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华北降水会增多吗?
2022华北7月较常年同期偏少,预计8月,华北、等地降水偏多。
8月3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8月气候预测情况,以及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并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预计8月,东北、华北、华南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将有1-2个台风登陆或显著影响我国沿海地区。8月是旅游旺季,同时也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台风活跃的时期,外出旅游请注意安排好行程。
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
平均降水量9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0.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
二、2021年我国降水增多的原因?
2021年多雨背后的原因主要就是“热带高压”,在常年之中,5月的降雨一般是集中在华南地带,不过2021年就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副热带高压”表现非常强——“比常年同期偏强、偏北”很多,而这个时候在海洋区域的出现热带扰动,或者是“海洋水汽”的时候。
这一波雨水就会结合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地带,将水汽输入到我国江南一带,所以在每次说南方大范围出现强降雨,暴雨、大暴雨的时候,广东,福建等地不仅没有降雨,还更加的热了。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最明显了,它将这两个省份给覆盖了,所以只有热没有雨,雨水都被它移走了。
三、青海湖降水增多的原因?
自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体面积已经连续14年上涨,2018年8月,青海湖面积达到2001年以来最大值。气象专家说,湖水上涨原因多样,降水增多和地表径流增加是主要原因,青海湖水位快速的上升有利有弊。
截至2018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548.56平方公里,达到2001年以来最大值,较2017年最大值扩大80.54平方公里,较历年同期增长174.27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上涨原因具有多样性,其中环湖地区降水量增加是主要原因。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保康介绍,近几年来高原季风加强,造成降水偏多,2000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年均降水量达426.2毫米,较之前1961~2004年358.8毫米的年均降水量,增加了近18%。阶段性降水比较集中,造成了青海湖水位的快速上涨,特别是今年尤为明显。从6月24号至8月初,青海湖水位上升了34公分。
由于降水增多以及温度上升,冰川消融速度加快,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和沙柳河流量的增大也是青海湖面积增大的重要原因,两条河流合计流量由1961~2004年的平均32.3立方米/秒增加到2005~2017年的51.01立方米/秒,增加了58%。
除以上原因外,青海省从2002年就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青海湖水位的上涨已有积极作用。草地面积的增加有效控制了环湖地区前期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沙区的土地沙化速率呈现出明显减缓的势头,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化土地以每年2.3%的速率递减,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青海湖面积增大的原因也是结果,二者相辅相成。
青海湖水位快速的上升在一些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多的高山冰雪融水,意味着冰川退缩,全球变暖对该区域的影响日益显现,长期发展下去,冰川面积的大幅度缩小,对未来气候、水资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四、冬天北方降水来源?
东南季风每年影响的范围基本是固定的;热带气旋登陆在沿海地区形成多雨,不容易影响到内陆大面积地区;亚洲低压的中心位置在印度半岛附近,也是固定的。
7月份北方地区降水增多的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北移增强,东南季风北移,与冷空气形成的锋面雨带北移至我国北方地区。
五、中国北方植树造林利弊?
利处:保持水土,阻挡风沙,改善局部气候。
弊端:成活率低,种植成本高。
六、北方雨水增多怎么回事?
进入7月中旬以后,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脊线逐渐北抬,主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雨季。在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和中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相互作用下,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降水增多。
与此同时,处于副高南侧的华南等地,也可能受台风等热带系统影响,出现过程性的强降雨天气。
七、北方降雨逐年增多预示什么?
回答:北方降雨逐年增多可能预示着气候变化的趋势。首先,北方降雨增多这一趋势可能是全球变暖造成的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全球变暖导致了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更多的降雨。其次,随着北方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和建筑物增多会影响当地的气候与水分循环,增加了暴雨和洪涝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降雨增多。:此趋势可能会对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产生影响,如可能导致洪水灾害和农业生产的困难,还可能加剧北方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城市防洪措施的建设等,以应对这一趋势。
八、为什么降水增多会导致积雪量增加?
如果夏季降水偏多的话,也就是降雨为形式的降水增多,这会导致帕米尔高原上的积雪融化一部分。
毕竟降雨的温度高于零度,降雨落到冰川上以后,会把雨水的热量传递给冰川,导致冰川升温,进而融化增多。
帕米尔高原其他季节的降水增多,降水形式以降雪为主,自然有利于冰川增大。
九、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降水增多的原因?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风速等影响潜水的蒸发,降水量和降水的特征(细雨或暴雨)影响其补给。
地质因素:包气带岩性和厚度、地形坡度,植被分布。
3.1 蒸发
3.2 水汽输送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风:季风、信风、西风等,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
3.3 降水
3.4 地表径流
3.5 下渗
3.6 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主要受地表径流和下渗。如喀斯特地区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多,地下水含量较多,而地表水较少。
水循环的人为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表现有:植被破坏(保护)、围湖造田、水利工程(调水工程、水库、大坝等)。
十、为什么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小会让下渗增多?
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1。植被覆盖程度。
2。地表的覆盖物渗水性好坏(如喀斯特地貌很容易渗水)。
3。人为因素。比如城市街道,建筑物,生活垃圾的堆积。
4。温度(包括5,气温)。0度以下当然不下渗。
5。当地降水量,降水强度,时长。
6。水流速,流量。
7。坡度。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小:因为这样强度小,水流失到远处的少,会使地面水量逐渐淤积啊。淤积渐渐的就水多了,当然渗下去的就多了。坡度大水都流失到别处了,坡度小,地面水淤积多,更多的水能渗下去了,所以增多。植被覆盖率大的地方,更多的水可被植物阻拦在原处,这里当然水更多,渗下去的水就更多了。植被覆盖率小的地方大多水都水土流失到别的地方了,原来地方水少,下渗当然少。比如黄土高原,降水不算少,但都流成黄泥加水流黄河去了,当地存不住水,仍缺水。有别的问题可继续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