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理论据包括哪些方面?
道理论据是一种印证论点的证据。常有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公理,定论,推论,科学结论,经典名著节选出来的一歇理性论述。它的形式是哲理形式。它的内在本质就是理性。运用道理论据来充分证明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表达得更清晰更透彻更完整。
二、道理依据包括?
包括,理论性的道理,和事实性的道理,。
理论性,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性,对事实,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事实性,是通过事实,通过各种取证,以及各种要素,对事实做,真实性,和有郊性,的一种论证。做人做事,都有一定规范性,都要去理性的去做事。
三、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
植树造林的好处
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
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植树活动必备的工具
从科学试验中得知: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四、植树造林的人物有哪些?
陈嘉庚: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爱国人士,他倡导植树造林,并亲自投资兴办了“陈嘉庚林业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休·艾尔特豪斯:美国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他提出了“绿色革命”理念,呼吁人们重视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问题。
谢景勋:中国著名林学家和生态学家,他致力于推广森林种植技术和生态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
约翰·穆尔:英国作家和环保主义者,他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先驱之一,提倡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环保行动。
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他颁布了《陆地赠与法》,为全美的植树造林和土地保护奠定了基础。
五、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吗?
论据包括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议论文内容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构成。论点及其论证是议论文的核心,论据及其论证是议论文的血脉。可见,论据及其论证大大影响着议论文的质量。
六、论证包括道理论证吗?
论证方法有: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七、中国哪些地方适合植树造林?
在我国除青藏高原特别寒冷的地方不能植树造林外,其它地方都可以植树造林。如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陕西由于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国家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等措施,起到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士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效果。
八、植树造林给世界带来哪些好处?
经过几十亿年的自然选择,地球上分布着各种动物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了近乎完美的、丰富多彩的、有链条的自然界。动植物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本来是人类美好的家园。
但由于人类的贪得无厌,将这个星球弄的乱七八糟,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当然也自食其果,所幸人类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采取各种办法恢复生态,植树造林就是其中之一。
大自然的选择,经历了地球数十亿年的变化,是最合理、最和谐的选择,比人类高明的多。它选择的自然界中各类动植物的比例、分布,是人工不可比拟的。人工林虽然不如自然选择的植被合理,但它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庇护其它植被和野生动物逐渐恢复的目的,算是人类对过去行为的赎罪吧!
九、关于植树造林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植树造林的谚语有:
1.荒山荒地栽刺槐,不愁没烧柴.
2.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3.向阳油茶,背阴杉木.
4.阳山浅土栽松,阴山泥深植杉.
5.背风向阳栽干果,沙杨土柳石头松.
6.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7.栽松要敲得凶(栽后把土踏实),不凶不成功.
8.插杉无法,上七下八(上留七寸,下插八寸).
9.种柏怕春知(立春前),插杉怕雨来(雨水前).
10.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植树造林的好处1.保持水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3.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十、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默默种树人杨来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自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