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柘城县读音?
1、柘城拼音:zhè chéng。
2、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济河中下游,东北与睢阳区相接,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与周口市太康县相邻 。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县治历史,这里是华夏朱氏、胡氏、陈氏宗亲发祥的根脉。境内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文物古迹。
二、柘城县在哪?
柘城,一片厚积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柘城,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春来八面、风生水起的时代大腾越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城。 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秦置柘县,隋改柘城县。柘城县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东平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人商业发祥圣地商丘市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6200。行政区划代码:411424。区号:0370。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20.7毫米,无霜期217天。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2个农场,1个林场,1660个自然村,49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3941个村民小组。全县161900户,人口92.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5024户,69.5万多人;非农业人口6953户,2.8万多人。有汉、回、黎、土藏、壮、满7个民族。汉族71.3万多人,其他民族1.1万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0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柘城县辖7个镇、14个乡:城关镇、安平镇、起台镇、慈圣镇、胡襄镇、远襄镇、陈青集镇;惠济乡、邵园乡、李原乡、张桥乡、梁庄乡、伯岗乡、岗王乡、申桥乡、牛城乡、皇集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洪恩乡。2005年,柘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铁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安平镇管辖,安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尚寨乡、小吴乡,新设置惠济乡,辖原尚寨乡、小吴乡的行政区域,惠济乡人民政府驻原小吴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吴村。 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47365 安平镇 38333 起台镇 42256 胡襄镇 40627 慈圣镇 48187 陈青集镇 42012 远襄镇 39766 邵元乡 34572 张桥乡 36314 梁庄乡 40279 洪恩乡 30217 老王集乡 35315 大仵乡 38247 马集乡 32373 牛城乡 42761 尚寨乡 23547 小吴乡 21387 伯岗乡 45739 岗王乡 51199 申桥乡 45846 李原乡 43202 皇集乡 35315 铁关乡 2167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三、柘城县的传说?
回答了,柘城这个古老的地方,在远古的时候曾经居住过伏羲氏、朱襄氏这些古老的氏族。春秋时,柘城是陈国的领地。秦朝设柘县,因县城内有柘沟得名。有一段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柘城只是个村庄,凶恶的庄主和他的五亲六故霸占着四周所有的土地,百姓们只好卖身为奴,没天没夜地为他们种地。有一年,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地上裂的口子都能伸进去拳头,庄稼颗粒不收。可庄主们还是逼迫百姓交租纳赋,不知逼死了多少人。有一天,玉皇大帝微服出访,下察民情,见柘城附近田地荒芜,饿殍遍地,不禁怒发冲冠,当即遣下一名天将,扮成白胡子老头儿,劝说人们逃离此地。次日正准备呼风唤雨,淹死庄主等一帮恶人,可转念一想,或许还有善良百姓在此,不能伤害。于是,叫过来二郎神吩咐一番,自回天庭。二郎神奉玉帝旨意,装扮成卖油翁下界察看,见庄上除了庄主一帮人,已不见其他人,正欲收拾行装归返,见一小童前来打油,二郎神忙问小童:“孩儿,你家居你处?”小孩回答:“前面那间草屋就是俺家。”二郎神又问:“庄上除了庄主那帮人外可还有人?”小孩说:“只剩下我和奶奶了。”“好!”二郎神接过铜钱打了油说:“快回去吧!”小童掂着油瓶,低头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老翁已无踪影。小童回到家里,见有病卧床不起的奶奶容光焕发,走下床来,小童又惊又喜,一头扑到奶奶的怀里。就在这时候,忽听一声巨响,震得茅屋上灰土象雨一样落了下来,脚下边的大地也震得上下颤抖。祖孙二人赶快步出屋门,只听见庄主的大院子里一片哭声、喊声、吵嚷声、呼救声……,再过一会儿,庄子两边的地面渐渐下沉,大水滔滔,庄主们和他们的宅院渐渐陷入地下。老太婆仰面慨叹:“上天有眼,上天有眼哪!”而后,用颤抖的手拉着小孙子,朝着北斗星那边走去。因为“陷下去”,豫东都叫做“蛰”。后人找不到恰当的同音字来表示下陷的意思,于是就用“柘”字代替,把古代下陷的这个地方叫“柘城”。
四、柘城县的来历?
“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
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
上古之时,炎帝朱襄氏部族曾在此定居并建都,夏称“株野”,商名“秋地”。
秦时筑城设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得名“柘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定名为“柘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
五、河南柘城县特产?
河南柘城县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柘城县的特产:
1. 柘城牛筋面:柘城牛筋面是柘城县的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面食。其制作工艺独特,口感筋道,味道鲜美。
2. 柘城板栗:柘城县盛产板栗,其板栗个大、皮薄、肉质细腻、香甜可口,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之一。
3. 柘城香瓜:柘城县的香瓜具有肉质饱满、口感香甜、水分充足的特点,是当地的特色水果之一。
4. 柘城大葱:柘城县的大葱具有葱白粗壮、葱香浓郁的特点,是当地的特色蔬菜之一。
以上就是柘城县的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什么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即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非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七、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种类?
我是”能源e+“,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可循环再生的能源,这种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相对污染更小、更加清洁。
1. 风能
风能在现代社会中的最佳体现就是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在沿海、高原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实现电力的日常供给,而且清洁无污染。
2.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3. 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光伏板)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4. 潮汐能
潮汐能是指: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第一,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的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5. 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6.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是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
7. 海洋能
海洋能是一种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海风能、海洋热能。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八、再生能源是?
再生能源指的是与自然界可再生循环相比较较稳定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等。这些能源不仅来源可持续,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小,因而也被称为“绿色能源”或“清洁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相比,再生能源更为环保,而且不会像化石能源一样耗尽,可以用于长期的、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再生能源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九、再生能源概念?
再生能源很广,比如风能,太阳能,光能。
十、再生能源特点?
特点是: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是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共性:优于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