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塞罕坝事迹概括?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名字中"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全名可译为"美丽的高岭"。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平均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成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
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
1993年5月,塞罕坝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二、关于植树造林的事迹简短?
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活动,不仅能改善环境、保护生态,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人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他们在荒山秃岭上栽下了成千上万棵树苗,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愈发绿意盎然。
他们的辛勤付出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植树造林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
三、代增喜植树造林事迹?
代喜增(1899年~2005年,享年106岁),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民。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愿望,60年来,他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余棵,绿化荒山40多公顷,除了5000多棵果树外,全都献给了国家。 2005年获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提名奖!
四、塞罕坝的感人事迹?
1、塞罕坝林场建设者: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团体奖获得者。颁奖词:高志局四海,万载垂清风。
2、在我们中国版图上,我们向北看有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啊,爷爷种树,儿子种树,孙子还是种树,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小名叫苗苗、森森、小蝶,在这里人们特别认同一句话:如果没有树木,人类将会怎样,如果没有森林,世界将会怎样?
3、他们是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
4、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5、55 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 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从1 棵树到112 万亩,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坝人让世界看到人类正在创造绿色文明的奇迹;
6、55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精神感动中国,感动了世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五、塞罕坝人物的事迹及感受?
很高兴为您提供关于塞罕坝的人物事迹和感受的信息。
塞罕坝是中国河北省塞罕坝林区的所在地,也是一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但是塞罕坝上坚持生态平衡的理念和人物事迹却很令人钦佩。
塞罕坝的开发者们,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造林行动,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生态平衡和环保理念,最终在1984年成功建立了塞罕坝林区,成为了中国林业的一面旗帜。我感受到了对于环保和生态平衡的追求和重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持。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我。
六、张连印植树造林事迹简写?
18年如一日,带领大家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5万余棵,被誉为“绿化将军”的张连印。 2004年春,张连印风风火火带人上了山,不要林权,不要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又承诺30年生态建设成果无偿交还集体。
18年间,张连印带领大家在荒滩上建起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5万余棵,培育了樟子松、油松、侧柏等20个品种,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
七、5个植树造林的人物事迹?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八、三代人植树造林塞罕坝被誉为?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在清朝属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开围放垦、匪患火灾,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退化成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2017年12月,塞罕坝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九、5个植树造林的人物事迹简短?
1.马永顺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还与环境作斗争。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2.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3.李淑彬,1937年生,大方县六龙镇新丰村人。曾任县科委科技辅导员,新丰村妇女主任。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开始,她上坡开荒造林,为了管护好树木,她和老伴吃住在山上,常年以植树为业。全村在她的精神感召下,也纷纷参加植树造林。31年间,李淑彬共绿化荒山290公顷,30多万株杉木已长成参天大树。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10年,荣获“贵州绿化奖”。2016年3月,李淑彬获评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十、植树造林的十大名人的事迹?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