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宁秦腔十大名人?
一、一出忠义侠,千古任哲中——任哲中
最喜他所演周仁,窃以为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行腔酣畅淋漓而不失细腻,痛心处其音撕心裂肺,令闻者几欲肠断,秦音之慷慨壮烈、激荡跌宕尽览无余。
有人以李小峰张宁之《花厅会》与任苏相较,我言:任苏已成绝唱,张李还须努力!
二、名就葫芦峪,功盖大辕门——刘易平
据说此老唱过皮影,戏味可谓十足,行腔疾缓顿挫别出韵致,再加上其音醇厚圆润而敛放自如、刚柔并济,便成就了我心目中的秦腔榜眼。还听说如今通行《辕门斩子》的唱腔就是此老所创,承前启后、化古出新,不愧大家也!
三、诸葛天下晓,衰尽方始春——焦晓春
此老婆婆身不压众、貌难惊人,一句“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却让人魂系七星灯、神游五丈原,颤巍巍方寸几步髯须乱,活生生一代贤相命难全。还有什么说头,就那分苍凉衰意,便足以让人心生凄楚,潸然落泪。
四、一斩秦英后,耳边更无声——刘隶华
听《斩秦英》,刘隶华当仁不让首选之选,其唱腔刚劲高亢却婉转遒丽,低时珠滑玉盘,高时云入碧霄,然承接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叶孤城一招天外飞仙,便足名驰天下。但看了视频之后,却不免觉得眼睛略感失落。
五、娇扶花间蕊,清描眉头娥——苏蕊娥
从未听到过比苏蕊娥嗓音更为甜美清纯者,令人如饮清泉、沐春风、听啼鸟、闻天籁。“痴娇娇红颜多薄命!”一时星殒花落去,放眼不见后来人!非不见也,后来人欲为之却不可为,只得闻而羡叹、望之却步。虽有张宁一脉相承,而失其天然矣!
六、声谱生死爱,琴奏肝胆情——李爱琴
披肝沥胆兄弟义,生离死别夫妻情,《周仁回府》乃秦腔大成者,传唱不衰,妇孺皆知。李爱琴上承任哲中,却更开一代清新刚健之风,尤其是“这半晌……”,一波三折、绕梁三日。然部分场景表演蓄势迂缓,令人如观杨氏太极,虽精气神足却有失跌宕之妙。可能这也是任哲中看多了中的余毒吧哈哈!
七、妙音陇上凤,洗耳人间琴——窦凤琴
《斩秦英》自认为听必刘隶华,观必窦凤琴。在声腔细节处理上略逊于刘,但窦氏唱做并重,刻画人物贴切自然。更有《斩窦娥》一出,其情致姿态细致入微,为女之怜、为媳之孝、辞婆之伤、蒙冤之悲,观之如身临其境,不由悲从中来。其展眉凝眸之处,风姿绝世,令天下秦迷痴绝耶!
八、豪音动一时,壮气撼三秦——李买刚
喜此君之因,缘为听他《打金枝》,刚健清亮,起而复落,初听有拨云见月般之喜。即使演最酷最帅的黑头包公,也无声嘶力竭之弊。但做大净之壮声,窃以为不如去演赵匡胤、关云长等红脸好汉,或郭子仪那样脸半花不花的老英雄,最适其阳刚雄健之气。
九、铜声别有致,铁面岂无情——张兰琴
大净能豪放兼婉约兼收者,张氏兰秦当为翘楚。《三对面》中,“叫王朝看过俸银三百两,再叫香莲近前听”及“包文正心中似火烧,秦香莲大堂口怨声高,又是哭来又是叫……”,这是我初次看到感情如此真实细腻的包公,这个角色感人多因其慷慨正义,铁面铜声,但此处别开生面,当得“花脸王”三字。
十、情动六月雪,曲留云外仙——马友仙
高昂挺拔、透亮饱满而穿透力极强,我听马友仙“包相爷与我讲一遍……”对她的嗓音就这感觉。高能翱翔,低能迂缓,《窦娥冤》将其特点尽显无遗,在此十人中拿来压卷,确实有些屈尊。然而我听了她唱洪湖的人民浪打浪还是什么的后,便觉光彩有碍,白玉添瑕。
二、姓宁的名人?
1、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2、宁悌原: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钦江县。 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
三、宁哪些名人姓氏?
宁氏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宁姓人物:
宁波: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宁缺:中国古代文学家,唐代宰相宁国公宁戩的孙子,著有《宁氏易传》等。
宁康:中国古代文学家,唐代宰相宁国公宁戩的曾孙,著有《宁氏诗集》等。
宁肯堂: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经是北京大学的校长。
宁远堂: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经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宁津生: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著有《宁津生文集》等。
宁财神: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是宁波富达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宁夏: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风光。
四、60年代关于植树造林的名人?
1.马永顺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还与环境作斗争。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2.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3.李淑彬,1937年生,大方县六龙镇新丰村人。曾任县科委科技辅导员,新丰村妇女主任。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开始,她上坡开荒造林,为了管护好树木,她和老伴吃住在山上,常年以植树为业。全村在她的精神感召下,也纷纷参加植树造林。31年间,李淑彬共绿化荒山290公顷,30多万株杉木已长成参天大树。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10年,荣获“贵州绿化奖”。2016年3月,李淑彬获评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五、宁姓有哪些名人?
宁戚
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六、姓宁现代名人?
[教授]宁津生(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艺术家]宁小勇(宁亦寒,中国彩墨画、彩墨抽象画。
七、植树造林的十大名人的事迹?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八、会宁养牛
会宁养牛:牛的养殖与市场前景
会宁县是中国的养牛大县之一,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资源。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会宁养牛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会宁养牛的养殖方法、市场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会宁养牛的历史与现状
会宁养牛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宁养牛产业逐渐壮大。目前,会宁县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养牛大县之一,拥有多个大型养殖基地和专业的养殖合作社。
二、会宁养牛的技术与经验
会宁养牛的技术和经验丰富,尤其是在牛的品种选择、饲料搭配、防疫管理等方面。当地养殖户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环境的养殖方法。同时,政府也积极支持养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
三、市场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牛肉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会宁养牛产业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优质的产品,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会宁养牛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会宁养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地区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技术落后、疫病防控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市场价格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也会对养牛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建议与展望
为了促进会宁养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水平;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四是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会宁养牛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相信会宁养牛产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九、沙漠植树造林的十大名人的事迹?
治沙“愚公”王银吉:腾格里沙漠安家,22年植树造林8300亩
1999年至今,王银吉一家累计完成压沙造林近8300亩,栽植各类苗木620多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22年间,光秃秃的沙漠逐渐变绿,风沙被挡在了防护林外,野生动物和各种飞禽也来安家了。
十、宁姓历史名人有谁?
宁涛: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宋代画家。善画,师范宽,多作关右风景,以精雅称。
宁智:绛州曲沃(今属山西)人,北宋学者。举乡贡进士。通《五经》,教授晋绛。其德性学问,为时所重。
宁时凤:饶州浮梁(今属江西)人,南宋官吏。进士出身,官蕲春主簿。金兵至,众皆惊惧,独时凤慷慨陈词,卒死于难。
宁完我:明清之际辽东辽阳人,字公甫。天命年间投后金,隶汉军正红旗。天聪在文馆办事,建议设六部,为皇太极所采纳。后以好赌被免职。顺治元年起用为学士,不久擢弘文院大学士。曾三次任会试主考官,充《明史》、《清太宗实录》总裁官。十年授议政大臣,次年因争权夺利,排陷陈名夏致死。后以年老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