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沂蒙山简介?
沂蒙山不是指的一个特定的地区,确切的说沂蒙山系属于泰山山系的延伸,包括莱芜新泰蒙阴平邑费县这些地方。
大家可能有个误区,提起临沂就想到沂蒙山区,其实临沂北部属于沂蒙山区,包括蒙阴平邑费县,往南延伸属于平原地貌,沂蒙山区造就了很多独特的地貌,比较有名的像是岱崮地貌,崮是一种很独特的山体形式,四周陡峭顶部平整,有时候真的觉得大自然很神奇。
沂蒙山区最有名的是蒙山景区了,蒙山坐落在蒙阴费县平邑交界处,主峰龟蒙顶坐落在平邑,蒙山有天然氧吧之称,景区内风景秀丽,是个很不错的休闲旅游圣地,如果你正好有时间有恰好想出去透透气,蒙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们老区人不宰客。
沂蒙山区还是很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沂蒙山养育了老区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一股不服气肯吃苦的脾气,用独轮车和煎饼为前线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至今沂蒙六姐妹的传说还在广为流传。
说起沂蒙山就不得不提那首著名的 沂蒙山小调 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在我们这里妇孺皆知,没有人不会哼哼几句的,悠扬的韵律仿佛能把你带进巍巍沂蒙山中,正是这一刚一柔培养了一代代沂蒙人。
二、葛洲坝植树造林的故事?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近日,葛洲坝荆州建材有限公司将厂区建设与植绿相结合,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行“绿色工厂”建设。
在厂区,公司员工三五人一组分工协作,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忙得不亦乐乎。
为让厂区环境变得更美,员工们还将主干道两侧和绿化带的偏生树枝和杂草进行了修剪,为花草树木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美容”。
此次植树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们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服务企业生产、建设美好厂区环境的责任感,更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企业打造绿色工程、精品工程取得新成效。
三、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简短?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 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 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 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植树节的小故事二: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 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植树节的小故事三: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
四、八老汉植树造林故事甘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腾格里沙漠以每年7、8米的速度向古浪10多个村庄推进。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是全县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汉和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以联户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这八位老汉一代接着一代干。已经坚持了40年。为甘肃的八老汉点赞!!!
五、沂蒙山革命小故事
抗战时期,山东沂蒙百万人民齐参战,十万英烈血洒疆场。当时的沂蒙山人民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母送儿,妻送郞,最后一子送战场;一口饭,做军粮,军人吃了上战场;一块布,做衣裳,军人会把子弹挡;最后一件破棉衣,盖在伤员担架上……。”
简单的几句话,道出沂蒙人民身受的伤之深,对日本人的恨之切。为了尽快打退敌人,沂蒙女性也奔赴了不同的战场。因军情紧急,八路军急需过江,女同胞们用“柔骨肩上铺木板,坚躯江中桥墩暖。八路含泪冲敌阵,捷报飞来把信扬”。
谁说女子不如男,送军装、送军粮,洗衣做饭送草粮,为了革命早胜利,沂蒙女子上战场。
六、英雄故事简介?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七、史记故事简介?
简介: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也称“太史公书”,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八、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默默种树人杨来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自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九、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故事?
有关沂蒙山的革命老区故事三则如下所示:
1、沂蒙六姐妹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 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纳军鞋500多双,她们还经常在村子,前线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2、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 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 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沂蒙红嫂们用她们的勇敢、坚毅、无私奉献,诠释了感动中国的沂蒙精神。
3、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 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约156人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时许,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渊子崖,自卫队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拼死抵抗,直到太阳偏西敌军才拥进围子。 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傍晚,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渊子崖,敌人被迫撤退。 此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其事迹载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1995年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台播放 。
希望所列举的故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沂蒙山的故事和传说?
沂蒙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部地区,地势崎岖高耸,被誉为“蓬蒙四秀”之一。沂蒙山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说的地方,下面是几个沂蒙山的故事和传说:
1. 岱岳、泰山和沂蒙山的争斗:相传岱岳山、泰山和沂蒙山是三兄弟,他们相互争斗来决定谁是最高的山。三座山通过轰鸣、冒烟和剧烈震动来互相挑战。最终,泰山因为地势最高而被认定为胜利者。
2. 杨家将的战斗:在宋朝时,沂蒙山是杨家将军事行动的基地。杨家将是古代中国的著名抗倭英雄。据说,他们在沂蒙山上进行了多次战斗,成功抵御了外患,保卫了家园。
3. 风云岭的故事:沂蒙山中有一个名为风云岭的地方,传说在唐朝时,一位李姓大臣因为忠诚而被李世民皇帝赐予了一个风云岭的庄园。这座庄园因其风景优美和独特的地理条件而闻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4. 妖怪传说:相传沂蒙山附近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水潭,是一个妖怪的居所。人们说,这个妖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笼,吞食附近的动物和人类。许多人曾去探险,但都未能生还。
这些故事和传说使沂蒙山更加神秘而吸引人。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传说还是神秘的山间故事,都给这个地方增添了许多色彩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