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淡水会枯竭吗?
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除了从大气层散逸到太空中的水分子(数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地球上的水可以说总量基本上恒定不变。
地球的水是循环的。总体来说,地球上的水,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化为水蒸气(水汽)进入空气中;空气是运动的,水汽随着气流到达其他地区,如果遇到适当的自然条件,水汽有可能凝结,再以雨、雪等形式落回地面。水就是这样不停在地球上循环,总量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全球范围内,每年水蒸发总量、降水总量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虽然有些淡水湖泊因为水量减少而变成咸水湖,但是总体来说,地球上的淡水总量维持着一个基本恒定的数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球上的淡水是不会枯竭的。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开发使用,淡水资源有可能会被消耗殆尽。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我们需要的都是干净的淡水,脏水、臭水都无法用于农业灌溉、养殖和日常使用。
工业生产会排出带着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农业生产会产生含有化肥、农药的污水,还有生活污水……各种污染源把大自然中干净的淡水弄“脏”了。而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又一再上升。于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缺水的威胁已经变得很严重。为了解决“水荒”,科学家、技术人员致力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等水处理技术,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节约用水。
二、柴油会枯竭吗?
会桔竭,柴油是人们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油品之一,是机械的主要燃料之一,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大到航空航天,小到人们耕田,种地,都离不开柴油,而它的母油石油,是人们从几千米的地下开采出来的,属不可再生能源,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資,石油一旦枯竭,柴油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核能会枯竭吗?
理论上讲,任何的矿物资源都有可能枯竭的。而核能尤其是如此,因为原子核衰变后变成了另外一种元素(如铀)或者从高能级变成了低能级(如钴60变成了钴59).不像铁、铜等等金属还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
但是不用担心,人类在不断的探索自然,不断发现新的能源,并通过科技手段成为可以利用的能源。如现在全球大规模进行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就是利用重水进行可控核聚变,发出巨大的核能,如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将是人类下一个无污染,低成本、基本上是用之不竭的能量来源
四、煤炭会枯竭吗?
煤炭不会再生,总有一天今枯竭。
五、汽油会枯竭吗?
石油是必然会枯竭的。石油属于非再生资源。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扩展资料: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
六、石油会枯竭吗?
首先答案是不会。从资源的角度来说,由于石油是来自数百万年乃至数亿年前的古生物沉积,规模庞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于是一直就有人认为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总会有用完的一天。
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人在工业革命初期使用的能源主要是木材,当时大片大片的森林被采伐,很多人也担心总有一天森林被砍伐一空,然而,后来煤炭出现了;它取代了木材,成为了主要能源。
煤炭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几百年,一度也被认为会面临枯竭的,但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开采的越来越多,石油还出现了;虽然今天的石油还在大量开采,但是也有其他能源的出现,比如天然气、核能等等,其中核能资源几乎被认为是无限的。
出现这种一直会有替代能源的情况下,石油是不可能枯竭的,因为在人类现在的市场体制下,任何资源都不可能枯竭,新能源只会越来越多。
七、电能也会枯竭吗?
电能会不会枯竭,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能量的利用和转换能力。
电能是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在自然世界当中还未进行加工转换的以自身初始形式存在的能量资源;二次能源是指非直接取于自然界中的能量资源,它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来。因为电能来源于别的形式的相关能源地转换,所以电能是二次能源。
电能是如何从哪里来?
第一:化石燃料发电。它主要使用在交通领域,但其使用过量和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种方式目前也在寻求新的转型和发展机会。
第二:核能发电。它的发电效率较高,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较低。其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如若处理不慎释放到外界中,会造成生态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极大伤害。
第三:可再生能源发电。它主要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形式,这种制造电能的方法有效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与化学燃料相较而言更为清洁。
八、水资源会枯竭吗?
水的总量是不会增减的,也就是说水不会枯竭。但是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会变化的。我们所能见到或者饮用的水无非来自地下或者海洋或冰川。海洋蒸发的水气在空中形成云,云在气流带动下来到陆地形成降雨,降雨在陆地汇集形成河流,渗透到地下则成为地下水。河流又会最终流向海洋。
你看到小河不见了,大多是因为环境恶化,引起气候变坏,那么海洋的水通过云搬运到小河上空并形成降雨的通路受到阻碍,小河就会枯竭。水不是消失了,只是他躺在海洋里回不来了!
九、铁矿资源会枯竭吗?
会,铁矿石储量是有限的,富矿会逐渐濒于枯竭。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产量不断减少,价格会越来越高,产业由粗放倾向于精细化,有效利用率会不断提高,回收率也会逐渐上升。同时替代材料会逐渐取代非必要的应用,比如塑料或玻璃饭盒代替金属饭盒,合成纤维部分取代建材钢筋等等。
铁并不是一种“完美材料”,当人们有能力“造铁”的时候,那么早已有能力合成一种性能远胜于铁的材料。当然不排除一种极端情况,当人类发展到可以榨取核反应最后一份能量的时候,铁成为一种最便宜的核废料,这时候也算“造铁”?
十、非水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1.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原子内部的库仑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电流便从P型一边流向N型一边,形成电流。
光电效应就是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
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其中光伏产业发展成为趋势。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以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以及交通信号灯和监控系统,并入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能。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可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2. 风能
风能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沿海地区治理大气雾霾、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