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
11
2025
0

山东电网改造最新政策?

一、山东电网改造最新政策?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电力生产消费大省,电力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更多挑战。电力改革进入深水区,离不开有效的机制体制保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电力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有关部署,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电力市场化改革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4月初在济南召开的全国电力市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表示,山东省在电力直接交易方面有很多值得其它省份学习的地方:一是在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二是在省内与省外市场电量衔接方面实现了管理创新;三是电力市场开放度高,真正做到了“管必管好、应放尽放”。

  自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山东省积极推进发用电计划放开,市场交易规模逐年扩大,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为实体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用电成本红利,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新增配电网建设。截至今年3月底,省内共有具备交易资格的售电公司949家,全省累计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4774亿千瓦时。今年,山东省预计电力市场化率将达到73%。

  据省能源局刘学军处长介绍,目前山东省制造业行业用电已进入市场电量1330亿千瓦时,占可市场化电量的60%,已具备全面放开参与市场的基础条件。按照全省对发用电计划放开工作规划,积极推进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提高电力市场交易化水平,力争年内具备全面放开经营性行业发用电计划进入市场的能力,预计新增450亿千瓦时市场电量。

  全面放开经营性行业发用电计划,关键在于找出放开边界,厘清公益性、调节性电量构成。山东省将按“管必管好”的原则,加快建立公开透明、严格规范的优先发用电量计划管理机制,积极公布并动态调整风电、光伏、“以热定电”机组、余能发电、合同期内涉外机组等优先发电机组名单和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在电力改革规划中整体预留发电空间,促进可再生能源、核电和余能机组发电全额消纳。海阳核电两台125万千瓦机组,以电网调峰需要作为满负荷运行的边界条件。创新调峰奖励电量政策,按照机组调峰深度和时间进行奖励,激发机组参与低谷调峰的积极性。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将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试点优先发电,一并纳入调峰调频奖励电量,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引导火电机组实施灵活性改造、建设储能项目。落实“以热定电”优先发电计划,通过电力技术监督平台,搭建热电联产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呈现供热量和热电比,确保民生热力稳定供应。

二、什么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即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非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三、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种类?

我是”能源e+“,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可循环再生的能源,这种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相对污染更小、更加清洁。

1. 风能

风能在现代社会中的最佳体现就是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在沿海、高原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实现电力的日常供给,而且清洁无污染。

2.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3. 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光伏板)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4. 潮汐能

潮汐能是指: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第一,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的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5. 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6.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是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

7. 海洋能

海洋能是一种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海风能、海洋热能。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四、电网的未来:提升可再生能源接入与智能化发展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着科技进步。电网,作为电力的输送和分配网络,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那么,未来的电网会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探讨电网的最新发展动态,强调提升可再生能源接入与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

电网发展的背景

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电网承担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使命。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电力系统:最初的电网主要依靠集中发电和线性输送。
  • 区域电网建设: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各国纷纷发展区域电网,促进了电力的跨区域交易。
  • 智能电网的兴起: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电网开始逐渐应用,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各国纷纷提出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的目标。然遇到以下挑战:

  • 波动性和间歇性:如风能和太阳能的产生具有时效性,这给电网运行带来不小挑战。
  • 接入容量不足:很多传统电网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接入。
  • 调度和管理难题:如何合理调度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电网所面临的难题。

智能电网助力可再生能源接入

要攻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难题,智能电网成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智能电网主要有以下优势:

  • 实时监测与调节: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
  • 灵活性提升:电网能够根据实时需求调整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实现平衡。
  • 增强用户参与感:通过智能电表,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用电情况,并参与到电力调度中。

政策与投资支持

在推动电网现代化的过程中,政策与投资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

  • 政府政策支持: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和补贴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的发展。
  • 私人投资吸引:增设投资基金,吸引私人资本参与电网升级与建设。
  • 国际合作:各国充分借鉴成功案例,推动电网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共享。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必将更加多元化与高效化,具体表现在:

  • 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未来电网将逐渐向100%可再生能源目标迈进。
  • 电网与数智技术融合: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可优化电网调度与管理。
  •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电动汽车成为储能的一部分,通过车网互动提升电网灵活性。

结论

发展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是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挑战的重要措施。想要实现电网的现代化,欠缺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还有政策的支持与社会的参与。在未来,电网的发展必将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对电网发展的探讨,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电网的未来趋势,提升节能减排的意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五、再生能源是?

再生能源指的是与自然界可再生循环相比较较稳定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等。这些能源不仅来源可持续,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小,因而也被称为“绿色能源”或“清洁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相比,再生能源更为环保,而且不会像化石能源一样耗尽,可以用于长期的、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再生能源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六、再生能源概念?

再生能源很广,比如风能,太阳能,光能。

七、再生能源特点?

特点是: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是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共性:优于不可再生能源

八、再生能源龙头?

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前二名的再生能源龙头为:

全球锂电龙头,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是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

亿纬锂能,是中国最大的锂原电池供应商,行业领先的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的锂电池制造商

九、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能源行业的热门话题。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智能电网和微电网被认为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也被称为智能电力系统,是一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电力的可靠、高效、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智能电网通过集成先进的通信、传感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它可以监测电网状态、预测负载需求、自动调节供需平衡,并与用户侧的能源设备进行协调。

智能电网还具备分布式能源资源的接入能力,可以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和能效改进措施纳入到电网运行中。

什么是微电网?

微电网是一种小规模的电力分布系统,由分布式电源、负载和能源储备组成,可以独立运行或与主电网连接。

微电网的核心理念是本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它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技术,满足局部区域的电力需求。

与传统的中心化电网相比,微电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它可以在断电情况下自主运行,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还可以将多种能源资源进行协调与集成。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关系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智能电网将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能源管理系统纳入到电网运行中,为微电网的实现和运行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智能电网通过监测和控制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确保微电网能够实现高效的能源管理和供需平衡。

微电网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电网通过本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减少了对传输和配电系统的依赖,降低了网络损耗,提高了电力质量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以及降低碳排放。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这种整合模式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优势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优势,对能源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智能电网和微电网能够更好地集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传输和配电系统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供需平衡更加灵活:智能电网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调控能源供需,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运行。微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能够在局部区域内自主运行和调节供需平衡。
  • 电力质量提升:智能电网和微电网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更稳定、更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善了电力质量。
  • 降低能源成本: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应用可以降低能源供应链的成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价格的竞争性。
  • 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建设能够提高能源系统的抗灾和恢复能力,减少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增强能源安全。

发展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挑战

尽管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优势和潜力巨大,但它们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 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应用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调运行。
  • 投资和运营成本: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 管理和运维难度: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涉及到复杂的能源管理和运维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支持。
  • 政策和监管环境: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的政策和监管环境,为其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发展为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有望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

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冉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