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
朱元璋一直猜忌他,刘伯温本来身体就不行,让他郁郁而终。还有说刘伯温是诈死,骗过朱元璋派来的钦差,然后离开青田,连亲儿子也不知老爹去了哪里。
不管怎样,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撇不开关系。
在刘伯温还在京城时,朱元璋曾经下道圣旨让胡惟庸给刘伯温送药慰问,还不止一次送药,结果刘伯温回乡不久就去世了。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胡惟庸送药的目的,而且他们两人本来就是对头。
刘伯温死后的第十五年,胡惟庸也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朱元璋亲口承认是胡惟庸毒杀了刘伯温,死人是没办法从坟墓里爬出来跟朱元璋对质的,所以“真相”如何全凭朱元璋“手工制造”。
打着送药的名义毒死大臣是朱元璋一贯的伎俩,徐达、李文忠都是因为生病被朱元璋“慰问”之后莫名其妙地死掉的,刘伯温有可能也是被朱元璋的药“宠幸”的一员。
据说刘伯温回到青田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问世事的心思,他只想安安生生过完最后的几年,但是刘伯温心里清楚,只要他还活在世上一天,朱元璋就提心吊胆一天,只有自己死了,朱元璋夜里才能睡安稳了。所以刘伯温来个诈死法,逃过了朱元璋的追踪。
那朱元璋为什么非要刘伯温死呢?
很简单,就是聪明惹得祸。
因为刘伯温实在是太有才了,朱元璋需要刘伯温这样运筹帷幄、经天纬地的人才,但是又十万个不放心刘伯温这样能看透他心思的人才,刘伯温究竟有多大能耐朱元璋再清楚不过了,他一个人就抵得上千军万马。
被赏识重用是因为满腹才华,被朱元璋变相整死也是因为这身让人嫉妒的才华。
我们就来分析刘伯温被朱元璋变相整死一说。
刘伯温精通星象占卜,对药理也是懂得的,想要用毒药毒死他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是刘伯温一直身子虚,体弱多病倒是真的。
早年还在给元朝打工的时候,刘伯温就憋出了一身毛病,处处不得意,当官还被人排挤,好不容易抓住了山贼立了大功,最后不仅没能升官,反而被踢到犄角旮旯里,这事搁谁身上谁能不憋屈,再加上刘伯温的闷性子,一早就憋出内伤了。
后来跟了朱元璋,刘伯温已经五十多岁了。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不乖乖在家里颐养天年,天天跟着朱元璋的兵团东奔西跑,风里来雨里去的,身体不垮才出奇。
刘伯温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掉牙齿掉头发了,等到刘伯温出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刘伯温的肝脏和肺脏都出了问题,还在讨伐方国珍的时候,刘伯温就经常捂着心脏,时常咳嗽,有时候还会咳血。
等到大明朝刚刚走上正轨的时候,六十岁的刘伯温已经老眼昏花了,可是新政府成立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办,制历法、定法律、惩奸臣,工作狂刘伯温样样都要亲力亲为,就算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来不了,何况是刘伯温这个糟老头子。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找上刘伯温,刘伯温感觉自己力不从心,这才有了告老还乡的念头。
可是刘伯温才在家里养了没多久就因为谈洋事件被胡惟庸使了绊子,被朱元璋扣了养老金,无奈又拖着病怏怏身体回京解释。
谈洋事件就是一个导火索,加速要了刘伯温的命。
谈洋是距离刘伯温家乡青田县城六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落,这里一边和处州接壤,一边又是温州的边缘地带,而且它还紧靠着福建行省,属于“三不管”的肥地,成为贼寇的天堂。
刘伯温没事在家注意到这里问题,就上了奏折建议朱元璋设立巡检司,派专人治理谈洋。
这就是刘伯温的不对了,无官一身松,偏偏还过问政事,而这事是当朝宰相胡惟庸的事,上了几次奏折,朱元璋询问胡惟庸,胡惟庸却答不上来,这下胡惟庸更恨刘伯温了。
于是,他与刑部尚书吴云沐商议,吴云沐呈上了一封折子,奏折里说刘伯温建议皇上设立谈洋巡检司根本不是为了当地的安宁,刘伯温纯粹是私心作祟,他只是想将谈洋的百姓赶出去,好把那块地空出来当自己的坟墓。
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有王气,这触到了朱元璋最忌讳的心理防线,况且刘伯温的预测能力又是一流,朱元璋无论如何,辛苦打下的江山为不能被别的姓氏取代了。
皇帝怀疑了,刘伯温意识到危险了,于是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回京解释。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对刘伯温非常厌烦了,刘伯温怎么解释他根本没有心思听。这让刘伯温心情更加抑郁,这无疑又加速刘伯温病情。
后来,刘伯温渐渐觉得自己肚子里好像有块大石头,这恰恰就是肝病的症状,刘伯温一直以来肝肺都有问题,再加上心情郁结,患上肝病实属平常。
回家后的刘伯温也拒绝吃药,没几天的工夫,刘伯温就跟世界说拜拜了。
二、朱元璋为何喜欢范仲淹?
朱元璋之所以会喜欢范仲淹,原因有三:
一是钦佩范仲淹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德;
二是欣赏范仲淹爱民如子,建立千亩“范氏义田”救济宗族的壮举;
三是范仲淹曾经做过朱家的孩子,以朱为姓18年。朱元璋对范仲淹崇拜到什么地步呢?当时一个官员范文从得罪朱元璋,被判死罪,后来朱元璋得知此人是范仲淹的嫡系子孙,大喜,立刻无罪释放还奖励他很多绸缎压惊,恩赐其可以免死五次,可见范仲淹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三、朱棣为何敬畏朱元璋?
朱棣怕朱元璋,因为他的父亲朱元璋是一位政治强人。朱元璋以其无情的角色而闻名。他白手起家。历经风风雨雨,他率领军队打败了对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当时,朱棣只是一个普通皇帝的儿子,排名第四。他是由朱元璋训练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勇气反抗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奠基者,他废除了丞相制,诛杀胡惟庸,严办蓝玉案,大力封王于全国,为老朱家控固了江山,燕王朱棣那个时候也是随父愿镇守北方边陲的。他还算干的不错,朱元璋都曾器重他,原因是这位儿子和他有同样的血性,但抹不去一点就是太残忍了,这是朱元璋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的原因,其中还有个原因是长幼之分,应当把长子放首位,没立多久,而他喜欢的朱标恰恰英年早逝。这时候的朱棣已经和李世民一样,已在诸王子中,战功卓越,可最终擦肩而过。
结果是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在他眼里,朱允炆要比他器重朱棣好的多,而且仁孝,相反朱棣的残忍会续写他的罪恶史的,如果他坐了皇帝,会与他的政策背道而驰。晚年朱元璋没有让四子朱棣放下念头,他和李世民有同样的观点,皇位应该属于有实力的人,而不是靠恩宠,李世民当机立断逼宫。朱棣就不敢在父亲面前逼宫,只有等到朱允炆时机会来了,夺回皇位,那时他是永乐大帝,朱棣和李世民一样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盛世,他之后的政策跟朱元璋想的一样,明朝自闭关锁国后一段时间走向开放。
四、朱元璋为何要杀宫女?
宫女心里有着私心,她刻意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很明显是在勾引朱元璋,妩媚的样子令英明决策的君王也有些冲动,朱元璋见到这宫女在诱惑自己。
首先,朱元璋知道这个宫女想要荣华富贵,她在宫里面不恪守本分,想的尽是些弯弯绕绕的提高身份地位的门道,她想勾引人,通过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要说也没什么,但她勾引的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可不是普通的官和富贵人家,他如果见色起意,整天夜夜笙歌、酒池肉林,那么大明刚建国也就预示着很快要灭亡了。这个结局显然是朱元璋所忌讳的,那么这个宫女被处死也就不奇怪了。
五、朱元璋为何杀徐达?
徐达的死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明史》记载徐达的病死,而据野史徐祯卿《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但徐达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明朝一半的江山都是徐达打下来的,死后追封中山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所以野史中说徐达被朱元璋害死是因为功高盖主。而写《翦胜野闻》的徐祯卿虽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虽中进士,但因貌丑,没进了翰林,给了个大理左寺副,又因犯了错,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写《翦胜野闻》有报复之嫌。野闻,乃道听图说。 《明史》是清朝时期编修的正史,他们都不把朱元璋害死徐达写入,足以说明那是假的。
六、朱元璋为何偏爱蒙古女人?
朱元璋之所以会喜欢蒙古女人,和他的品味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他觉得重视蒙古女人可以同化她们、感化她们,从而让她们说服那些在塞外颠沛流离的蒙古人安定下来,一起在中原好好过日子。这样一来,他之前没有解决掉的那些旧朝隐患也可以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朱元璋在覆灭元朝,统一中原之后,对蒙古女子们选择了采取怀柔政策——让她们这辈子只能嫁给汉族男子。这样一来这些蒙古女子就会渐渐地被汉化,最后跟汉族的女子就没啥两样了。而朱元璋会喜欢上蒙古女人,可能只是因为她们在中原待久了,早已经被同化差不多了。在朱元璋眼里这些蒙古女子跟自己后宫那三千佳丽也没啥区别了,喜欢上一个蒙古姑娘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
除此之外,朱元璋会那么喜欢娶蒙古女子,也是出于一定程度的政治考虑。虽然朱元璋早已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把中原又恢复成了汉人的天下,但当时朱元璋对元朝余孽的围剿并不彻底。也就是说,中原难免还是有那么些人是旧朝余党,而这些人也是明朝统治过程中最大的隐患。
但朱元璋对蒙古女子采取了怀柔政策之后,蒙古女子就能过上安定舒适的日子了,不用再像元朝刚灭亡时那样四处奔波了。而朱元璋这么做也是在赌,赌这些蒙古女子会说服更多的元朝余孽安定下来,赌这些元朝余孽想要的不过是从前那样安逸的生活。所以,朱元璋会这么重视蒙古女子,也是想不费吹灰之力,让元朝余孽自己放弃推翻明朝的想法。
另外也有一些野史说,朱元璋的母亲也是一个蒙古女子。所以朱元璋会对蒙古女子情有独钟,应该也和母亲是蒙古女子这一点脱不开关系吧!虽然朱元璋一开始是带着目的来娶这些蒙古女子的,但不得不说到最后他还是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蒙古女子。
七、朱元璋为何雄才大略?
第一,朱元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朱元璋虽然没有学过什么书本知识,但是他吸收社会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他通过观察与思考对人性的弱点有很深的理解。他非常懂人心,看透人性,特别注意收买人心。因此,一旦遇到问题,能够想到别人的弱点,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二,他具有坚韧与坚忍的精神与意志。
朱元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曾经是一个乞丐,而且还是灾荒之年的乞丐,生存下来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当他捡到吃的,还被别人抢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学会了圆通的做事,也学会了坚韧与坚忍。
第三,朱元璋善于用人,并且做到知人善任。他能够充分发挥将领的积极性,授予大将免死金牌,鼓励将领浴血奋战。
第四,朱元璋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后,他不满足于现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更远大的目标,这点非常不容易。
因此,朱元璋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懂人心,善于用人,善于作战。而且有很多常人所没有的坚定的信念与意志。朱元璋能够华丽逆袭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的必然。
八、刘伯温为何要灭朱元璋?
没有此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九、为何朱元璋不匡扶宋朝?
朱元璋为什么不匡扶宋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历史上匡扶都是幌子
首先,历史上的匡扶基本上都是幌子,挂羊头卖狗肉的,秦朝末年项梁项羽立了楚怀王,后来被项羽杀了,因为操作的不恰当被刘邦当做把柄来攻击项羽。西汉末年绿林军本来可以立刘秀的哥哥为皇帝,但是刘秀的哥哥太有主见而且有军事能力,大家都不干,于是立了刘玄,杀了刘秀的哥哥。
曹操迎立汉献帝,也只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渊还羞羞答答先立了一个姓杨的小孩,等隋炀帝一死,自己就登基了。还是五代十国的武人直接: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没必要那么多骚操作。
2、他已经有了帽子,师出有名
造反是需要理由的,现在的心理学已经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很烂的理由,也比没有理由好。大家都想干一件事,需要有个捅破窗户纸的东西。找一个前朝的后代,也是个好理由。但是朱元璋开始搞事的时候,一切前期流程红巾军都已经走完了,舆论啊,领导队伍啊,领导班子啊,皇帝啊,都有了。
朱元璋只要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干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主要别像陈友谅那样杀了老大,惹起公愤,或者太早另立旗号,吸引火力就可以。而如果朱元璋在另立旗号,无疑会和红巾军闹翻,树立这个敌人,还会吸引元朝的火力。
3、宋朝疆域
宋朝的疆域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匡扶宋朝,是南宋呢,那就江淮以南的地方;如果北宋呢,好一点,但连元朝的首都都在北宋无法搞定的幽云十六州里面。可能打着打着就会给士兵这样的感觉:领土和地盘都已经匡扶了啊,再打下去就是侵略啊。
古代的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可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口号喊错了,再去改变是很费力气的,而且还不容易深入人心。
4、宋朝感情
宋朝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北宋也灭亡好几百年了,北方的土地,辽国统治了,然后金国统治,然后元朝统治。现在一些殖民地地区的人,只要是当时的殖民统治者教育好,他们和原来的宗主国感情是藕断丝连的。要是去殖民化做得不好,就很难建立起老百姓新的感情。比如非洲人和原来的宗主国法国等,比如我国东南地区某些地方和英国还有日本的感情,让人惊讶。
项羽项梁立楚怀王孙心,那是楚国灭亡时间不长,秦朝统一时间不久;绿林军立姓刘的为皇帝,那是王莽篡汉时间很短;曹操迎立汉献帝,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大家对汉朝还有感情,刘备这样自封皇叔的,还能聚集人马呢。时间消磨了感情后,在匡扶前朝,就很难引起感情共鸣,鼓舞大家去造反了。
我的观点主要是以上四点,谢谢大家观看。
十、朱元璋为何又叫【朱洪武】?
1、原因:
因为,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
朱洪武就是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是他的年号。
2、人物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