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08
2024
0

规划林地和林地的区别?

一、规划林地和林地的区别?

规划林地指的是经过有关部门设计施工,并且有局限性的在某一区域种植什么林木的有要求的种植。像公路两边的林地、城市公园、居民小区等林木的种植都是。

而林地则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等。

二、林地的规划法?

林地规划:

第一:优化林地结构

①统筹规划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

②科学调整天然林地与人工林地结构

第二:重点林地工程用地规划

①保障林地发展和生态建设用地

②保证公益林地的发展空间

第三:科学经营

①科学评定林地质量

②实施森林林地质量工程

第四:持续利用

①巩固森林林地资源管护成果

②实施重点区域林地生态治理

三、林地的规划建设要求?

1、在农田旱地上的造林地,特别是在耕地上营造的桃、李、梨、柑桔等果木林地不能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但已纳入退耕还林工程的农耕地造林地必须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2、在农耕地上的非林业专业的林木苗圃,不得能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3、2009年二类调查后至2012年4月期间已被征占用的林地应剔除,不得能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4、江滩、河滩、湖滩及其他土地上(非农耕地)的成片造林地,原则上要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具体在操作过程中,由局领导确定相关原则、范围)。

5、水利、交通部门营造的带状护岸林、护路林原则上要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四、林地建筑规划条件规范?

公益林工程建设应以建设区或建设项目为单位进行前期工作,包括公益林地区划、建设项目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设计。

4.2 公益林建设的前期工作应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内容和特点,对建设区进行广泛、详细、深入的本底调查和专项调查,调查资料归入公益林建设技术档案。

4.3 大中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等级。

五、规划林地什么意思?

1.非规划林地是指农村居民在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种植的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包括村旁、河溪旁、路旁(除铁道、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外)、沟渠旁、田旁和基本农田外的抛荒地、旱地、坡耕地等种植的林木”。因此,非规划林地都是非林地,但只是非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林地不一定是非规划林地。具体地说,非规划林地不含铁道、高速公路、国道两旁和基本农田,而非林地包括这些用地以及建筑用地等其它用地。

2.对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可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由业主在采伐前向林业部门(林业站、林业局)报备并在当地村委会公示,公示15日后业主即可实施采伐,采伐的林木免收各种林业规费。

3.非规划林地原则上不纳入林地范畴管理,不需申办林权证,但业主有要求的除外

六、十四五林业规划中林地规划内容?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林草事业发展的12个主要目标,其中有2项约束性指标,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10项预期性指标,包括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18%,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亿亩等。

《规划纲要》提出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12项重点任务:

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存量增量并重、数量质量统一。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保护体制,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物种资源。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加强荒漠生态保护,推进荒漠化、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做优做强林草产业,巩固生态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加强林草资源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综合监测,开展成效评估。

共建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早期火情处理,提升保障能力,抓好安全生产。

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

深化林草改革开放,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健全国有林场经营机制,理顺国有林区资源管理体制。

实施区域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项目。

七、城镇规划内林地可以建设吗?

城镇规划内林地是不可以建设的,规划内的林地只有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用作搞设,因为规划了的林地也受法律保护,确需要更改规划林地搞建设,也必须要由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及县级以土地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可建设。

八、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批流程?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审批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交申请:发起单位需要向相关机构(如林业局、国土规划局等)提交申请,申请林地利用规划和审批。申请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规划说明书、申请书、土地证、机构授权书等。

2. 审查材料:相关机构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申请材料的齐全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确保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 征求意见:在初审合格后,相关机构会邀请有关部门(如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等)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批,并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4. 审批规划:根据征求意见和专家意见,相关机构会对林地利用规划进行审批,审批结果可以被批准、驳回或需要修改后再次审批。

5. 实施规划:通过获取批准后,申请单位可以开始实施林地利用规划,但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批要求,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审批流程中,申请单位需要持续跟进审批过程,遵循审批程序并积极配合审批机构工作,以确保审批过程顺利进行并及时拿到审批结果。

九、林斑是林业资源还是林地规划?

           林班是林业基层单位为了方便经营管理和统计,一般以林场、经营区、乡镇为单位,根据地形地势和面积,按林班区划的基本原则,在地形图上进行区划和规划,然后由专业的林业调查规划部门进行现地落实,最后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林相图上,林班在一个林场的经营图(林相图)上是有编号的,它是一个基础的统计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林班区划一旦确定基本不允许随便改变。

        林班首先它是个名词,它的内含就是林业资源,区划的林班是生产经营管理单位,不能叫规划,规划的意思是理想中的现实。

十、林地可以规划为基本农田么?

不可以。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森林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的源泉,是森林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农田指的是根据一定时期和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区别在于基本农田是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与林地的区别在于用途不同,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而林地则主要用于种植林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