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大学有绿色的建筑
哪些大学有绿色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当今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美丽,同时也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了更加健康和环保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绿色建筑的大学,它们在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树立了榜样: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致力于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清华大学的绿色建筑项目包括美丽的景观花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
-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也是中国一所倡导环保理念的知名大学。校园内的绿色建筑项目包括节能的教学楼、建筑物外墙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
- 复旦大学: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也非常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该校的绿色建筑项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利用设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中国绿色建筑方面的领军大学之一。该校的绿色建筑项目包括节能的宿舍楼、植物园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也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校的绿色建筑项目包括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
这些大学不仅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还通过相关的课程和研究项目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他们的努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环保意识,并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
为什么绿色建筑如此重要
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绿色建筑的一些重要优势:
- 节约能源: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改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通过选择环保材料和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 减少资源消耗:绿色建筑倡导高效利用资源,包括水资源、建筑材料等。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绿色建筑的建设,大学可以起到榜样作用,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在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并在校园内树立榜样。这些努力有助于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更加健康和环保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同时也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有哪些?
绿色建筑的三大特点: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 即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绿色建筑材料有哪些?
绿色建筑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材料和低碳材料。可再生材料如竹木、麻花板、藤条等,具有快速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循环利用材料如再生钢材、再生玻璃等,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低碳材料如沙浆、水泥、草坪砖等,能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选择这些绿色建筑材料能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
四、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有哪些
在当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正在积极寻找创新的、更环保的建筑材料来替代传统的材料。那么,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可再生能源材料
可再生能源材料是指那些可以在自然界中不断产生并且不会耗尽的能源材料。例如,太阳能和风能是两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能源供应系统中,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使用。
2. 再生建筑材料
再生建筑材料是指那些由可再生资源制成的材料,比如回收的木材、再生纸和再生玻璃等。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再生工艺加工而成,不仅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再生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用于地板、墙壁、天花板等。
3. 高效节能建筑材料
高效节能建筑材料主要是指那些具备优异的隔热、保温和隔音性能的材料。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建筑物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空调和加热系统的需求,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典型的高效节能建筑材料包括保温墙体材料、高效隔热窗户和绿色屋顶等。
4. 碳中和建筑材料
碳中和建筑材料是指那些在生命周期内可以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其生产、使用和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吸收或抵消相等数量的二氧化碳。例如,碳中和混凝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配方,能够在生产和硬化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 智能建筑材料
智能建筑材料是指那些具备传感器、控制器和其他技术设备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自动调整其性能以满足需求。例如,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度自动调节透明度,实现室内的自然光照和节能。
6. 可降解建筑材料
可降解建筑材料是指那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自然分解、降解成无害物质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被自然界所吸收和再利用。可降解建筑材料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例如可降解塑料和可降解植物纤维等。
7. 高效过滤建筑材料
高效过滤建筑材料主要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有害微粒、污染物和气味。常见的高效过滤建筑材料包括活性炭过滤器、高效空气净化器和过滤型隔音材料。
8. 防火阻燃建筑材料
防火阻燃建筑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抗火性能、难燃性和阻燃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典型的防火阻燃建筑材料包括阻燃涂料、难燃胶合板和防火门窗等。
总之,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为环保建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应用这些绿色材料,我们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能源的浪费,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五、绿色建筑有哪些?
1、像素大厦。
在十年前开业时,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碳中和办公建筑,所有的电力和水都是就地自行产生的。它的节能特色包括色彩丰富、引人注目的面板,可以提供遮阳并在需要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支持处理废水,收集雨水的屋顶,以及一系列垂直风力涡轮机。大厦达到105项环保要求,楼宇的供水供能均自足。
2、悉尼垂直花园。
位于悉尼中央公园的垂直花园,由两座相互连接的塔组成。这座建筑是由Ateliers Jean Nouvel 与PTW Architects共同设计完成,用于住宅。这座中央公园被250种澳大利亚植物和鲜花覆盖,草本、木本、藤本类植物包裹着建筑,形成了绿色的植生墙,好像是从周围的绿地延伸上来一样,给住户们带来大自然的感觉。
六、中国成功绿色建筑案例有哪些?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发展,光伏与建筑相结合是未来光伏应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从上海虹桥枢纽出发,西南方向车行15公里,由几栋厂房和办公楼组成的风格现代、功能先进的建筑集群让所在的松江泗泾古镇平添了一抹工业化的时尚亮色。
这一建筑集群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唯一一家以研发、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智能化装备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建材凯盛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兴建并使用的凯盛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
项目共包含由用架空连廊有机连接的四座厂房和一栋研发中心,承载着中国建材集团袋装水泥机器人智能装车系统、设施农业果蔬自动分拣包装生产线、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自动化解决方案、传统玻璃行业成套自动化设备、信息显示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设施农业育苗自动化解决方案、新材料(锂膜、药玻、碳纤维)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八大业务平台的研发制造工作。
理念先行,用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发电建材实现建筑功能跨越和美学价值提升。其次是功能先进,将耗能的房屋化身为生产清洁能源的基地,用实际收益助力绿建推广。最终实现产业先导,用实际行动响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划,以可复制、宜推广的形式打造了采用新一代薄膜太阳能发电材料实现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功能的工程示范。
简约大气的惊艳造型抓足了路人的眼球,但是这却并不是这个建筑集群的全部亮点。从设计施工到运行使用的各个环节,凯盛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的坚守和诠释,赋予了这个建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灵魂。
项目超前引入了绿色建筑评定标准指导设计施工,大胆突破、打破藩篱,把装配式建材、薄膜太阳能发电建材和高保温隔热建材有机融合,在应用薄膜太阳能发电材料实现BIPV功能上做出多项有益尝试并取得突破。
研发中心充满工业美学的黑色基调来自碲化镉发电玻璃和LOW-E采光玻璃幕墙完美结合。其中碲化镉发电玻璃,也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凯盛科技集团所属企业自主研发并生产的新一代薄膜太阳能发电材料。和传统的晶硅光伏材料相比,这种通过在普通玻璃衬底上沉积化合物薄膜得到的光伏器件,有着弱光环境下发电性能优越、高温环境发电折损小、无惧局部遮挡导致的安全隐患、长期衰减率低以及在透光率和色彩上灵活定制等一系列特点,成为BIPV领域首选的新能源发电材料。
在这座建筑物的东、西、南三个立面装置的薄膜太阳能发电幕墙,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电玻璃的装机功率400kWp。投资530万元的这套幕墙系统给建筑带来的收益则是实实在在的,以25年使用寿命计算,可以实现年平均发电量23万度,这意味着整个园区的研发办公用电完全可以通过建筑物自身产出的绿色能源得到解决,每年可以节约80吨标准煤的使用,实现227吨二氧化碳的减排。
凯盛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一系列上海市BIPV领域的突破——这是上海市首次将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建筑幕墙外围护的工程案例、这在上海市首次成功使用薄膜发电玻璃组件构件化产品、工程涉及的薄膜发电玻璃幕墙首次通过了上海的幕墙建筑建材安全评估、项目也是上海市迄今安装容量最大的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单体公共建筑、国内安装容量最大的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墙体外围护建筑……一个个空白的填补,让上海这座充满了创新生机的国际化都市又增添一个新能源绿色建筑实践的生动样本。
七、绿色建筑基本级有哪些要求?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一,节能,节地,接水,接材。
二,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接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的共生的建筑。
三,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八、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有哪些?
绿色建筑的运行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运行管理制度完备;
(二)屋顶、外墙、外门窗等建筑围护结构完好;
(三)供暖、通风、空调、照明、水、电、燃气等设备系统运行正常;
(四)节电、节水指标符合国家和本省的规定;
(五)室内的温度、湿度、噪声、空气品质等环境指标达标;
(六)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排放和处置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九、再生能源有哪些?
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在19世纪中叶煤炭发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
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水电
一是在做好布局的基础上,落实电力市场水电消纳和输电方案,包括四川、云南水电外送,以及“十三五”投产的重点水电。
二是落实水电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协调机制,研究建立西藏水电的开发协调机制,促进藏东南水电基地的开发。
三是研究制定龙头水库综合效益共享机制与政策,进行抽水蓄能电站作用、效益机制研究,水电电价市场化改革及电价机制研究,探索和制定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电价机制,促进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做好流域综合监测规划,建立监测、监管体系,编制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运行规程,优化水电站运行,提高利用效率。
到“十三五”时期,水电投资不足、开发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都会基本得以解决,而难点转向消纳、外送、移民、环保等方面。因此要把水电开发好,除了技术研究和积累之外,还应该加强水电开发机制体制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促进水电有序有效开发利用。
十、建筑节地-《绿色建筑应用技术》节地措施有哪些?绿色?
普遍的有:
1)墙体节能系统措施
通过采用节能墙体材料或节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2)门窗节能系统
门窗是居住与室外自然环境沟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节能潜力巨大,采用节能材料或者节能措施的门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能耗
3)水系统
通过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以及回收用水系统,如中水冲厕系统,雨水绿化灌溉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高校利用
4)雨水收集利用
手机建筑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湿地法、人工土壤滤池法等处理后作为多种用途的非饮用水,同时通过地面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5)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等
6)自然通风利用
利用室外的风压作用和室内的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对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7)节地系统
采取屋顶绿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达到充分利用场地,节约土地的目标。
8)建筑材料节约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地建筑材料
9)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进行废水处理的湿地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