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大棚项目效益评价?
品种不同,上市季节也有价差,但总的说是不错的,国家提倡菜篮子工程。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效益评价是指对项目竣工后的实际经济效果所进行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及贷款偿还期等反映项目盈利和清偿能力的指标;
评价方式是以项目建成运营后的实际数据为依据,重新计算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并于项目评估时预测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二者间的偏差及产生偏差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总投资和负债状况,重新预算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和偿还能等。
项目效益分析应通过投资增量效益的分析,突出项目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影响。
三、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指标?
1、在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中,工业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以及单位污染物产出效益是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2、以临海市为例,占地面积在3亩地以上的企业,具体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如下:亩均税收(40)、亩均销售收入(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20)、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15)、单位用水量工业增加值(5)、全员劳动生产率(10)。占地面积在3亩地以下的企业,具体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亩均税收(50)、亩均销售收入(20)、单位电耗税收(30)。
3、指标基准值:占地面积3亩地以上的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3万元,每吨COD工业增加值500万元,每吨用水量工业增加值0.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万元/人/年。占地面积在3亩地以下的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单位电耗税收2元/度。上述标准为2014-2016年标准。
4、具体计算方法:指标数据除以指标基准值乘以权数即为该项指标得分,最高不超过权数的2倍,最低为零,其中企业评价得分为指标得分之和。
四、农村亩均效益综合评价?
1、在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中,工业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以及单位污染物产出效益是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2、以临海市为例,占地面积在3亩地以上的企业,具体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如下:亩均税收(40)、亩均销售收入(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20)、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15)、单位用水量工业增加值(5)、全员劳动生产率(10)。占地面积在3亩地以下的企业,具体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亩均税收(50)、亩均销售收入(20)、单位电耗税收(30)。
3、指标基准值:占地面积3亩地以上的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3万元,每吨COD工业增加值500万元,每吨用水量工业增加值0.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万元/人/年。占地面积在3亩地以下的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单位电耗税收2元/度。上述标准为2014-2016年标准。
4、具体计算方法:指标数据除以指标基准值乘以权数即为该项指标得分,最高不超过权数的2倍,最低为零,其中企业评价得分为指标得分之和。
五、养殖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不断提高和保持猪场的经济效益,是养殖的最终目标,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一个猪场的责任人,能科学地分析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预测并撑控近期及未来猪场行市的变化,正确分析猪场盈利或亏损的真正原因,做出正确的决策,拿出可行的方案。
目前,国内猪场运营情况受到去年非洲猪瘟的影响,表现出沉浮不定的景象。但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还是确定的,下面介绍几种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因为影响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管理、环境、营养、品种、疾病等要素。
对猪场的管理,对猪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管理包括对人的饲养活动管理和对猪的饲养管理。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猪场管理的人,是办好猪场的前提条件,尤其在规模化猪场,只有做到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母猪的年产率,才能提高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才能降低饲料消耗的成本。
对猪场环境的管理。猪场的环境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包括养猪的市场形势,国家政策,市场的小环境包括养猪场周围的环境,特别环保环境等,猪粮的性价比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市场因素,业内人士习惯把生猪的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称为猪粮比价,盈亏临界点为6比1,,高于6:1,市场就是盈利的,低于6:1,就是亏损的。经营好,也许不亏或少亏。
饲料,养猪要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养猪,营养是基础,饲料是养猪业的关键,一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60~%80%,怎样合理利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科学配方,对提高猪场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猪场的品种,优良的品种,是保证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好的品种,一方面受到市场的欢迎,另一方面,它的抗病能力比较强,生长快,出栏率高。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的是内三元猪种,目前收到,非洲猪瘟的影响很多,出栏率都非常的低。
我国猪病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大体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等,当然,危害我国生猪养殖的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瘟猪口蹄疫,所以,平时要加强养猪场的防疫措施,通过检疫的情况,即使检出呈阳性反应也不怕,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根除计划,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要严格检疫,制定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疫苗要按疫苗说明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剂量和使用方法。跟猪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一定要创造安全舒适的养猪环境,不断提高主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预防,目前虽然有的疾病尚没有疫苗预防,但仍然可以从其他方法来做到预防,特别是细菌性传染病用中草药物预防,有良好的效果,但必须要针对性强,特别在猪场的环境变化时,多采用青霉素,土霉素和本地霉素等,防病的效果也很不错当然,切不可乱用抗生素因为它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威胁。
为了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分析方法——完善猪的生产报表。掌握猪场的生产统计方法,对分析猪场的经济效益非常重要,数据就是效应,做好数据积累非常重要。
在生产方面,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要及时记录分析母猪的生产性能,及时淘汰性能低下的种母猪。二、注意疾病的防治,及时隔离带有疾病商品猪或种母猪。三、如果资金足够购买自动喂料机,减少人工成本。四、建立信息档案,将猪场的生产情况实时的通过数据反映上来,通过信息化系统,分析猪场的情况。
五、算出猪场的成本,关注市场的价格变动,预测未来几个月价格变化幅度,预测未来几个月后出栏的成本价格和市场的价格比。确定生产量和出栏率。
六、系统效益评价指标类包括?
1、一般系统的性能指标: 它主要指GIS稳定性和平均无故障时间; GIS联机响应时间; 处理速度和吞吐量; GIS的利用率; 系统的操作灵活性、方便性、容错性; 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工数据的准确性; 系统的可扩充性; 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2、 专业性能指标:主要指数据的包容性、空间分析的准确性及区域性、可视化的功能及性能等三个方面。
3、经济效益指标: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成本费用,指系统在开发、运行和维护时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第二部分是系统效益,指系统投入运行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七、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投资效益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成效的数量表现,是考核、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比关系的工具。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常由投资的宏观效益指标体系和微观效益指标体系两大类构成。这里主要介绍投资的宏观效益评价指标。 1、投资效益系数。投资效益系数(通称“投资效果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 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如下: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运用这一指标考察投资效益时,要注意价格的可比性,要注意影响GDP增加额的偶然因素,要注意投资规模对投资效益的影响。请参考下列有关数据测算表 2、建设周期。建设周期是从时间方面反映建设效果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完成额的比值。它表明已经铺开的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交付使用、发挥效益平均所需的时间。其公式如下:建设周期(年)=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完成额。 投资效益系数辅以建设周期,可以大致了解投资效益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建设周期,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如果建设周期不合理拉长,表明在建投资规模增加或年度完成投资额减少,长时间占用和耗费大量资源而形不成产出,将对投资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3、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是GDP增加额与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的比值,表示单位生产性投资所带来的GDP增加额。其公式如下: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GDP增加额/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不仅反映生产性投资的效果,而且可以辅助说明国民经济投资效益系数变化的原因。如果投资效益系数下降了,而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下降的幅度更大,表明投资效益系数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性投资效果差造成的。如果是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并未下降,则表明投资效益下降主要是因为非生产性投资比重上升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额之间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反映投资活动在建设阶段所取得效益的重要综合指标,它以价值形式反映出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多少。一般来说,在有一定数量的未完工程作为建设正常周转的条件下,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越大,未完工程所占比重越小,说明建设速度越快,效益越好。八、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法包括?
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即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工作质量越好,指标多少不限
九、公共关系效益评价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效益是指借助公共关系而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来说,更侧重社会效益。也可以理解为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就企业组织与社会公众有关的活动事项作出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报告,用一定的货币量来反映和衡量公关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必要的公共利益范围内才得以限制。
往往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发挥出来,它有很多方面但效益原理要点是社会总体利益出发来衡量的某种效果和收益。
十、绩效评价的社会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经济的贡献,包括利润、收益、成本节约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社会服务、公益事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环境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环境的贡献,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影响。
科技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教育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教育的贡献,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成就等方面的影响。
文化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文化的贡献,包括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影响。
健康效益:衡量活动、项目或组织对健康的贡献,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社会效益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和组合,综合评价活动、项目或组织的绩效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