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发展目标?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目标为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长远目标根据三步走战略为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全体国民的持续幸福,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强调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加强我国经济方面的建设,同时大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与根本目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解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告诉了我们现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应当把远期的根本目标和近期的阶段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努力做到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论述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目标为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长远目标根据三步走战略为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能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至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我国应大力发展哪种再生能源?
为了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五、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目标?
到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000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30%,服务业比重超过15%,重点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六、我国发展乡村产业目标是发展?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要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生态振兴重视乡村的生态振兴例如,大力推行乡村厕所革命生活,改变卫生运动等,促进乡村生态生活的形式。
乡村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岭一个村,只有建设起一个好的支部,才可以带动农村农民一起致富,制定科学乡村管理模式,以促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七、1980年我国发展目标?
1980年11月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确认了“小康”目标。
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设计,首次把“翻两番”和“实现小康”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战略目标,即“从1981年到2000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这一宏伟构想,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八、我国发展乡村产业的目标是?
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了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等六项乡村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旨在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和创新驱动,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汇聚,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九、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
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描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由此可见,社会和谐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