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场灌溉技术?
1、微喷带灌溉系统
我们种植小麦玉米都是用微喷灌溉
包括供水设备和与供水设备配套安装的主供水管,以及借助于阀门并列安装在主供水管上的微喷带。
其优点在于:依据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微喷带,结合供水情况进行水力学性能分析以后配套设置供水设备和连接件,进而构成成套大田微喷带灌溉系统,有效提高微喷带灌溉系统的可靠性。
微喷带灌溉系统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的粮食生产上,粮食企业、种粮大户都可以使用,或者在连片露地蔬菜上实施。
适用的蔬菜种类:萝卜、大白菜、生菜、芹菜等。
2、防堵滴灌带
滴灌出水比较慢,如果在8、9月份定植,提前要先开开滴灌浇水,否则定植水太少不容易缓苗
包括滴灌带,滴灌带内部设置连续螺旋流道,流道上均匀布置出水口。采用螺旋流道,改变了现有的滴灌流道方式,更具有出水均匀和抗堵塞的能力;出水口宽大,便于出水,能够过滤出水中杂质泥沙;采用交联塑料材料更具有抗老化和成本低的特点。
膜下滴灌投资相对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主要用于以设施菜生产为主的项目区和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露地蔬菜项目区。
适宜的蔬菜种类:棚室黄瓜、番茄、茄子、甜椒、草莓、西瓜等。
3、膜下微喷带
微喷的出水量比较大,做高畦时要做成两边高,中间低的这种形式
是将膜下种植技术和微喷技术相结合,这种微喷带不同于大田上的微喷带,有专门适于大棚使用的规格。
膜下微喷投资比滴灌小,比沟灌大,水量也比滴灌大,但是比沟灌省水很多,适用于设施蔬菜项目区和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露地菜项目区。
适宜的蔬菜种类:黄瓜、番茄、茄子、甜椒、生菜、萝卜、草莓、西瓜等。
4、新型渗灌系统
渗灌,估计很多人没见过
渗灌管,水是从这些陶瓷管中渗出来的
由低压自动灌水装置和PE管输水管道、地下渗灌管道三部分组成。克服了我国目前渗灌设备中存在的出水不均匀,水量过大不好控制的问题,但是造价成本比较高,目前渗灌主要用于家庭蔬菜种植上。
5、定量灌水袋
定量灌水带,我们种的是黄瓜
由导水管和渗灌袋两个部件构成。渗灌袋是一端封闭的口袋型。依据土壤水分渗透半径确定袋上出水缝的间距,保证土壤湿润均匀,在渗灌袋的一端上方、距上方45°角和30°角位置分别打有水位小孔,解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变化的定量问题。
该定量渗灌袋适应具有行距的不同类型蔬菜和不同生育期应用,实用性好,定量调节采用水位孔设计,方便可行。
二、沙漠灌溉技术?
第一种“微创气流植树法”,用加压水枪喷射的水气流在沙地上冲出直径几厘米、深一米的小洞,然后将树苗快速地种进去,挖坑、栽树、回填、浇水,一气呵成。水流瞬间冲击在洞里形成保水防渗层,种植每棵树只需要3升水。
第二种“螺旋钻植树法”,又称“干法种植”,用微动力带动螺旋钻打孔,插入树苗,再夯实沙土,同样迅速高效。
三、滴水灌溉技术?
滴灌又称为滴水灌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滴灌是将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一系列管道和特制毛管滴头,把水一滴一滴地渗入果树根系范围的土层,使土壤保持最适柑橘生长的湿润状态。
由于滴灌是缓慢、匀速、低流量进行的,所以不破坏土壤结构,可以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风和透气条件;通过滴灌施肥,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并且使土壤水分始终稳定处于低张力状态,便于肥水的吸收利用;滴灌避免浸湿枝叶,土壤表面的湿润度也最小,可以减少许多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通过滴灌系统,还可以提高施用农药的效果。
在干旱地区的果园采用滴灌,可以减少杂草的滋生;在沿海滩涂柑橘园采用滴灌,可以防止土壤返盐等。
四、沙漠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
二、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我国农田灌溉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而传统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常用混凝土、水泥土、浆砌石、沥青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及PE.PVC及其改性薄膜材料建渠道防渗层,防渗渠道断面多采用u形断面。
2、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
3、喷灌
喷灌是把水用水泵加压,或利用山区地形高差产生的压力水,用管道送到田间,用喷头射到空中,再均匀洒落农田,是小范围的“人工降雨”,是给作物“洗淋浴”。
相对来说,雨滴较大,适用于大田或山地粗壮的作物。因雨量可以控制,避免产生深层渗漏,故比沟灌节水40%~60%。由于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及造价较低,所以应用面积最大,约占喷滴灌面积的80%~90%。
4、微喷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这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基本原理与喷灌相同,只是水压、流量、水滴都比喷灌微小,故称为微喷灌,相对而言,是给作物“下毛毛雨”。
5、滴灌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是一滴一滴地供水,形象地说是给作物“挂盐水”,或称“打点滴”。
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
6、覆膜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覆膜灌。
本次在腾格尔沙漠,杨凌润沃就大量采用了滴灌的方式,经过观察,滴灌的方式最适合腾格尔沙漠,相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滴灌是最节水的灌水技术,比沟灌节省70%~80%,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同时我们结合施肥,使得腾格尔的农作物肥效提高一倍以上。
因此,才使腾格尔沙漠披上绿妆。
五、智能灌溉技术的技术要点?
灌溉系统布局合理
灌溉系统效果均一,不会产生区块差异。
使用智能表,监测记录每次灌溉水量和其他数值
使用湿度计和土壤养分测量计,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
灌溉管理的关键变量是时间,为了达到控制可以采用电子程序器和电磁阀实现自动控制,以便改善管理和节约成本
六、了解农业灌溉技术体会?
灌溉技术对农业生产极其重要。
我们国家属于缺水国,农业生产用水更匮乏。在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应用灌溉技术管理农田,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还能节约水源。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业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七、中国最先进灌溉技术?
技术创新促进了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基于土壤墒情、天气预报、作物耗水等情况进行灌溉自动监测、分析预报,实现定时、定量、定次的科学灌溉,在全国各地的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已经得到示范应用。
八、坎儿井灌溉技术?
坎尔井 与长城、大运河齐名并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尔井,是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在新疆境内的坎儿井全长54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坎尔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份组成。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和维修人出入、出土用的。 暗渠是在地下的流水渠道, 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处到农田之间的水渠。
涝坝,就是储存渠水的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民族英雄林则徐到哈密看到坎儿井后的价值后,曾大规模的开发坎儿井,极大造福了哈密绿洲,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林公渠”。2005年,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和保护包括哈密坎儿井在内的新疆坎儿井,使之成为新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灌溉管理技术标准?
1、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井灌区400立方米/亩,自流灌区500立方米/亩。做到早春截留桃花水、充分利用天降水、科学利用循环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井水综合增温
保证6月份水稻分蘖期井水入田水温15℃以上,7月份水稻长穗期入田水温17℃以上,减数分裂期入田水温18℃以上,8月份水稻结实期入田水温20℃以上。
①延长水路、清楚杂草
延长输水渠道的长度,多接受太阳辐射,可提高水温。如当气温30℃时,每延长100米水温可提高1~1.5℃。但是渠道越长,蒸发、渗漏损失越大。如果井灌面积75~150亩,可设渠道长500~600米。同时,要清除渠道两侧的杂草,以免遮光,影响太阳对渠道的辐射,从而降低增温效果。
②改进渠道结构
在井水灌溉的条件下,为了在输水过程中利用太阳辐射能增温,加大受热面积,延长接受辐射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增温效果。井水灌溉的输水渠道要采用宽浅式渠道,并将渠道坡降改缓,降低流速,增加水在渠道中的流动时间,提高灌溉水温度。
③晒水池增温
晒水池一昼夜可使井水水温由5℃升至14℃,升温9℃,晒水池面积为本田面积的2~3%,利用散水槽、长渠道、隔墙式晒水池、叠水板、渠道复膜、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最好采用地上池,池内水深0.6米,太深了增温效果不好,太浅了蓄水量又太少。当气温为18℃,井水温度为5℃时,晒水池表层15cm水温可达13℃,50cm平均水温9℃。
3、灌溉技术
在井水灌溉的在灌水方法上,要防止大水猛灌,以小水缓灌进地为好,不要灌过塘水、长流水,要充分利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高的物理特性,令其发挥蓄能作用。田间工程要完善,每个格田都有独立门户,实现单排单灌。池埂要坚实,防止跑水漏水。在渗漏大的田块,应在插前用机械多次进行水耙,或放水前先用机械旱整,这样可以减少漏水。
在灌水时间上,应当根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热交换规律,对距水源远近不同的田块在不同时间上进行灌溉。在夜间灌溉距水源近的田块,白天灌距离水源远的地方,午间高温时段灌中距离田块,这样可以使灌水水温接近于田间水温,使全田水温一致,稻根不会因水温骤降受到伤害。对于距水源近的田块,最好在早晨5~6时趁田间水温低时灌水,到8~9时灌完,至10时左右全田水温就可达到一致,这是因为清晨田间水温与渠道水温差异小。
①浅湿灌溉
水稻浅湿灌溉是指间歇灌溉与水层灌溉相结合,水层0~5cm,分蘖末期晾田。
⑴浅湿灌溉技术的特征
水稻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晾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的灌溉方式,使水田的养分状况多样化。它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溉技术。
⑵浅湿灌溉的原则
水稻浅水灌田,每次灌水深约为3~5cm,待水分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灌溉过程中形成几水几落(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根据稻田的保水性能、土壤肥力水平、稻苗的生育状况及降雨量而定。一般一次灌水后的有水时间约为2~5天,两次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但土壤不干裂,不降低水稻的光合强度。当稻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时,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并不比水层灌溉的低,这可以作为两次灌溉间隔期间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的下限。在分蘖末期这个下限指标可以适当降低,以发挥晾田的作用。晾田可以作为间歇灌溉运用的一种方式,在分蘖末期延长了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对低洼粘重、还原能力强的土壤,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土壤肥力高(施用有机肥较多),还原能力强,秧苗生长旺盛,采用强度间歇灌溉,缩短有水层时间,延长无水层时间,分蘖末期晾田(晒田)。具有中上等肥力的粘质土壤,渗透性好,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或基施氮素,稻苗生育正常,前期和后期都可以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水,分蘖末期晾田。
在间歇灌溉条件下,由于水层有无的周期性变化,土壤中消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素有一定损失,因此,间歇灌溉是高肥栽培条件下的灌溉方法。若土壤含氮量高,稻田干湿交替产量并不减少;在低氮条件下则会使水稻减产。因此,应注意叶色和施用肥量、施肥方法,尽量减少氮素损失,不使稻株缺氮。
⑶浅湿灌溉要点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晾田(晒田)。晾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⑷促控结合
插秧至分蘖盛期缓苗促蘖:水肥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加速缓苗,保证穗数。就是要促使秧苗快返青,并使分蘖早生快发。此期要求秧苗有较强的生长势,应适时追肥,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内达到计划茎数。如果水肥管理不当,易产生分蘖不足,造成晚生分蘖过多,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或插秧密度大,前期分蘖过旺,茎叶繁茂,过早封行郁闭,而导致成穗率低和发生病害、倒伏等后果。要采用适龄壮秧,插后建立水层约为苗高1/2~2/3,3~5天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为3cm。插秧后采用有水层的浅灌是为了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温度环境,减少植株蒸腾,保持稻体水分平衡。如遇大风,还可以减轻秧苗受风浪漂刷。如此期无水层,易使秧苗脱水受旱,不易缓苗。深灌又会造成浮秧,不易扎根,或叶鞘过长,细弱,导致披倒。东北地区早春易遇寒流降温,在这种情况下水层可以调温,以利秧苗生长。
土壤肥力不高,或秧苗生长不旺的田块,要保持浅水层灌溉,一般3~5cm。有水层的好处是促进土壤还原,加速土壤的有机质转化为铵态氮,提高铁、锰、磷、硅等营养元素的溶解度,以利水稻吸收,浅灌还可以提高土温和水温。
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视秧苗生长的旺盛程度,采取浅湿灌溉,每次灌水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起到经常放露晾田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防止黑根,有利分蘖早生快发。经验认为“苗壮靠前蹲,前期稳得住、后期不愁长。”
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控氮落黄: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也是培育理想株型的关键时期,水肥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中心的转移,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因此,要限水控氮,使稻株含氮率由3.4~4%下降到1.6~1.8%,增强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碳氮比和木质素含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落水晾田。这时不仅停止施用氮肥,还要限制水稻对地力氮(土壤中氮素)的吸收,使叶色暂时褪淡。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蘖攻穗:此期是水稻需水量最多的时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5~35%,日最大耗水强度为8.7~12mm。特别是抽穗前的减数分裂期对水的反应最为敏感,缺水会造成枝梗及颖花发育不全,影响籽粒形成。农谚有“树怕剥皮,禾怕干苞”之说。幼穗分化期一般应保持浅水层,适时晾田2~3次,或根据苗情采取轻度间歇灌溉,以防止顶叶和基部节间过渡伸长。在栽培上此期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发育,促进穗大粒饱,因此,水肥管理的原则是提高营养水平,改善受光条件。
此时也是水稻需肥最多,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为了提高产量,在幼穗形成期应有充足的养分,促进生理活性,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保证穗粒发育的需要。这个时期气温较高,北方又是多雨季节,也是稻瘟病容易发生的时期,田间有水层能使土壤中铵态氮增加,肥效稳定,有利于水稻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中期晾田以后要适时追施穗肥,施肥量占氮肥总量的30%,钾肥占总量的40%,追肥是要做到三看追穗肥。
成熟期养根保叶:此期可分为乳熟期和黄熟期两个阶段,特别是乳熟期为能量转化、淀粉积累强度最高阶段,此期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千粒重。水稻进入开花期,浮根发育,叶的有氧呼吸减弱,栽培上要求植株有较好的受光态势和较多的功能叶片(不少于4片绿叶)。受光充足,叶绿体同化能力强,才能使籽粒充实,千粒重提高,所以,水肥管理的原则是要保持有吸收能力旺盛的根系和同化能力高的功能叶片。这个时期水稻需水已下降,但受旱也会影响灌浆,使结实不饱满,降低产量。实行浅湿间歇灌溉,乳熟前期以湿为主,乳熟后期以干为主,两次灌水间隔期间田面不泥烂,土壤沉实不裂缝。这样即透气良好,又不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收到以气养根的效果。到了黄熟期即可排干,但停水过早也会影响籽粒饱满。一般水稻抽穗后20天,灌浆程度可达籽粒2/3左右,抽穗后25天水稻鲜重达到最大值,加强水稻成熟期的管理,对高产稳产有重要作用
十、什么时候用到灌溉技术?
其实在白天和晚上浇水的时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选择给蔬菜销售的话,都是非常适合蔬菜的生长的。
如果是在夏天,它的水分蒸发得比较快的季节的话,建议是在晚上进行对农作物的浇水,因为夏天的话我们都知道天气一般都很炎热,而且水分蒸发得非常的旺盛,如果白天浇下去的话,可能到中午就会被蒸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