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银行徐敏模范事迹?
徐敏1993年入职新成立的浦东新区工商局,作为一名企业注册官,她为数以万计的浦东企业发放身份证——营业执照。
坚守注册岗位28年来,她平均每天受理企业咨询80余家,最多时达到近140家,近五年来累计超过10万户次。这是一个实至名归的称号。徐敏是土生土长的浦东女儿。自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到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用最平凡生动的实践,在参与浦东开发开放和助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徐敏感言:“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员,能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获此殊荣,内心非常激动,也倍感责任重大。回望百年奋斗路,党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作为一名市场监管干部和浦东女儿,我亲历了生活的日新月异,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深深体会到了党的伟大。我想,今天这枚奖章不仅是给我个人的,更是给我们浦东市场监管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的!”
二、中国国际模范的名称和事迹?
1、 钢铁劳模——孟泰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刚刚解放之初的东北,可谓百废待兴。1948年11月,孟泰重回鞍山钢铁厂,而此时的鞍钢饱经战乱之后,已经是残破不全了。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
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并为恢复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后又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先后解决了十几个技术难题。在与苏联两国关系交恶的情况下,硬是成功自制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历史上的空白。
1964年,孟泰担任了炼铁厂的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其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英雄’孟泰”。
2、 纺织战线一面旗帜——赵梦桃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这就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的“梦桃精神”。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赵梦桃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让一个伙伴儿掉队!”在她的影响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从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创造了月月完成国家计划的先进纪录,还帮助12名同志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
1959年,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双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1963年,赵梦桃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这一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同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赵梦桃小组”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辉。1980年,这个小组被国家经委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3、 农业劳模——申纪兰
申纪兰的家坐落在太行山脉的西沟村。这里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申纪兰带着“娘子军”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苦干多年后,光秃秃的荒山终于披上了绿装。1950年,申纪兰联络了十多个要好的姐妹加入互助组,后来,她又与著名劳模李顺达携手创办了闻名全国的“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并被大伙推选为副社长,从此,申纪兰的事迹逐渐传遍了全国。
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全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被国际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不愧为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见证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淡泊名利,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农民女儿的朴素本色的缘故。
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总觉得这不合适,不愿去。她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机关工作的经验,让自己当省妇联主任不如让别人当更合适。”她如实地向组织上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她上任后却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还在西沟村参加劳动……不久,在她的再三要求下,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个正厅级职务。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申纪兰先后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总理家中作过客。胡锦涛、李鹏、朱镕基、薄一波还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申纪兰还代表中国妇女参加了1953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访问过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前波兰首都华沙和前民主德国首都柏林等社会主义国家,还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等中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4、 一人脏换来万人净——时传祥
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15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从此在粪霸手下干了20年,受尽了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阳光照耀着掏粪工人的生活,也照亮了时传祥的心,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出贡献。就这样,建国后的十七八年里,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
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5吨多,背粪的右肩磨出了老茧。
他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每天背粪竟达五吨重,换来了管区内优美和清洁的居民环境。而他这种崇高的精神,也曾经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招待宴会上,周总理为其敬酒。而其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5、 铁人精神——王进喜
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素有玉门闯将之称的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到达萨尔图车站,下车后,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而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和困难,他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愣是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了萨55井井区。而他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作风,也终于使得萨55井井区4月19号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缔造了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神话。
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戴祝文、丁国堂七八个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王进喜累得起不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
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英年早逝,年仅47岁。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顶天立地、光前裕后的民族英雄。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从这个意义上说,铁人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魂。
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生于北平。是新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自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在随后的一年中,他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并为随后的大面积种植奠定了基础。而他也被誉为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
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
7、 一抓准——张秉贵
张秉贵,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技艺。并凭借着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领域的一面旗帜。1955年,新建立的北京百货大楼开张营业。36岁的张秉贵因丰富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而他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也感动了万千的人。三峡在线看到报道,在1987年患癌症住院期间,探望的人可谓络绎不绝。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教授,专家等等热爱他的顾客。至今,他的雕像,依然矗立在北京王府井的百货大楼前,供来来往往的人们学习、纪念。
8、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1924年6月25日出生。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三年困难时期,他们日夜加班,置身荒北大漠之中,忍受饥肠辘辘。在试验场度过了8年的单身汉生活。终于在1964年成果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也奠定了他中国原子弹之父的地位。
9、 晚上19点钟的太阳——徐虎
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作为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而水电修理工也已下班休息这一问题,于1985年在他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从此,晚上19时,成了徐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概念。10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冰冻严寒,还是烈日炎炎或节假日,徐虎总会准时背上工具包,骑上他的那辆旧自行车,直奔这三个报修箱,然后按着报修单上的地址,走了一家又一家。
10多年中,他从未失信过他的用户。十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他被群众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徐虎爱岗敬业,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10、 公交售票员李素丽
李素丽,一名平凡的北京市公交总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心间,贯彻到实际行动当中。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镜,外地人的想到,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她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也感动了无数的人。他温暖的服务也情动了她的每一名乘客。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她的敬业和温暖的服务也最终使她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三、模范人物典型事迹?
1、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2、张桂梅: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
四、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
我国有许多模范青年以其杰出的事迹而闻名。例如,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勇气和毅力激励了无数年轻人。
另外,钟南山是一位著名的呼吸疾病专家,他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他通过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模范青年的事迹激励着年轻一代,鼓舞着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五、英雄模范的事迹?
邓世昌是清末北洋舰队致远号的管带。他有着热烈的爱国情怀,在平时就常对将士们说:谁人不死?希望咱们死得值。
1894年,中国和日本的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甲午战争。当年9月日本舰队突然偷袭毫无防备的中国舰队,一场海战就此打响,这就是有名的黄海大战。海战中北洋舰队旗舰被击伤,指挥旗被击落,邓世昌马上下令自己所在的炮舰致远号升起指挥旗,吸引敌舰进攻自己。他所指挥的致远号炮舰是在战斗中最为英勇的,是唯一一艘击沉日本舰船的中国炮舰。日军将邓世昌的炮舰致远号包围,致远号中了炮弹,开始向一边倾斜,炮弹打光之后。邓世昌对士兵们说:我们就是死了,也要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威风,精忠报国。
六、2021广西道德模范事迹?
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叶燕凤:诚实守信 拾金不昧
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叶燕凤朴素高尚的道德情操、拾金不昧的精神在社会引发热议和赞扬,她也因此荣获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成为小区里的名人。对此,叶燕凤表示,做人做事对得起良心让她的生活过得幸福而踏实,她希望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和谐。
七、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劳动模范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为他人树立榜样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奉献和精神激励着身边的人。了解一些劳动模范的事迹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劳动模范。
事迹一:张华教师
张华教师是一位来自山村的乡村教师,他凭借着毅力和热爱教育的精神,成为了当地的劳动模范。一开始,张华教师面临着条件艰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缺乏兴趣。
然而,他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所有这些努力和付出,最终使得学生们逐渐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事迹二:王志远工人
王志远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所从事的工作是非常辛苦和繁重的。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工匠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
王志远经常加班加点,不计较自己的辛苦和劳累。他总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追求工作的细致和精益求精。他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其他同事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由于他的努力和奉献,王志远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取得突出的成果,并被评为劳动模范。他的事迹激励着身边的同事,大家都纷纷向他学习,争取成为更好的工人。
事迹三:李磊志愿者
李磊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劳动模范的精神。
李磊每天都会去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陪伴孤寡老人。他为老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如购物、办理手续等。他还组织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与咨询。
不仅如此,李磊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每周都会组织清理垃圾和植树活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以上是三位劳动模范的事迹范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模范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改变了周围人的生活和态度。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展示了真正的劳动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只有通过劳动,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八、关于植树造林的事迹简短?
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活动,不仅能改善环境、保护生态,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人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他们在荒山秃岭上栽下了成千上万棵树苗,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愈发绿意盎然。
他们的辛勤付出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植树造林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
九、代增喜植树造林事迹?
代喜增(1899年~2005年,享年106岁),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民。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愿望,60年来,他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余棵,绿化荒山40多公顷,除了5000多棵果树外,全都献给了国家。 2005年获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提名奖!
十、个人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个人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各位网友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杰出的个人劳动模范,他的事迹范文将深深地感动您。作为劳动模范,他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方面树立了榜样。
这位劳动模范名叫张强,他在一个崇尚劳动精神的企业任职,从一名普通职员发展成为了业绩突出的项目经理。他以其敬业、勤奋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公司和同事们的高度赞扬。
首先,张强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出了超群的能力。他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不论面对多么困难的任务,他都能用智慧和毅力来解决。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他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同事们羡慕的对象。
其次,张强不仅关注自己的事业,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组织了一次献血活动,在公司内发起了环保倡议,号召大家共同关注环境问题。他的正能量影响了周围的人,激励了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张强在团队合作方面也表现出色。他始终乐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擅长以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他善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将团队的智慧与个人的能力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协作效果。他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张强注重自我成长。他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他的刻苦和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公司的持续进步作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张强这位个人劳动模范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持续的自我成长,为大家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他的事迹范文将深深地感动和鼓舞着更多的人。让我们向他学习,努力追求卓越,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