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荣事迹的成语?
1
荣宗耀祖
成语拼音:
róng zōng yào zǔ
成语解释:
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见有甚好收场。”
2
耀祖荣宗
成语拼音:
yào zǔ róng zōng
成语解释:
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
成语出处:
元 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
3
进荣退辱
成语拼音:
jìn róng tuì rǔ
成语解释: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成语出处:
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二、乌鸦光荣事迹?
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三、关于植树造林的事迹简短?
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活动,不仅能改善环境、保护生态,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人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他们在荒山秃岭上栽下了成千上万棵树苗,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愈发绿意盎然。
他们的辛勤付出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植树造林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
四、先锋楷模的光荣事迹?
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
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
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
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五、任豪的光荣事迹?
任豪爷爷于1951年便光荣参军,先后参加了三次战役,其中就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任豪从小就听闻爷爷讲述艰苦的战争环境,逆境中红军的拼搏精神和坚定信仰。深知国家曾深受苦难,英雄曾血筑长城,所以对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抱有感恩之心。
正是因为爷爷的真实经历,才会让任豪更有深刻的感触。而他的爱国之情,不仅仅体现在特殊纪念日的微博转发,更体现在点滴的行动中,将爷爷的红色精神切身传承。
六、冯雪峰光荣事迹?
冯雪峰是现代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以下是他的一些事迹:
1921年,冯雪峰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他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
1927年,冯雪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结识了鲁迅,共同编辑出版《萌芽》月刊,以及《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1929年,冯雪峰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3年底,冯雪峰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参加了长征。
1936年春,冯雪峰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
在抗日战争时期,冯雪峰在家乡创作了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
1941年,冯雪峰被捕入狱,1942年11月下旬被营救出狱。
1943年,冯雪峰到重庆,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
1950年,冯雪峰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
七、祖国光荣事迹?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2、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八、余光中的光荣事迹?
余光中在其作品中《乡愁四韵》中深情地呼喊:“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他在《当我死时》中殷切地期望:“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这些无不饱含着对大陆的思念、对两岸统一的渴盼。
余光中2004年11月7日在海口演讲时告诫,台湾应为中华文化做加法乘法而非减法除法,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中华五千年的文化。
余光中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演讲,回答海南大学生关于台湾青年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提问时也表达了台湾应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努力的观点。
余老说,一直以来台湾比较重视中国古典文学传承,大学研究或写论文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古典文学。但因政治原因,台湾近年奉行“去中国化”的教育,一些学校考核中国史地时,甚至仅考评学生台湾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使中华文化在台湾有窄化之嫌。
故而,我们记住那位写“乡愁”的游子,不光要记住他那些或激烈或舒缓、或迷茫或清醒、或写实或浪漫的诗文,更要记住他对两岸统一的疾呼与魂牵梦绕,记住他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与其说他是一位蜚声中外的“乡愁诗人”,莫如说他是一位名符其实、低吟浅唱的爱国诗人。
九、劳动者的光荣事迹?
非常多。首先,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贡献者,他们为国家、社会、企业和家庭创造了价值。其次,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就是创造力的集聚点,他们为工作、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劳动者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石,他们为社会的和谐、富裕、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所有这些光荣事迹都值得我们深思和纪念。
十、张伯礼的光荣事迹?
张伯礼(1954年-)是中国的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流行病学专家,他的光荣事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击非典:在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中,张伯礼作为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了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布信息,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为非典疫情的控制和最终消灭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抗击新冠疫情: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张伯礼也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他多次在媒体上发表讲话和报道,解读疫情信息,提出防控建议,为公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3. 流行病学研究和学术贡献:作为医学专家,张伯礼长期从事流行病学研究工作。他在中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张伯礼的光荣事迹主要体现在他对重大疫情的应对和防控工作上,他的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中国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