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我们一定要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劳动最光荣
二、劳动精神的近义词?
劳动的近义词是工作。
精神近义词…元气。心灵,灵魂。精力,魂灵,魂魄
反义词…体魄。物质。肉体
精神造句
1、我们做事情,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2、抗联战士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是精神很乐观。
3、我们不但要有雄心、有胆识,还要有实干精神。
4、年轻人要把远大的抱负和实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三、劳动精神的名言?
⼈类有了今天的美好,有了今天的⽂明,是劳动让我们脱离了茹⽑饮⾎的野⽣动物⽣活状态,是劳动让我们直⽴⾛出了森林洞⽳,⾛近了河流湖泊,是劳动让我们从⼑耕⽕种进⼊了⼈类社会,⾛进了社会⽂明,劳动会让人过得充实,人民才会过得幸福
四、劳动精神的前提?
我所说的劳动,主要是指体力劳动,这是人类之光,是动物亿万年来想具有而不得的光,它含主、客体而言之。你见过几只聪明绝顶的猴子为了架一座桥,放倒一棵圆木并合力架到河面上这简单的事情吗?如你见到,那就说明人类已蜕化到行将灭亡之境地了,殊可哀也。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而且在人的身体素质的健康,思想素质的完善以及各种社会功能的建设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说来,劳动,是人们应当重视、尊重的事情,它是仅次于太阳的光,而且是人类生命本身所发散出来的光,人性之光。
可是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生产力不断解放,人也就从劳动中不断解脱出来,这本是好事,可也就随即变成了坏事。有人不愿意从事劳动,轻视劳动,愿意不劳而获,甚至看不起劳动者。他的品质开始变质,变成一个懒人、坏人,变成贪污剥削者,腐化堕落者,女人失去了善良,男人失去了真诚,徒具人形而无人性,就像天空没有了迅雷闪电,海洋没有了狂风巨浪,大地没有了高山巨谷,森林没有了雄鹰猛虎。
人类的文明遗迹,无不是劳动的产品,人也正是在劳动中进步发展的。我们不问金字塔究作何用,巨石怎么运来、怎么砌上,只要一看到它那巍乎伟哉的形体,就知道那需要巨大的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这不朽的杰作。我们不用问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谁,也不用问它在历史上到底起过多大的作用,但它展现给我们的就是劳动的辉煌。任何人看到它横亘万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把海洋的波涛和大漠的雄浑连接起来,无不由衷赞叹劳动是多么刚强和坚毅,多么看似平凡却如此伟大。
至刚的遗迹如此,至柔的遗迹也如此。分流岷江的都江堰,惠及蜀地三千年,贯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至今还承载着南北运输的繁忙重任。国内的如此,国外的也如此。连接大西洋、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从欧洲到亚洲水路不必绕道好望角,而水运直通万里。沟通太平洋、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不必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距离一万多公里。这些人类文明遗迹,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那些天文数字的土石方工程,没有劳动行吗?劳动岂能小觑、轻视、鄙视哉!
劳动的功能绝不仅如此。一个人精神萎靡,神志恍惚,四肢无力之时,如果能抡起大锤去开山破石干上一阵,一切将会改观;一个人逐渐养成庸俗的情调,贪图享乐安逸的生活,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之时,如果能扛上铁镐到筑路工地上干上一阵,一切将会改观;一个人逐渐起贪欲之心,想为非作歹,甚至蛮横霸道,违背人类社会基本伦理之时,如果能到大洋巨轮上当水手,或到数千米深的巷道里当矿工,一切将会改观。
人类自古就有用劳动改造人性的做法,行之有效,现在还用。这证明劳动是医治一切精神病的灵丹妙药,屡用不爽,效力持久。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是坏人,一个坏人,一旦热爱上劳动就会变成好人。
适值我们每个人都应“作新民”之际,我葑菲自献“作新民”①的秘诀:劳动,体力劳动。劳动会教给你怎样“作新民”,同时劳动也是每个“新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且可以保证你永远“作新民”,愈久愈新。
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劳动,要热爱劳动,也不要在劳动中作秀,劳动拒绝秀,它要真。
五、劳动精神的渊源?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对劳动的重视,进一步转换为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崇尚。劳模精神,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中存在的精神风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典型文化现象。
劳动是劳模精神产生的本体,对劳模精神的理解必然要回归到对劳动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劳动是一个核心范畴,“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到处都处于中心范畴,在劳动中所有其它规定都已经概括地表现出来。”在劳动与人的层面上,劳动体现着人的本质;在劳动与社会历史的层面上,“劳动是理解社会历史的锁钥”;在劳动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层面上,人类通过劳动解放自己,最终实现“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为当代劳模精神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使我们从理论渊源的角度探究当代劳模精神的合理性内涵;同时,当代劳模精神也进一步凸显了劳动的价值,促进了劳动价值的合理回归。
六、劳动精神的背景?
1、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2、土地无偏心,专爱勤快人。
3、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
4、没有过不了的河,没有爬不了的坡。
5、劳动万事足。
6、真金不怕火炼,好汉不怕考验。
7、吃鱼的不如打鱼的乐。
8、早起的鸟儿捉的虫子多。
9、勤为无价之宝。
10、勤劳的人能使万物变成黄金。
11、无聊是一种疾病,最好的处方是劳动。
12、人生开地间,劳动最为先。
13、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
14、烈火炼真金,艰苦练强人。
1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6、财富的父亲是劳动,财富的母亲是大地。
17、若要吃得香,两年不离脏。
18、人们真正的财富是劳动的本领。
19、勤拿斧头的人不缺柴。
20、树以果子出名,人以劳动出名。
21、纺车就是摇钱树,天天摇着自然富。
22、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23、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24、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25、勇士的心胸,能容下大海。
26、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2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8、男勤耕,女勤织,足衣又足食。
29、风吹不动泰山,雨打不弯青松。
30、经常有人打水的井不容易干。
31、阳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腊月喝北风。
32、在烈日下干过活的人,吃饭才感到香甜。
33、不是靠天吃饭,全靠两手动弹。
34、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35、黎明即起的人,不怕露水湿脚。
3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7、上帝喜欢手勤脚快的人。
38、爱劳动,受尊重。
39、最先起身的牛得到第一滴朝露。
40、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
七、劳动精神的核心?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八、鲁滨逊的劳动精神?
鲁滨逊的劳动精神体现在他努力生存和发展上。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还与野兽斗智,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他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鲁滨逊的劳动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热爱上。
他不仅是一个冒险家,勇于探索和创造。同时也是一个实干家,热爱劳动和生活。
鲁滨逊的劳动精神是一种勇于探索、创造、实干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种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九、植树造林反映什么时代精神?
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蓝天碧绿、青山碧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也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植树造林,绿色发展,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长远性发展涵养底蕴。3月12日是植树节,让人们再次聚焦到绿色发展的理念价值,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浓厚风尚。
绿色发展永远在路上,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
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人出力,步步积累,薪火相传。我们要在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的同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不断传承延续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中国,让新时代的中国更加亮眼瞩目、光彩照人。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为民族复兴而不断前行的追梦者,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奋斗者、开拓者、建设者。
十、劳动精神是什么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可见,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有力抓手。
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要遵循,以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目标。
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
劳模精神是劳模之所以成为劳模,而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所坚持坚守坚定的基本信念、价值追求、人生境界及其展现出的整体精神风貌。“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表述,为我们科学理解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指导。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正确理解这一表述中六个词汇的各自含义,又要从整体上把握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
总体上看,这一表述一方面道出了劳模之所以能在广大劳动者群体中脱颖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劳动者群体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六个词汇中,爱岗敬业是本分,争创一流是追求,艰苦奋斗是作风,勇于创新是使命,淡泊名利是境界,甘于奉献是修为。做一个守本分、有追求、讲作风、担使命、有境界、有修为的人,是每一位劳模的精神风范,更是每一位劳动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劳动精神是每一位劳动者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在劳动过程秉持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及其展现出的劳动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正确理解劳动精神的重要依据,也是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参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关于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精神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指明了方向。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全社会都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也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一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认识到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相比所体现出的特色。
工匠精神是每一位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始终追求做更好的自己时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工作境界、工作习惯以及整体工作精神面貌。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守执着、精益求精、专业专注、追求极致、一丝不苟、自律自省。从工匠精神的角度看,坚守执着是一个人的本分,精益求精是一个人的追求,专业专注是一个人的作风,追求极致是一个人的使命,一丝不苟是一个人的境界,自律自省是一个人的修为。
全面把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
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主体上看,劳模精神的主体是劳模群体,劳动精神的主体是所有劳动者,而劳模群体是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劳模的本意也就是劳动者的模范。劳模群体是劳动者群体中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模精神也是劳动精神的一部分。劳动精神是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劳模必须有的精神。做劳动者不合格,做劳模更不可能。没有劳动精神,也很难有劳模精神。所以,劳动精神应该成为所有劳动者都必须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也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二者也是方向和基础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方向,劳动精神是基础。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关系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是影响和引领每一位劳动者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外力。劳模精神从外部影响每一位劳动者学先进、做先进。工匠精神则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精神,是激发和激励每一位劳动者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内力。工匠精神从内部唤醒每一位劳动者不断成为最好的自觉。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因为他们就是因为超越了很多劳动者脱颖而出。工匠精神是超越自己的精神,世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工匠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自己的“劳模”,劳模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别人的“模范”。工匠精神点亮了自己的生命,劳模精神则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劳动精神是所有劳动者的共性,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有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则揭示了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的个性,是成就优秀劳动者的必要条件。个性不仅是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所说的劳动者的个性主要是指劳动者在自我超越过程中彰显出的个人优势及其精神状态,也就是工匠精神。换句话讲,没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很难有出色的成就和骄人的业绩。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成就杰出劳动者的根源。当然,如果工匠精神成就的劳动者不仅大大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也大大超越了别人,在企业、行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最优秀的劳动者。那么,他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最终就会成为劳模,劳模精神也随之产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成为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成为影响别人的人,就是一种逐步递进的关系。党和国家现在大力呼吁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更要成为优秀的劳动者,甚至成为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大家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