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s来源历史?
Lis作为女生的名字,该名是由3个字母组成的,听来精练又响亮,女生提取英文名Lis取名,彰显出女生真心实意特点同时,还很好的寓意着孩子真心实意,真心实意。Lis最早来源于丹麦语、挪威语,这个名字在国外流行度尚可!丽丝包含奉献的的寓意。
二、田家历史来源?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陈国)的妫(姚)姓,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
出自妫(姚)姓的一枝。妫(姚)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姚)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
,《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三、宝塔来源历史?
宝塔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塔也进口到了中国。塔是印度梵语的译音,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
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四、红包历史来源?
我国红包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最早的”红包”要上溯到战国时期。
而真正意义的红包,是出现在民国年间。长辈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 的寓意。这里的红纸包就跟我们现在的红包封很像了。
五、cctv历史来源?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成立,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是中国国内最早成立和最大的电视传媒收视率在全国领先,其前,身为北京电视台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1973年开始采用PAL-D制式播出色彩节目。1978年5月1日,改为现名英文简称CCTV。
六、傣族历史来源?
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哀牢人是云贵高原的古人类之一。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等部落联盟国家。公元前二世纪末,达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
在这之前,因哀牢人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王国称作“滇越乘象国”。
公元一世纪开始,位于达光王国东面的滇王国与其宗主国(汉朝)冲突不断,大量滇人(因其吸收了越文化,也称“滇越人”)涌入哀牢境内,哀牢人吸收融合了滇人后,初步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七、勐海历史来源?
1、古代先后属哀牢国、南诏国、大理国、景陇国等2、元属彻里军民总管府。明、清属车里宣慰司。3、1913年属普思沿边行政总局。1929年置佛海县,属第二殖边督办公署。1932年改临江行政区为临江设治区。1934年改五福县为南峤县。1935年改临江设治区为宁江设治区。
4、1950年属宁洱专区,1951年属普洱专区。1954年裁佛海、南峤县,设立版纳勐海、版纳勐遮二县,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7年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1960年版纳勐海改置勐海县,撤版纳勐遮县并入勐海县。
八、鸭子历史来源?
鸭子的历史来源不是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可以根据研究得出一些可能的说法。1. 有些人认为鸭子起源于野生的王子鸟,它们生活在水边,会在水中游泳和潜水。后来,这些王子鸟逐渐演化成了现今的鸭子。2. 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鸭子可能是从一些古代文明中通过人工驯养培育得到的。总之,鸭子的历史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九、日本历史来源?
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1. 日本的起源(---5世纪)
日本距离大陆非常近,近到足以从伟大的中国文明吸取益处;也可以说日本离大陆非常远,远到可以随意的选择和拒绝。
人种方面,日本人属于东北亚移民过来的蒙古人一支,与岛上的虾夷人(日本土著)和南部的马来人,波利尼西亚人(太平洋上的原始人种),共同促成了日本人的祖先。
1世纪末,邪马台氏族打败了其他氏族,建立了一个松弛的政治宗教霸权,首领是天皇,其氏族的神成为全日本名族之神。邪马台后,又出现了3-6世纪的大和朝廷时代,以古坟墓和借助神权的统治著称。
2. “大化革新”向中国学习(6-11世纪)
6世纪,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佛教也同时由朝鲜传人日本,大量的“留中”人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促成了日本的“大化革新”(开始于645年),他们试图按照中国唐朝的模板将日本变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包括地区划分,土地分配等。
先后在奈良和京都,以长安为模板建立了新都。著名小说《源氏物语》中,描绘了当时的肉欲的社会。预示着当封建时期的到来,政权从帝国朝廷转移到强有力的乡村武士手中。
3. 地方“大名”崛起(12-16世纪)
到了12世纪,由于地方权贵拥有的土地的免税制度,他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土地(抢原住民虾夷人的土地),到了12世纪末,纳税的土地只占全国的10%,地方权力被拥有免税权的农村贵族掌握(大地主,大名)
反对虾夷人的战争中,地方贵族和他们的武士们成为主力。武士和地方贵族之间 以武士道精神紧密连接。
到了16世纪初,日本的“大名”已经几百个,都企图统治全日本。
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大名们统治时期,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海港,寺庙所在地,城镇纷纷出现。海上贸易更是发展起来,遍布整个东南亚(倭寇)。
4. 德川家康(17-19世纪)
如果任由大名们大发展,日本很有可能步西欧国家的后尘,形成一个拥有海外殖民的统一名族国家,但是,17世纪开始,日本却退回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步。
这一转变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对东南亚海域的入侵,阻止了日本的自然扩张。西方的海上军事能力和传教士对本土文化的影响,让日本人感到惊恐。导致其闭关锁国政策持续了233年(1635-1868)。先是强迫传教士离境,强迫信徒改信仰,后来是所有外国人必须离境,禁止日本人出国,违者处以死刑。
表面上好像是被避免与西方势力接触,实际上也是维持内部统治的需要:
丰臣秀吉死后,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东京地区)建立幕府,并逐渐完成了日本的再次统一,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由地方权力过大,使德川家康掌握了政权后,逐步削弱地方势力。
长期的地方藩据,使得各地方藩据政权已经有了很强的军事和政治实力。针对这种情况,德川家康积极运用策略拉拢对自己有利的派别,而对原来丰臣的旧部和其他异己进行了大力地削弱,然后又通过政治手段限制了其他藩据的势力,如下令一藩只能修建一座城池等,大大加强了中央幕府的权力。
地方势力为了抵制德川幕府的打击,纷纷向西方发达国家寻求军事帮助,与西方密切交流。与此同时,天主教传入日本,这对信奉佛教的德川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于是在巩固统治的同时,德川幕府开始锁国政策,仅长崎一地因与中国和荷兰有历史渊源而允许对外开放。
为了加强统治,德川家康甚至引入了中国儒家学说和制度,划分社会阶层,强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尊卑次序。
5. 近代日本(20-21世纪)
1853年“黑船事件”,国门重新被西方国家打开
西方的入侵促使德川幕府倒台危机,反对德川幕府的氏族(尤其是萨长氏族)利用了人民排外的情绪成功推翻了德川幕府,为启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萨长朱氏族取代德川幕府,并以新的明治天皇名义控制了全国。进行全方面的改革。
1890-1940,军国主义席卷日,开始对朝鲜,中国,俄国的入侵,并在1905年打败了俄国,成为第一个亚洲国家战胜欧洲帝国的先例,是历史的里程碑。
十、特产历史来源?
中国三大著名特产是:陶瓷、丝绸和茶叶。
(1)陶瓷是陶器制品和瓷器制品的总称,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早在商代就烧出原始瓷器,
(2)丝绸起源于中国,并于汉代之后由“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各地。
(3)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又是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叶科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