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温监测规范?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就是用于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对气温测定目前国际上有两种标准:摄氏温标(°C)和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是以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观测的气温是指每高出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里的温度表或温度计所读取的温度。
二、海洋监测规范?
请简要说明海洋监测规范是什么?
《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规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
三、可再生能源规范?
1.全文强制,必须严格执行;
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覆盖面广,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内容;
3.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
4.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细化;
5.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原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5%;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65%;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2%;
6.新增温和地区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要求。相比于《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新增温和A区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拓展工业标准适用范围,温和地区工业建筑严格执行;
7.暖通空调系统效率和照明要求全面提升。
四、边坡监测规范?
(1)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监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
(2)锚杆拉力和预应力损失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索),测定锚杆(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3)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3%,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索总数的5%,且均不应少于3根。
(4)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5)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
(6)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2年。
五、建筑变形监测规范?
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时需要遵循的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变形监测规范:
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50026-2016):该规范规定了建筑变形测量的基本规定、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成果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形监测的要求。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368-2005):该规范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形监测的要求。
4.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GB50023-2008):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流程和成果整理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规范规定了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形监测的要求。
6.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GB50323-2012):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倾斜观测的方法、流程和成果整理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对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
在进行建筑变形监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规范,并严格遵守其中的规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深基坑监测规范?
10.3 施工监测
10.3.1 施工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相结合的方法。用于监测的仪器应按测量仪器有关要求定期标定。10.3.2 基坑施工和使用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全监测,对有特殊要求或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工程,应根据基坑现场施工作业计划制定基坑施工安全监测应急预案。10.3.3 施工监测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 2 周边重要建筑沉降。 3 周边建筑物、地面裂缝。 4 支护结构裂缝。 5 坑内外地下水位。 6 地下管线渗漏情况。 7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尚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围护墙或临时开挖边坡面顶部水平位移; 2)围护墙或临时开挖边坡面顶部竖向位移; 3)坑底隆起; 4)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时,主体结构的相关监测。10.3.4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每天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护结构,应包含下列内容: 1)冠梁、腰梁、支撑裂缝及开展情况; 2)围护墙、支撑、立柱变形情况; 3)截水帷幕开裂、渗漏情况; 4)墙后土体裂缝、沉陷或滑移情况; 5)基坑涌土、流砂、管涌情况。 2 施工工况,应包含下列内容: 1)土质条件与勘察报告的一致性情况;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临时边坡、支锚设置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情况;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基坑降水、回灌设施的运转情况; 4)基坑周边超载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情况。 3 周边环境,应包含下列内容: 1)周边管道破损、渗漏情况; 2)周边建筑开裂、裂缝发展情况; 3)周边道路开裂、沉陷情况;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状况; 5)周边公众反映。 4 监测设施,应包含下列内容: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2)监测元件的完好和保护情况; 3)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情况。10.3.5 巡视检查宜以目视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具以及摄像、摄影等手段进行,并应作好巡视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和危险情况,应对照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条文说明10.3 施工监测10.3.3 施工监测的内容充分考虑了施工单位可能提供的技术力量、监测对施工安全的指导意义等因素,施工监测为第三方专业监测的补充,其手段简单、易于操作、灵活性强。 围护墙顶部的侧向及竖向位移的监测除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外,对围护墙平面原始状态为直线段,也可通过在围护墙顶部相邻两角点之间弹直线的方法来反映开挖过程中各部位的相对变位情况。 围护墙、混凝土支撑或地面的裂缝可通过设置石膏饼的方法了解裂缝的发展状态。 当利用主体结构作为支护体系的一部分时,应加强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变形和裂缝观测。10.3.4 巡查工作应具有连贯性,由专人负责。巡查任务应落实到人,开挖前应就本工程的环境特征、围护形式、重大危险源、施工工况等进行详细的交底,明确巡查的重点;开挖过程中,通过巡查了解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状况,重要部位持续跟踪,前后对比分析发展状况,应定期汇报巡查成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研究对策,及时处置。
七、采空区地表监测规范?
1. 有规范2. 由于采空区地表监测对于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些规范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监测参数的确定、监测频率的安排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 此外,还涉及到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报告和汇总等内容。通过遵循规范,可以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矿山的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支持。
八、大坝安全监测规范?
SL 551-2012是关于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方面的国家水利行业强制标准。该标准的具体编号及名称为:SL 551-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中的1级、2级、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安全监测。4级、5级碾压式土石坝以及其他类型的土石坝的安全监测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监测范围,包括土石坝的坝体、坝基、坝端和与坝的安全有直接关系的输泄水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对土石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
九、锅炉废气监测规范?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十、港口环保监测规范?
港口码头要做到环保设施建好、管好、运行好。指导港口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港口码头特点,实施港口码头环境保护分类指导,加强港口码头生态环境风险的管控。
督促港口企业加强码头自身污染防治设施的配置,确保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