”这个职务,出镜率越发少,表面看没存在感,其实是更加辛苦。唐代的时候,改叫虞部郎中,原先的山林砍伐一样要管,城市的街道绿化,也要归他张罗。明朝又改叫“虞衡清吏司”,除了上面这些基本工作,还得重点保护名胜古迹,张罗祭祀典礼。四千年来,一直这么苦差事。
这个苦差事,也堪称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的“国家环保总局”。
为啥一定要有这专门部门?除了环保无小事,更因中国古代,也早早有严格环保法律。没这辛苦部门哪行?
就像这“虞官”工作,几千年来越来越重一样,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也是从粗线条越来越细。
最久远的一条,叫“禹禁”,即“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春天不能砍树,夏天不能乱打渔,这规矩以先秦典籍说,起于夏朝。
上世纪改革开放,沿海刚启动“休渔”政策时,好些媒体常喊与国际接轨,其实看看“禹禁”就知道,这是和老祖宗接轨。
《礼记》里的环保规矩,那就更细,以《月令》的规定,正月不能砍树,不能杀怀孕的母兽。而且就算国君出来打猎,也得懂规矩,春天打猎绝不能合围猎场,更不能大肆抓捕年兽,人数规模都严格限制,就怕滥杀滥捕!
其中还有几个硬规矩:正月以后才可捕鱼,八月以后才可以捕鸟,九月以后才能猎兽。草木枯黄了才可伐木。今天很多传统村落里的习俗,也都这样演变来。可谓传承千年。
但类似这些,先秦时候还只是禁令,真正成了铁一般的法律,却得感谢一个强大王朝:大秦!
二、中国植树造林英雄?
我国植树造林的先进人物有很多,其中被人们所熟识的有马永顺、杨善洲、李淑彬等人。
1.马永顺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还与环境作斗争。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2.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3.李淑彬,1937年生,大方县六龙镇新丰村人。曾任县科委科技辅导员,新丰村妇女主任。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开始,她上坡开荒造林,为了管护好树木,她和老伴吃住在山上,常年以植树为业。全村在她的精神感召下,也纷纷参加植树造林。31年间,李淑彬共绿化荒山290公顷,30多万株杉木已长成参天大树。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10年,荣获“贵州绿化奖”。2016年3月,李淑彬获评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三、中国海洋环境破坏的例子?
在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垃圾岛”,其面积竟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座巨大垃圾岛飘荡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水域,主要由生活垃圾构成,其中80%都是废弃的塑料制品,重达350万吨。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
环境保护组织“保护海洋”称,太平洋垃圾岛对鸟类和海洋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海龟错把白色塑料袋当作水母吞下,鸟儿也飞来吞下不能消化的塑料碎片,结果这些动物最后因胃里塞满了塑料袋而死。“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说,他们发现至少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缠住而备受折磨。
专家称,要清除这个海洋垃圾站将会耗资数十亿美元,没有一个国家会站出来承担这一责任。
四、中国的植树造林英雄?
最美奋斗者 【“伐木能手”马永顺:造林17年,植树5万棵】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被誉为“伐木能手”“林海红旗”。他坚持17年造林不止,植树5万多棵。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向最美奋斗者致敬!
五、乔木破坏环境么?
不会破坏环境,乔木可以防风固沙 ,种植大量的乔木,能有效减弱风速、阻滞风沙的侵蚀迁移,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保水作用,对环境非常有利的。
六、破坏环境的现象?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和森林锐减等。
1、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南极冬春之交平流层下部臭氧层已形成了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稀薄。挪威、加拿大、阿拉斯加、日本、瑞士、中国等北半球的观测结果也证实有明显的臭氧层耗竭。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4、酸雨问题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5、森林锐减
森林锐减是指人类的过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减少的现象。
其中影响最大森林锐减便是热带雨林减少。其中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林木用于出口。因此,1985年FAO制定的热带森林行动计划
七、钓鱼破坏环境吗?
钓鱼能破坏环境吗?答案是否定的,钓鱼不但不破坏环境,而且还给美丽的河道增添了一道美丽的景色。
现在老年人具多,活动场所少得可怜,大部分老人不是打牌,就是打麻将,身体,身心都及不健康。有些老人爱好钓鱼,但这条河钓不来那条河又不让钓,那些管理者认为钓鱼难看,影响环境。其实他们的三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有些领导做的非常好,就拿我们杭州江干区,丁桥街道。把周边的每条河道都开设了钓台,让钓鱼爱好者有了更好的休闲场所,四周的绿化井然有序,这充分说明钓鱼不但不破坏环境,还给和谐社会带来了一道亮丽而充满人情味的自然景色。
八、中国植树造林取得的成果?
中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
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九、中国北方植树造林利弊?
利处:保持水土,阻挡风沙,改善局部气候。
弊端:成活率低,种植成本高。
十、为什么桉树破坏环境?
绿水青山才能体现大自然的美,没有树就变成荒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