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脂盆地平原面积有多大?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造就了神木、府谷两个知名能源基地。全市的平原主要有两个片区,第一片区是榆林市和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平地,包括了定边、靖边、榆林市区、神木等地;第二片区是无定河河谷平坝,平地从鱼河镇向南沿着无定河一直到了崔家湾镇,包括了米脂、绥德两个县城。榆林市平原面积13500平方公里左右。
二、那曲植树造林总面积多少呢?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那曲市自2016年开始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截至2021年,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达到1600万亩,其中包括荒山、荒地、荒漠、水源涵养林、生态林等多种类型。
这些植树造林工程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增加了森林资源,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米脂特产?
1、驴板肠
这是米脂县的一种风味独特的著名美食,以肉质细腻香醇、麻辣可口,并有滋阴补肾的疗效而享誉三秦大地。米脂自古盛产毛驴,当地人有句俗语:“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说的便是人间最好吃的肉食莫过于驴肉。
米脂驴板肠的特点是:麻、辣、咸、嫩,肥而不腻,绵软香嫩,营养丰富。“驴板肠”是驴八珍之首,因其香烂可口、肥而不腻,在民间有“宁舍孩子娘,不舍驴板肠”的趣说。
2、然然菜
简单的说就是把白菜和土豆熬在一起。先将云腿和土豆上笼蒸熟,小白菜洗净,焯水。蒸熟的土豆制成土豆泥、焯水后的小白菜切碎、云腿切末炒锅烧热,加清油(或者奶油)先炒小白菜,然后下入土豆泥和调料,炒匀。香而不腻。
3、钱钱饭
提起陕北的钱钱饭,那在陕北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家庭主妇人人会做,在陕北生活过的人也都吃过。钱钱饭是一种稀饭,用黑豆压制形似铜钱,和小米同煮,或配以其他原料。原是陕北人家缺粮的一种度荒饭,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饥;现已成为粗粮细做的风味饮食。
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钱钱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四、米脂多大?
米脂: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素有“文化县、英雄县、美人县”之称。米脂县域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全县辖8个镇、1个街道办、206个行政村、5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2.3万人。
五、米脂小吃?
1、米脂驴板肠
驴板肠是陕西榆林市米脂县一种很有名气的的风味食品,板肠的"板"字,是整块的意思,指驴的全副大肠。
2、米脂钱钱饭
黑豆、黄豆用水泡胀,置于石碾子上压成片状,晾干即成“钱钱”,取其形状扁圆如钱而得名。煮小米稀饭时,将钱钱和小米一同入锅,以猛火煮熟,即成钱钱饭。这种稀饭里既有小米的清香气息,更有钱钱的油香气息,加上钱钱煮后入口非常有嚼头,香得你连舌头都想往肚子里咽!
3、米脂碗托
碗托在榆林是很普遍的一种食品,随处可见,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自己做了吃。荞面碗坨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
4、米脂抿节
抿节: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本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大众面食。民歌有词:“挖的那个杂面抿成抿节,挖的那个白面揪成不碴”。
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形似饸饹,但短,只有寸长,呈无数散节状,光滑有豆香味。盛入大汤碗,多浇以素汤,汤以细碎的豆腐丁、洋芋丁、豆角丁等为主,食用时不用筷而用汤勺。佐料至关重要,主要有韭黄、辣酱、芝麻、香菜、醋等。
5、米脂羊杂碎
榆林到底有多少家羊杂碎店铺,实在难说,反正不管是老街还是新巷,到处都有。榆林人到底有多喜爱羊杂碎也很难说得清,反正每天早晨大多数榆林汉子都会走进杂碎铺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碎,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米脂人对羊杂碎一样的热爱。
6、米脂油糕
米脂油糕为当地风味小吃之一。“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割忙,谷子呀糜子呀,到处一片黄”。米脂盛产糜子。糜子又称黎,去皮后,取软黎,民俗称“软黄米”,浸入温水,数小时后,篱捞出滤干,碾碎,过筛罗成面。食法为:取四分之一糕面,揉团蒸熟,与四分之三的面揉在一起,放在热温处发酵。酵好取出滚成椭圆形条,凉后切成巴掌宽窄的薄片,在沸油中炸至金黄即成。吃时,撒上白糖,粘软坚韧,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7、米脂果馅
果馅是一种小吃,陕西省米脂县风味小吃之一。是一种有馅的饼,馅是用陕北著名的滩枣制成,非常可口。用油酥面团手套皮,包枣泥馅,用木模压中点红,外沿鼓园如轮,成形数个之后,摆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
8、羊肉臊子剁荞面
剁荞面,是陕北人待客、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必吃的一种美食佳肴,也是闻名于陕北的一种汉族风味小吃。它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陕北当地人用它做在许多好吃的传统食品。剁荞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这种食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
六、米脂读音?
米脂这两个字的读音是mǐ zhī。
七、米脂娱乐体验,米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米脂旅游攻略?
米脂县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阳区,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面积1212平方千米,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下辖13个乡镇。米脂县是“佳米驴”的故乡。西包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有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李鼎铭陵园等名胜。素有“美人县”、“文化之乡”、“小戏之乡”、“梯田之乡”等美誉。2014年由国家民政部审批通过、并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正式授予米脂。
这块铜匾重40公斤,长1米、宽0.6米。貂蝉山庄貂蝉山庄位于米脂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柳家洼村,景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貂蝉山庄集餐饮、住宿、游玩、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被誉为黄土高原小三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峡谷旅游风景区为主体的“两区四园”(两区:峡谷旅游风景区、貂蝉洞黄土风情旅游区;四园:花卉园、鲜果园、设施蔬菜园、小杂粮园)。拥有凉亭、游泳池、钓鱼台、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万佛洞万佛洞石窟位于米脂城沿210国道北行7公里处。据史料记载石窟开凿于北宋末年年间,明清两代数次扩建。
现存石窟22处且深浅不一,或独居耸壁或洞穴相通,是陕北罕见的一组摩崖石窟,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后来石窟被山林隐士所赏识,视为洞天仙境,称为“小林屋”;石壁上尚有“小林屋”三字篆刻。
大雄宝殿当数万佛洞石窟中最大的殿堂了,高距离地30米,进深11.7米,宽10.24米,洞高4.62米,正中的如来佛像高3.7米,周围石壁和巨型方柱雕刻佛像近万。窟顶有浮雕神龙、仙狮、福麒、天马和八卦,花卉藻井图案,石壁佛像群雕刻始于明嘉靖年和万历年间。李自成行宫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原名马鞍山)南麓,占地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米脂县记载,李自成曾两次返故里,在此居住。行宫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其中尔楼的设计匠心独具,为使音响效果达到最佳境界,建造时石匠将数十口瓷缸置于地下,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旧址等众多杨家沟革命纪念馆(3张)的革命旧址和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原陕西米脂杨家沟村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窑洞庄园 )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筹建于1972年,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杨家沟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第二期红色经典景区。高西沟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高西沟高西沟一景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 总面积4平方公里。经过高西沟人的共同努力,把一个荒山破沟治理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先后被命名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陕西省休闲农业明星村、榆林市乡村旅游示范点。高西沟水土治理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美丽而神奇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淳朴厚重的民俗风情。高西沟主要有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标准化封闭养猪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水保治理成果区、坝地高效农业区、林草区、“梯田层层盘上天”景观、退耕还林示范区、休闲农家窑洞等15处景区(点)。姜氏庄园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1871年~1886年),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背靠峰峦,面向深沟长壑,依山就势,其主人姜耀祖是闻名陕北的大地主。整个庄园由城垛式寨墙、马面、井楼、炮台、下院、中院、上院、库房、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甬道等建筑构成,门庭修造豪华,院落铺设讲究,布局严谨。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每一块匾刻都有讲究,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写出一片心境,可谓是“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建筑主体及局部设置无不寓含期盼平安吉祥、耕读传家和风水理念的传统道德风范,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之一,被专家、学者和游客誉为“西部民居第一宅”。
八、植树造林的谚语
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友善方式,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手段。不仅能美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还有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气候变化等诸多好处。对于人类来说,树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在中国,植树造林也有许多流传已久的谚语,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1. 一年树木,十年树人
这句谚语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让树木生长,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意识。通过种树的过程,人们能够学习到关于自然的知识,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种下一棵树,不仅仅是为了风景,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2. 千树万树植树人,万树亿树种绿魂
这句谚语强调了个体力量的重要性,无论是植树者还是每一个赞同植树造林的人都是对环境做出贡献的植树人。一个人的贡献虽微小,但众人齐心,千树万树将会成为现实。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实现万树亿树的目标,让绿色之魂遍布整个大地。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植树造林是一个耐心和积累的过程,毫不畏惧小的、微小的贡献。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每一棵树都是百年绿。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不从每一个个体的努力累积起来,那么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小小的贡献也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4. 一草一木皆有灵
这句谚语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树木共同成长。每一草、每一木都有其生命力和价值,我们应该从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细微之处开始,让树木、花草在我们的环境中释放出美丽和活力。
5. 种树不求荫
这句谚语告诫我们种树不应该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着眼于长远和整体的利益。植树造林不仅仅是给自己和下一代营造美好的环境,更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不求个人荫蔽,而是追求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幸福。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谚语强调了植树造林的收益是经久不衰的。虽然一棵树从种植到长大需要时间,但每一棵树都将会成为绿色风景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众多的好处。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在秋季却能够收获万颗子,这是植树者的智慧和辛勤工作的回报。
7. 一叶落知秋,一树开时春
这句谚语传递了树木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规律。当一片叶子开始凋落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当一棵树开始发芽开枝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树木既是自然界的晴雨表,也是我们对季节变化的感知。通过仔细观察树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8. 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气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然而,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看到树木的枝叶摇曳,我们才能够真正与自然亲近,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9.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这句谚语强调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树木提供水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资源。从每一个小事做起,改变浪费用水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谚语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绿水青山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而这些自然景观对我们来说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美丽的环境也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带动经济的繁荣。
总结
植树造林的谚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它们告诉我们种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眼前的利益,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整个社会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和贡献,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是对环境做出的贡献。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开始,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可持续。
九、米脂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大米中所含的脂肪
十、米脂人起源?
米脂县在历史时期是个多民族集中的地区,土著者少数民族居多,汉族居民偏少。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有部落氏族居民,境内文物遗址分布广泛。夏、商、周三代被獯鬻、龙方、鬼方和猃狁等游牧古族居民占据,活动在狭长的临近水源的地域。西周米脂境域内居民多为翟(狄)、戎民族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是白翟战斗生息的舞台。秦汉时以匈奴、鲜卑族为主要居民,游牧休息在黄土高原。魏晋时民族增多有汉、羯、氐、羌族。唐代,随着历史的变迁,党项、突厥、回纥等民族逐步迁入境内,与汉族居民交织生息。
北宋时期党项、女真族占居境域,统治人民近200年。蒙古族建立后,县境内有10余个民族活动。由于少数民族喜游牧、厌定居的习性,逐步移往北方大草原,加之历代统治阶级开疆拓土的统治需要,至元代以后境内汉族居民越来越多。定居下来的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人民长期生息相处的交融中,受汉文化的熏陶影响越来越深,特别是互相通婚联姻,大多少数民族外迁,部分被汉化。
西夏党项族李继迁(原姓拓跋)后裔,留本地者渐渐融入汉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明代,随着移民实边和军恳实施,汉族居民逐步增加,中原人口迁移,尤其是明清两代人口政策的实施,使本县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的民族结构状况,并保持稳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