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地理答题中,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有什么区别?
封山育林是通过人为手段来保护已有山林的自然生长和恢复,植树造林是通过人工植树对森林的补充。
二、什么是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全封”(较长时间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半封”(季节性的开山)和“轮封”(定期分片轮封轮开)。封山育林是封育结合,以育为主,以封为前提,通过有计划的较长时间的封禁或加以人工辅助措施使受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育林方式。
三、滩涂湿地多植树造林是好还是坏?
滩涂湿地应当保持本色,不应大面积植树造林。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自成一体,与森林生态系统完全不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以浅水为主,以绿色植被为辅,天然形成的滩涂湿地生态链已趋于稳定,如果再大面积植树造林势必会破坏原有生态链结构而得不偿失。
四、植树造林是法定义务还是道德义务?
路是人开,树是人栽。全民义务植树是让大家都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合力。 参加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也应当是一个种树人,诸如植树造林、参与抚育管护、自然保护或认种认养树木等途径,都属于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履行义务的方式更多,责任也更明确,如果没有做到,可以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五、植树造林是成语吗?
植树造林不是成语,只是一个词语。
植树造林的解释:
栽植苗木以造成幼林的方法。成活率较高,种子用量较省,但技术操作较复杂。又称栽植造林、植苗造林。
《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5期:“ 平原乡虽然有多余的劳动力,但是因为可植林的土地面积少,无法大量植树造林。”
六、植树造林是几月几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七、哪个动物是植树造林?
松鼠,松鼠为了储存食物,把植物的种子埋起来,有时会忘了,来年春天,埋起来的植物种了就发芽了。
八、植树造林是烧山好还是挖机挖山好?
肯定是挖机挖山好!因为烧山容易破坏业已形成的地面植被,还会诱发火灾事故。而挖机挖山,是根据预先划定的位置挖坑,破坏性小,实用性强。所以用挖机好!
九、植树造林是法定义务?
植树造林是我国各单位部门集体组织的法定义务。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国家的法定植树节日。植树造林既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防范风沙,改善气候变化。植树造林惠及子孙后代。我每年的三月十二日都会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植树造林活动,植树活动充满积极向上的意义!
十、植树造林是谁提出的?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1893年,他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了农业现代化的远景。
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他在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了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后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将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