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
09
2025
0

新西兰哪些地区有荒漠

一、新西兰哪些地区有荒漠

新西兰哪些地区有荒漠

新西兰是一个自然环境多样的国家,拥有令人惊叹的山脉、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也存在着少数几个荒漠地区,这些地方虽然不如其他地区那么广为人知,但却有着独特的风景和生态系统。

库克山脉

库克山脉是新西兰南岛的一个荒漠地区,位于南岛的中部。这一地区以其干旱的气候和广阔的开阔地带而闻名,成为了多种独特动植物的栖息地。尽管库克山脉并非典型的沙漠,但其独特的植被和风景吸引着许多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

卡库拉沙漠

卡库拉沙漠是新西兰北岛的一个荒漠地区,位于北岛的东部。这片沙漠地区拥有广阔的沙丘和稀疏的植被,给人一种干旱而又神秘的感觉。在卡库拉沙漠中,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这些物种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

塔卡库沙漠

塔卡库沙漠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东南部,是新西兰最大的沙漠之一。这片地区以其广袤的沙丘和干旱的气候而著称,是许多探险者和户外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在塔卡库沙漠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沙漠风情,探索独特的自然景观。

总的来说,尽管新西兰并不像一些中东国家那样拥有大片沙漠地区,但其荒漠地区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探险者前来探索。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您关于新西兰荒漠地区的一些了解和启发。

二、荒漠能种乔木吗?

完全可以。

种植乔木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分。如果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大规模种植乔木,可能会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的竞争加剧,从而引发水资源的矛盾和紧张。但是,如果在荒漠地区进行合理的植树造林,是可以达到治沙固土的效果的。

其次,荒漠地区的水分并不是通过地下水来提供的,而是主要依靠降雨。因此,在荒漠地区种植乔木并不会直接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也不会直接引发水资源的流失。相反,种植乔木可以在地表形成较为完整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地的流失,有助于增加当地的降雨量和地下水资源的蓄积。

最后,科学种植是关键。在进行荒漠治理时,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注重选用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以及合理的植树密度和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植树造林的治沙固土效果。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种植乔木并不一定会导致水分流失,它的治沙固土效果是显著的,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就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这对于治理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

植树造林的好处

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

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植树活动必备的工具

从科学试验中得知: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四、荒漠大衣有哪些规格?

荒漠大衣是一种专门用于在荒漠或干旱地区穿着的外套,通常具有较强的防风、防水、保暖等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荒漠大衣规格:尺码:荒漠大衣通常有多种尺码可供选择,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人。常见的尺码包括 S、M、L、XL 等。长度:荒漠大衣的长度通常在膝盖以上或以下,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一些荒漠大衣也有可调节的长度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天气和活动需求。颜色:荒漠大衣的颜色通常为深色,如黑色、灰色、棕色等,以减少在荒漠环境中的显眼程度。材质:荒漠大衣通常采用防水、防风、保暖的材质制成,如 Gore-Tex、尼龙、棉等。这些材质可以帮助保持身体干燥和温暖,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用性。口袋:荒漠大衣通常配备多个口袋,以方便携带物品,如手机、钱包、手套等。一些荒漠大衣还配备了内部口袋,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拉链和扣子:荒漠大衣通常采用防水拉链和扣子,以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防水性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荒漠大衣规格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购买荒漠大衣时,最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体型选择适合自己的规格和型号。

五、荒漠植被有哪些特征?

荒漠的显著特征是植被十分稀疏。而且植物种类非常贫乏。有时100平方米中仅有1~2株植物。但是植物的生态——生物型或生活型却是多种多样的,如超旱生小半灌木、半灌木、灌木和半乔木等等。

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适应这严酷的生态环境。荒漠植物的叶片极度缩小或退化为完全无叶,植物体被白色茸毛等,以减少水分的丧失和抵抗日光的灼热。根系发达,增加吸水量保证水分供应以维持水分平衡。如生长在沙滩地区的骆驼刺,地上部分只有几厘米而地下部分深达15米,而且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范围也很大。这种植物被称为少浆液植物。有的植物体内有储水组织、在环境异常恶劣时,靠体内的水分维持生存。这类植物称为多浆液植物,多浆液植物的根、茎、叶中的薄壁组织逐渐转变为储水组织。储水能力愈强,储水量愈多,愈能在极强干旱环境中生存。因多浆液植物本身储存有水分,环境中又有充沛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因此,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能长成高大乔木。

例如北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树,高达15米~20米,可储水2吨以上;南美洲中部的瓶子树,树干最粗可达4人合围,可储水4吨之多,属于多浆液植物的有仙人掌科、石蒜科、百合科、番杏科、大戟科等,多浆液植物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面积对体积的比例很小,这样可以减少蒸腾表面积。还有一些植物是在春雨或夏秋降雨期间,迅速生长发育,在旱季或冬季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生活周期,以种子(短命植物)或根茎、块茎、鳞茎(称为类短命植物)度过不利的植物生长季节。

因此,水在荒漠中是极为珍贵的,荒漠植物的一切适应性都是为了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平衡。

六、植树造林能杀害虫吗?

常言说;“造林一时,护林一世”。这也就是说,造林重要,护林更重要。对林木,除了要防止人、畜伤害,还要大力防治病虫害。植树造林和防治林木病虫害,本来就有着内在的联系,应将这两方面的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于林木虫害,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这当然是好办法,但如能利用害虫的天敌来加以扑灭,则是非常经济而有实效的一种方法。人们知道,马尾松毛虫是我省松林的主要害虫,尤其在沿江和江淮之间的丘陵区,松毛虫危害更严重。但滁县琅琊山林场、来安县宝山、半塔林场、就没有松毛虫危害。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些林场的林型复杂,树种繁多,生长茂盛,招引了大量益鸟,益虫来这里栖息,其中有许多鸟,它们就是松毛虫的天敌。如琅琊山林场有100多种鸟类,其中有30种鸟都捕食松毛虫。一只大山雀一次捕食7条松毛虫。琅琊山林场从80多公里以外采来松毛虫数千条,一部分露放在松树上,一部分用纱罩罩住,也放在松树上,结果不到一个星期,露放在松树上的松毛虫全都没有了,而纱罩内的松毛虫,却很少被天敌捕食。

另据皇甫山等林场调查,能捕食松毛虫的昆虫有28种。如:松毛虫在产卵期,它的天敌有赤眼蜂、黑卵蜂等,松毛虫幼虫,它的天敌有红头小茧蜂、二色素寄蜂等,松毛虫蛹期,它的天敌有大腿蜂、寄生蝇等。可以说,松毛虫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都会有天敌来制服它的危害。

根据这方面的情况,所以,搞植树造林,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大力营造混交林,让多种类的天敌能在其间生息繁衍,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生物群落,造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这对抑制森林虫害,是有很大很好的作用的。还可以在林业基地内种一定数量的阔叶树,以防止害虫的蔓延。

化学农药对防治病虫害能起很大作用,但化学农药不能参与生物界的能量循环,如用量过多,还会使生物体内的农药残毒逐渐增加,从而污染环境。此外,大量使用农药,成本太高,而害虫本身也会产生抗药性,同时,还会杀伤一些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反而使一些害虫变得更加猖獗,甚至可由原来次要害虫,变为主要害虫。六十年代,我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约100万亩左右,而现在竞扩大到500万亩以上。除松毛虫外,竹舟蛾、大袋蛾、天牛等害虫也泛滥成灾。

因此,对森林病虫害,要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使用化学农药,要事先加强虫情预报工作,掌握好害虫和益虫的生长和生活规律,最好在害虫刚出现的时候施用农药。这样,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益虫,成本低,效果好。

七、植树造林的人物有哪些?

陈嘉庚: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爱国人士,他倡导植树造林,并亲自投资兴办了“陈嘉庚林业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休·艾尔特豪斯:美国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他提出了“绿色革命”理念,呼吁人们重视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问题。

谢景勋:中国著名林学家和生态学家,他致力于推广森林种植技术和生态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

约翰·穆尔:英国作家和环保主义者,他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先驱之一,提倡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环保行动。

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他颁布了《陆地赠与法》,为全美的植树造林和土地保护奠定了基础。

八、植树造林为什么能净化污水?

        因为树木可以保持水土流失,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吸收污水中的有些本身可以利用的物质,不同的树种对所需的物质养分不同。所以树木可以净化污水森、保护水质。

        原理如下,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若从30米~40米松林流过,细菌数量可减少到原来的1/18。从草原流向水库的1升水中含大肠杆菌920个(以此作为对照值),从榆树及金合欢林流向水库的1升水中,大肠杆菌比对照值少9/10。而从栎林和白蜡、金合欢混交林中流出的1升水中,大肠杆菌数只有对照值的1/23。

  林木可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在通过30米~40米林带后,1升水中所含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在通过50米宽30年生杨、桦混交林后,其细菌数量能够减少9/10以上。

九、中国哪些地方适合植树造林?

在我国除青藏高原特别寒冷的地方不能植树造林外,其它地方都可以植树造林。如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陕西由于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国家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等措施,起到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士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效果。

十、植树造林给世界带来哪些好处?

经过几十亿年的自然选择,地球上分布着各种动物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了近乎完美的、丰富多彩的、有链条的自然界。动植物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本来是人类美好的家园。

但由于人类的贪得无厌,将这个星球弄的乱七八糟,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当然也自食其果,所幸人类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采取各种办法恢复生态,植树造林就是其中之一。

大自然的选择,经历了地球数十亿年的变化,是最合理、最和谐的选择,比人类高明的多。它选择的自然界中各类动植物的比例、分布,是人工不可比拟的。人工林虽然不如自然选择的植被合理,但它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庇护其它植被和野生动物逐渐恢复的目的,算是人类对过去行为的赎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