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池功率和容量的关系?
从单位来给你解释吧
功率的单位瓦特(W),由P=UI,1W=1V.A(一瓦等于一伏.安)
电池容量mA.h(毫安.时)
很明显这两个部位不同。
进一步找找关系:
电能电功单位焦耳(J)
由W=Pt
可知:1J=1W.s=1V.A.s(一焦等于一伏安秒)
如果电池的电压已知,用电压乘以电池容量你看看得到什么:单位V.mA.h
其实和电能的单位本质是一样的,换算下:
1V.mA.h=1V*10^-3A*3600s=3.6V.A.s=3.6J
二、什么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即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非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三、铅酸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铅酸蓄电池充电电压计算公式为:充电电压=1.2*电池额定电压。充电电流=(1/3)电池额定电流。铅酸蓄电池是指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分为排气式蓄电池和免维护铅酸电池。电池主要由管式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电池盖、极柱、注液盖等组成。
四、电池容量和功率的关系?
电池容量和功率关系如下:
1、电池容量和电器的功率没关系,电器的功率之和电池的电压有关系,只要电池电压满足用电器的电压用电器就能工作,而用电器流出的电流完全由用电器的阻抗决定。如果说电池容量硬和用电器功率有关系,那么就是容量越大用电器工作的时间越长。
2、Ah是指在一定的电流下电池从满电到空电所用时间与这个放电电流的乘积。所以要和功率单位W相比较需要先把Ah换算成瓦时。换算方法是电池的Ah数乘以电池的额定电压就可以得到电池Wh的容量。如果想知道你负载能在这个电池带动下工作多长时间可以直接用换算的Wh除以你负载的额定功率。
五、电池排列的电压和电流关系?
蓄电池串连时电压等于它们之和.如两12V的蓄电池串连是24V输出电流和一个蓄电池一样.蓄电池的输出电流与蓄电池的内阻有关,两个蓄电池串连时内阻相加所以输出电流和单个蓄电池一样. 并联时电压不变电流是两蓄电池之和.如两个12V蓄电池并联电压还是12V,输出电流是原来的2倍.
六、钾肥和锂电池的关系?
钾既便宜又丰富,往往易于使用,这意味着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都较低。使用全钾金属阳极,可以制造出与锂所提供的能量密度相匹配的电池。到目前为止,锂电池中也存在一个问题:枝晶生长。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电池一次又一次地充电和放电,少量金属(醚锂或钾)开始将自身附着到阳极上。这不是均匀发生的。
七、锂电池和芯片的关系?
锂电池主要由两大块构成,电芯和保护板PCM(动力电池一般称为电池管理系统BMS),保护板主要由保护芯片(或管理芯片)、MOS管、电阻、电容和PCB板等构成;
电芯相当于锂电池的心脏,管理系统相当于锂电池的大脑,电芯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外壳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大小也不一样了。
拓展资料: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
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电芯:电芯分为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又称“聚合物电芯”)、圆柱电芯三种。通常手机电池采用的为铝壳电芯,蓝牙等数码产品多采用软包电芯,笔记本电脑的电池采用圆柱电芯的串并联组合。
八、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之间有哪些区别特点和关系?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总体上偏低,一方面是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据IEA的预测研究,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成本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预测结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本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九、电池容量和功率关系?
一般“容量”是指“视在功率”,“功率”是指“有功功率”。容量与功率都是每单位时间能做多少功.容量就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确切的讲,是电压的标量(非向量)与电流的标量的乘积.又叫表观功率、视在功率等.单相的容量:就是一相的电压标量值乘一相的电流标量值.其电位是伏安.三相的容量:就是三倍的相电压(标量)乘相电流(标量).单位为伏安.
十、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冉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