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
04
2025
0

公民应该怎样对待宪法?

一、公民应该怎样对待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③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④我们应该和违宪行为做斗争。

二、宪法是公民的什么?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三、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答:1、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衡量着每个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2、一般而言,宪法是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的:

  ①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②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③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

  3、宪法是全体公民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我们每个公民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自觉遵守宪法。

  拓展:宪法定义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公民可以学习宪法吗?

公民可以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大法,对甚他一些法律具有规范指导作用,其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因此,公民学好宪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宪法学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书本阅读理解,也可以通过下载宪法方面的课件,通过听讲,加深自己对宪法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他人讲解学习,公民个人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加大宪法内容学习的力度与深度。

五、为什么大力倡导植树造林.绿化美化?

1.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2.保持水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其根系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从而抑制水土流失。

3.清除空气污染: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4.自动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5.制造氧气: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

6.天然的消音器: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7.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六、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是哪部宪法?

这个是法国在1791年提出的,并写入了法国宪法。

七、每个公民应怎样遵守宪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想要公民遵守宪法,制定宪法的人都要做出样子来,以便效仿。因为,普通公民很难准确理解或把握宪法的具体要求或内容。

       有一句话叫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榜样就像枪械的准心,稍有差次,就会使子弹偏离目标十万八千里。比如:现在的公民,普遍对于“钱财”的追求就严重偏离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甚至忘记初心在哪里了。

八、公民应该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③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④我们应该和违宪行为做斗争。

九、公民应倡导文明生活,什么生活实行?

在公共场所,公民应当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着装整洁、得体;

(二)不得使用低俗语言,不得大声喧哗、争吵谩骂;

(三)等候服务依次排队;

(四)在医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内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保持安静,轻声接打电话,不得以音响外放的方式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五)现场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时,注重礼仪,服从管理,垃圾随身带走;

(六)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内瞻仰、祭奠、参观时,保持庄严肃穆;

(七)开展庆典、营销、广场舞、露天演唱等户外活动时,合理使用场地,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

第十条 公民应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随地吐痰、便溺;

(二)不得在城市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路面和树木等处涂写、刻画;

(三)不得乱丢瓜皮、果核、烟头、纸屑、口香糖、饮料瓶、包装袋等废弃物;

(四)爱护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不得采摘花果、攀折树木、踩踏草坪,不得垦占公共绿地;

(五)不得在有禁烟标识的公共场所吸烟;

(六)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

单位和个人不得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不得乱弃动物尸体。

餐饮业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收集、清运、处理泔水,不得将泔水排入或者倒入下水道、河道、公共厕所、垃圾收集装置设施、人行道、花坛、树坑和雨水排放口等,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倒。

第十一条 公民应当自觉维护社区文明,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乱搭乱建,不得在建筑物的阳台外、窗外、屋顶、楼道等空间吊挂、堆放物品;

(二)有序停放车辆,不得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车库出入口;

(三)在室内进行装修装饰作业、使用电器乐器、健身娱乐等活动时,合理安排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四)夜间出入楼宇,应当控制声响,降低对他人的影响。

第十二条 公民应当文明驾驶车辆,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随意变道、穿插、加塞;规范使用灯光和喇叭;通过人行横道或者路口时礼让行人;通过积水、泥泞或者积尘路段减速慢行,防止溅污他人、污染环境;驾驶车辆时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

(二)驾驶非机动车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在非机动车道内行使;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使;不得逆向行驶;不得违反规定载人、载物;

(三)车辆应当停放在规定的停车位,不得占用人行道、盲道和消防等公共通道;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

(四)班线客车、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等营运客车驾驶员应当模范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待客、规范服务。

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文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序等候,先下后上,不携带散发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乘客让座,不得嬉戏打闹。

第十四条 互联网租赁车辆经营者应当科学、有序投放车辆,采用设置电子围栏等技术规范停放。

互联网租赁车辆使用者应当爱护车辆以及相关设施,使用后有序停放,不得随意丢弃或者故意毁损。

第十五条 行人应当遵照交通规则通行,并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乱穿马路,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二)遇有车辆让行应当快速、安全通过;

(三)不得在人行横道滞留或者浏览手机。

第十六条 公民应当文明旅游,服从景区景点管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尊重英雄烈士、历史文化名人,爱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设施,不乱刻乱画。

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不得欺诈强卖,不得提供有悖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有损人格尊严、有违社会公德的商品或者服务。

第十七条 公民应当文明就医,尊重医务人员和医学规律,依法、有序、文明处理医疗纠纷,不得侮辱、谩骂、威胁医务人员或者扰乱正常医疗秩序。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文明行医,尊重、关爱患者,规范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八条 公民应当文明饲养宠物,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得虐待、遗弃宠物,依法处理因宠物引起的纠纷。

十、公民怎样做到内心拥护宪法?

认可宪法的基本原则,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正确道路,认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并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