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提出的劳动精神有哪些?
劳动精神有热带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持有的劳动理念、态度以及自身的精神风貌,它体现在劳动的光荣性、自觉性、时代推动性、普通性、广泛性奉献性、自我实现性。我们要学习劳动模范,深刻贯彻、发展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指一种热带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它具体体现在劳动的光荣性、劳动的自觉性、劳动的时代推动性以及劳动的普通性、广泛性和劳动的奉献性、自我实现性。同时劳动精神还是每个劳动者在创造美好生活、在劳动过程中所持有的劳动理念、态度以及自身的精神风貌,拥有正确的劳动精神才能让我们学会正确的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理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劳动精神最好的诠释,劳动是推进社会发展、祖国强盛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努力学习劳动模范,深刻贯彻、发展劳动精神。
二、弘扬劳动精神有哪些途径?
一是要坚持以职工为本,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内的一切劳动都应当受到尊重;破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建立健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机制,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要将弘扬劳模精神与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职工文化、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把他们广泛吸引到竞赛中来,在关键领域大胆突破创新,使劳模精神融入广大职工劳动全过程,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中国民族劳动精神有哪些?
纺一根线、垦一亩荒,边区军民在逆境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顽强生存、英勇斗争。毛泽东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通向伟大梦想的进步阶梯。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用汗水和智慧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四、弘扬劳动者精神的有哪些途径?
1、企业要认可,领导要重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品质产品,高品质产品仰仗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力培育时代工匠,促进企业的发展。
首先,企业领导应重视时代工匠的培育工作,要把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工匠列入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应制定工匠培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并形成制度固化下来。上上下下、通力合作,全方位致力于时代工匠的培养,培育出真正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工匠队伍,促进企业各方面的发展。
2、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
工匠精神孕育生产的制度和环境,其实就是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平台。不同领域匠人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不相同,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从企业经营发展来看,已存在许多较好的方式、方法。
比如说我们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员工技能大赛、日本日产全球基本技能大赛等等,都是很好的平台。都能够选拔、培育优秀的技能人才和工匠人物。
3、要制定一套合适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分配利益的关注与追求,是激励其工作热情的主要动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工匠一样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提升广大员工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物质奖励制度。除正常的工资、奖金外,对于那些有特殊贡献的高级工匠,甚至有必要进行汽车、房子的奖励。其次,要建立多样化的名利及精神奖励制度。在企业年度先进评选、劳模推荐、员工疗休养等各个方面应优先考虑。
特别是在体现工匠个人价值方面,应积极为其申请专利、协助出版学术专著等,赋予时代工匠更大的历史使命。第三,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工匠晋升平台。将工匠业绩、能力与职等晋升挂钩,与干部任命挂钩,使他们能够通过技能、业绩的提升,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五、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我们一定要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劳动最光荣
六、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
植树造林的好处
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
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植树活动必备的工具
从科学试验中得知: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七、劳动模范有哪些重要的精神品质?
劳动模范的重要精神品质:
首先,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其次,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劳模先和全体劳动创新创造创优的热情和活力,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八、劳动模范有哪些典型的精神品质?
1、热爱祖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和在岗位“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中做出业绩者。
2、崇尚科学。
3、在环境保护,安全文明生产兴农、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贡献者。
4、敢于探索,勇攀高峰,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涌进我国各条先进生产线的荣誉先进生产者、全现代化建设的中央批后被文化发现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5、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它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劳动价值体现社会精神价值。
劳模的意义
时代需要更多的劳模,社会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工作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传播,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取得成绩的本身。这就是劳模精神的社会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劳模就能影响周围一群人。在给这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劳模们以精神奖励的同时,也要给劳模更多的物质关爱。特别是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劳模,要受到应有的尊重。要让已经年老的劳模生活无虞、晚年幸福,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多为劳模办实事,关心劳模、爱护劳模,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对劳模的关心与爱护,社会的倡导与弘扬,大家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同时又以能为劳模尽一分力而感到光荣,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更加欣欣向荣!
九、关于植树造林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植树造林的谚语有:
1.荒山荒地栽刺槐,不愁没烧柴.
2.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3.向阳油茶,背阴杉木.
4.阳山浅土栽松,阴山泥深植杉.
5.背风向阳栽干果,沙杨土柳石头松.
6.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7.栽松要敲得凶(栽后把土踏实),不凶不成功.
8.插杉无法,上七下八(上留七寸,下插八寸).
9.种柏怕春知(立春前),插杉怕雨来(雨水前).
10.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植树造林的好处1.保持水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3.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十、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默默种树人杨来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自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