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夷陵有夷王的陵吗?
夷陵没有夷王的陵,以因为因夷山故名夷陵。
夷陵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清《东湖县志》载: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其地为夷陵。
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于此,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二、夷陵的由来?
夷陵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古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代是楚国的西塞重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册。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
西汉复置夷陵县。
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东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史称夷陵之战。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
南北朝时代,宋、齐皆为夷陵县,梁称宜州,西魏改拓州,北周改硖州。隋改硖州为夷陵郡,领夷陵县。
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后置硖州,领夷陵,夷道,远安三县,唐天宝元年改为夷陵郡,唐乾元元年复为硖州。
宋、元代为夷陵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夷陵州。
清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置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县城及城郊划出设宜昌市。宜昌县隶属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宜昌市内。1970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城迁至小溪塔。2001年7月28日,撤县建区,称宜昌市夷陵区。 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夷陵的命名当与其山川地理形势有关。应劭在《前汉书·地理志注》中记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夷山即今西陵山。又据清《东湖县志》载:长江自奉节下,两岸层峦叠嶂,江中水高浪急,一出南津关,险势顿减,“水至此而夷(平缓),山至此而陵(低矮)”,故名其地为夷陵。此说起于何代,出自何人,无可考。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
三、夷陵之战的简述?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四、夷陵豆腐的寓意?
豆腐的寓意是福气安康,豆腐谐音“都福”、“都富”,是广大劳动人民祈求来年多福、身体康健、生活幸福富裕的一种表达。如果将豆腐做成豆腐丸子,就寓意着福气像丸子一样滚滚而来。豆腐白嫩,象征了“出水芙蓉”,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豆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有传统特色的食文化。还是一种超越了饮食本身概念的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内含极为丰富。
五、夷陵之战的影响?
关羽丢了荆州,父子被孙权斩杀,刘备率倾国之兵七十余万,要夺回荆州,与关羽报仇,在夷陵一带与陆逊决战: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亏输,丧失了大部分精锐部队。从此一蹶不振。
如果关羽能守住荆州,与孙权结为外援,两下里出兵攻打曹魏,灭掉曹魏也是有可能的。
荊州丟了,精锐之师几乎丧尽,西蜀已无进攻的能力,只能防守。
诸葛亮以攻为守,蜀中百姓疲于奔命,打仗很烧钱的,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最后把命还搭上了。
天下大乱,军阀割据,鹿死谁手,无人能说的准,魏蜀吳的曹操,刘备,孙权,何等的英明神武,最后都给司马家族做了菜了。
六、夷陵中学最好的班?
夷陵中学的最好的班是6班和8班的。也是夷陵中学的升学保障的。夷陵中学的校园气氛很好的,同学之间相处融洽。这两个班的师资力量非常到位的,同学们的成绩也是非常不错的。
这两个班的老师管理比较严格,老师讲课认真到位,同学们听的也非常好
七、夷陵之战的故事长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八、夷陵最难爬的山?
天柱山,海拔2004.8米。
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最高点邓村乡天柱山海拔2004.8米,最低点龙泉镇魏家畈海拔49.3米,高差1955.5米。形成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
九、夷陵的意思和含义?
夷陵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原意指帝王陵墓,也可指任何陵墓,现在常用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或悼念。夷陵也指一种植物,古代植物学家将夷陵分为四种:梧桐、榕树、枫树、桂树,称之为“四夷”,象征着高尚的悼念。
“夷陵”得名是因: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宜昌”之名的寓意是:
“宜于国运昌盛。”
古时天下划分九州,据《宜昌府志》所记载,在夏商周时期,宜昌属古荆州。历史滚滚向前,到春秋时期,宜昌属楚国,同时开始建城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郡县制,当时宜昌置巫县,宜昌大部分地区归南郡。西汉时期,属于荆州南郡,东汉末年改为宜都郡。
司马炎称帝建晋后,改置夷陵县。
十、夷陵是谁的地盘?
夷陵,古地名,古属荆州,先秦时为巴国、楚国交界之地,但为楚国控制,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后被秦将白起攻占自此属秦,西汉时于此置夷陵县,东汉末孙吴于此发生的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彻底奠定了三国局势。
此后,夷陵曾先后改称西陵、宜都、硖州、峡州等,元时省夷陵县入峡州,明朝时复称夷陵州,清时又改称彝陵州,雍正时升为宜昌府,并设附郭东湖县(原夷陵县地),民国初废府存县,东湖县改称宜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