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
28
2024
0

中山有地铁规划吗?

一、中山有地铁规划吗?

中山规划有地铁,预计2020年之前会动工开建!

中山城轨1号线一期工程主要沿世纪大道、港口大道、起湾道等路段布设至博爱路,覆盖港口商圈、中山北综合交通枢纽、岐江新城、紫马岭商圈和沿线多个居住区,有望实现港口—中山北站—石岐—东区的快速联系。其中高架线长11.23公里、地下线长1.17公里。拟设站11座,除中山北站为地下车站外,其余车站均为高架车站,平均站间距1.2公里。

二、中山未来10年规划?

规划背景: 为强化市域统筹,突出强心战略,2017年4月,中山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中明确划定一中心四组团(五大组团),

  要求开展《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 : 中山市域陆域范围,面积约为 1783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 2017-2035 年,其中近期 2017-2020 年,远期 2021-2035 年。

  市域组团划分:

  1、中心组团:包括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五桂山街道办事处、港口镇、沙溪镇、大涌镇等,面积约 442 平方公里。

  2、东部组团: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马鞍岛)、南朗镇,面积约 304 平方公里。

  3、东北组团:包括黄圃镇、三角镇、民众镇,面积约 280 平方公里。

  4、西北组团:包括古镇镇、横栏镇、小榄镇、东升镇、东凤镇、阜沙镇、南头镇,面积约 393 平方公里。

  5、南部组团:包括板芙镇、神湾镇、三乡镇、坦洲镇,面积约 364 平方公里。

  市域功能定位:为支撑中山市完成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的发展使命,规划确定中山市功能定位为

  1、珠西综合交通枢纽

  2、湾区精品活力都会

  3、世界专业制造名城

  市域发展规模:规划 2035 年,中山市域常住人口规模约为 550-600 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为 730-750 平方公里。

三、中山府徐州周边规划?

长途汽车站,地铁2号线终点站,海洋馆万科地产

四、中山未来5年规划2021?

据我所知,中山的深中通道,它是从2016年就开始建设的,全程要2024年开通,一共要花8年的时间了

五、邵阳中山大桥规划位置?

规划位置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中心,横跨邵阳河。该大桥规划设置在中山路与人民路之间,连接两岸,方便市民出行。这个位置选址考虑了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性,为邵阳市的城市建设和交通疏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中山翠亨新区最新规划?

    广东中山翠亨新区最新规划及远景目标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也是编制和实施全区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现就最新规划纲要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广东中山翠亨新区(简称“翠亨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需要,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影响深远。

 “十三五”时期,翠亨新区战略地位不断凸显,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文化底蕴愈加彰显,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十四五”时期,是中山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关键五年,也是翠亨新区承担时代新使命,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五年。必须发挥核心区位优势,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两个深合区”“深中通道”重大机遇,以“四个示范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二、编制过程

新区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区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统筹部署,对全区未来五年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格局提出明确意见。从2020年11月起,新区组织开展基本思路起草、专家论证、规划衔接等工作,并多次征求市、区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本规划纲要。

  三、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共十章40小节,对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以及实施保障作了系统梳理。

 第一章为总论,总结新区“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三大发展定位。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简称“两区一阵地”)。

发展目标。做实三个定位,写好“东承”文章,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能级,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文明更加繁荣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民生福祉更加幸福美好,城市治理更加安全高效。展望2035年,“两区一阵地”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对共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到第九章,主要围绕主阵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市能级提升、湾区一体化发展、产城人文旅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分领域重点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重点任务。

 任务1:打造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

 一是加速环湾融圈,构建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格局。东承深圳打通深中产业拓展轴,发挥西接作用放大集聚带动效应,南联珠海打造休闲旅游合作平台,北融广州共筑湾区特色滨海门户。二是优化产城空间,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构建“一湾、两轴、两带、四区”城市发展格局。统筹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东西片区一体化发展。东片区围绕科技创新,建设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西片区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高地。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是强化东承功能,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先行区。构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空间格局,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完善合作机制与保障措施。四是畅通交通网络,建设外联内通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形成新区骨干框架公路网。通过“两横三纵”轨道交通、“一横两纵”高快速路网建设外联交通体系。建设高效便捷的内通交通网络。

 任务2:建设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

 一是抢占技术创新前沿。聚集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创新,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开展先进装备核心技术攻关,筹建氢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联盟。二是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建设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集聚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概念验证、中试放大、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一批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通过大湾区人才港、“人才16条”等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三是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大力发展创新型头部企业,支持上下游围绕领军企业组建前沿技术股份制联盟,共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瞄准深圳等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需求,积极培育成长型科技企业。加快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四是建设一流创新生态。谋划国际科技创新专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任务3:打造高质量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产业链发展”战略,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二是建设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发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示范作用,聚焦平台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供给与服务能力,加大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金融财政支持力度。三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四是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五是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和能级。聚焦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重点领域,夯实翠亨新区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对接湾区高端资源,建设商务服务、专业会展等国际专业服务业高地。通过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强化平台建设和精准服务,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高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造服务消费新需求。

 任务4:提升城市能级,争创国家级战略发展平台

一是推进国土集约利用和提质增效。谋划战略留白,提高规划弹性,科学利用国土资源,推进国土空间精细管理。二是塑湾筑轴打造美丽翠亨新风貌。推进国际一流的城市规划建设,建设世界级滨海景观长廊。三是完善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夯实翠亨新区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创建智慧城市示范区、BIM/CIM综合应用示范区。四是全面激发城市创新活力与魅力。集聚高端创新平台载体,全方位提升城市新中心魅力。

  任务5: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新中心

一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大湾区发展引领区,提升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平台建设。二是打造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副中心。参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三是创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探索建设数字贸易集聚区。四是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能级匹配的营商环境。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任务6:建设享誉全球的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

一是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丰富孙中山文化资源新时代精神内涵,擦亮孙中山文化品牌,树立红色文化标志。二是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进香山文化重大文旅综合体项目,以文化赋能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国际商务旅游滨海碧道体系规划建设。三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打造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完善文旅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创新品牌推广方式。

 任务7:塑造美丽宜居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一是厚植自然生态优势。筑牢生态根基,加强生态保育,完善绿化空间。二是建设共同富裕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发展,发挥农业品牌效益。三是系统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无废城市示范区,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四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城市空间。建设零碳城市示范区,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发展,创建海绵城市示范区。

 任务8: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筑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一是教育提速提质实现善育优教。建设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二是健康扩容增量实现病有良医。建设“健康翠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强化智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是建设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都市养老服务体系,弘扬社会关爱实现弱有众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最后一章为规划实施保障,明确规划组织实施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确保规划落实落地。

七、植树造林的谚语

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友善方式,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手段。不仅能美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还有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气候变化等诸多好处。对于人类来说,树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在中国,植树造林也有许多流传已久的谚语,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1. 一年树木,十年树人

这句谚语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让树木生长,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意识。通过种树的过程,人们能够学习到关于自然的知识,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种下一棵树,不仅仅是为了风景,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2. 千树万树植树人,万树亿树种绿魂

这句谚语强调了个体力量的重要性,无论是植树者还是每一个赞同植树造林的人都是对环境做出贡献的植树人。一个人的贡献虽微小,但众人齐心,千树万树将会成为现实。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实现万树亿树的目标,让绿色之魂遍布整个大地。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植树造林是一个耐心和积累的过程,毫不畏惧小的、微小的贡献。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每一棵树都是百年绿。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不从每一个个体的努力累积起来,那么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小小的贡献也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4. 一草一木皆有灵

这句谚语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树木共同成长。每一草、每一木都有其生命力和价值,我们应该从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细微之处开始,让树木、花草在我们的环境中释放出美丽和活力。

5. 种树不求荫

这句谚语告诫我们种树不应该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着眼于长远和整体的利益。植树造林不仅仅是给自己和下一代营造美好的环境,更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不求个人荫蔽,而是追求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幸福。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谚语强调了植树造林的收益是经久不衰的。虽然一棵树从种植到长大需要时间,但每一棵树都将会成为绿色风景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众多的好处。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在秋季却能够收获万颗子,这是植树者的智慧和辛勤工作的回报。

7. 一叶落知秋,一树开时春

这句谚语传递了树木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规律。当一片叶子开始凋落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当一棵树开始发芽开枝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树木既是自然界的晴雨表,也是我们对季节变化的感知。通过仔细观察树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8. 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气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然而,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看到树木的枝叶摇曳,我们才能够真正与自然亲近,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9.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这句谚语强调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树木提供水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资源。从每一个小事做起,改变浪费用水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谚语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绿水青山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而这些自然景观对我们来说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美丽的环境也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带动经济的繁荣。

总结

植树造林的谚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它们告诉我们种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眼前的利益,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整个社会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和贡献,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是对环境做出的贡献。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开始,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可持续。

八、中山南区规划有地铁吗?

会有地铁,目前还没有,中山南区主要包括三乡镇,南朗社区,坦洲镇三个镇区组成,从政府公布的规划方案来看,从广州引出的地铁18号线穿越整个中山市区,而后南下,到南朗,三乡,坦洲,最后经坦洲进入珠海市内,直达拱北。其中三乡,南朗,坦洲均会设有地铁站,让我们期待地铁早日建成。

九、中央对珠海中山的规划?

中央对珠海市中山市的规划:

优化都市圈沿海港口群发展分工,发挥珠海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作用,突出其在都市圈内的引领地位,加快中山、江门、阳江等港口协调发展。

十、中山智慧城市规划

中山智慧城市规划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治理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规划和实施过程。

什么是智慧城市规划?

中山智慧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府治理,再到市民生活服务,都可以通过智慧城市规划得到优化和提升。

智慧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而通过实施中山智慧城市规划,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山智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中山智慧城市规划的实施策略

要实施中山智慧城市规划,首先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覆盖、数据中心、物联网等设施的建设。其次,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时,还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和应用。

此外,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只有在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山智慧城市规划才能顺利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结语

中山智慧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城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保持竞争力和韧性。希望中山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实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