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造福的?
潮汐可以作为发电的动力,为人类谋福利。
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潮汐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发电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潮汐能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他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电站的站址。
在海湾或感潮河口,可见到海水或江水每天有两次的涨落现象,早上潮汐发电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效应所造成的。涨潮时,大量海水汹涌而来,具有很大的动能;同时,水位逐渐升高,动能转化为势能。落潮时,海水奔腾而归,水位陆续下降,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海水在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潮汐能。潮汐是一种蕴藏量极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开采和运输、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潮汐电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没土地,
二、植树造林是谁提出的?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1893年,他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了农业现代化的远景。
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他在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了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后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将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三、植树造林的过程是如何的?
1.准备工具:锄头,水桶,需要种植的植物。条件准许带点肥料。
2,挖坑,挖到合适的深度和宽度
3.垫红土(肥沃的土壤克加肥料),灌水和泥土搅拌。
4、把植树放到坑里面回填土壤,在适当的浇水。
5.你已经完成植树了,可以回家了。
或者多植几颗树
四、植树造林的十大名人的事迹?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五、古代是梁大还是柱大?
梁的截面尺寸大于柱的截面尺寸,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 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续)(2)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
六、古代大夏国,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大夏国是现在的蓝市城(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
大夏政权,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都统万城,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
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
七、古代大辽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大辽是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是,那么答案是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在古代,大辽是一个历史上的国家,在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其所在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是大辽是十一世纪时兴起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其疆域曾经辽阔,影响力广泛。
八、沙漠植树造林的十大名人的事迹?
治沙“愚公”王银吉:腾格里沙漠安家,22年植树造林8300亩
1999年至今,王银吉一家累计完成压沙造林近8300亩,栽植各类苗木620多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22年间,光秃秃的沙漠逐渐变绿,风沙被挡在了防护林外,野生动物和各种飞禽也来安家了。
九、松鼠是植树造林的好园丁吗?
松鼠是植树造林的好园丁。灰鼠三秋会采集好些果实积存起来,一言一行冬季的储备食物。而松鼠们不会消耗掉所埋下的凡事籽粒,通常会有将近一半之上被埋在土里,到了春天,土里的子实就会发芽发育,使得山林里每年都能见长出洋洋小树。
十、古代8大诗人是那8大?
是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