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山最大的产业?
要说佛山最大的产业我觉得第一应该是家电!特别是顺德家电!有句话叫:全球家电看中国,中国家电看广东,广东家电看顺德!
美的,格兰仕,万和,万家乐,海信科龙,等等这些品牌都是国内国际响当当的品牌!我们家里用的家电几乎涵盖整个顺德!还有家具,陶瓷,酱油,服装,照明,铝型材,水管等等都是佛山数一数二的产业!
二、老挝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老挝是中南半岛上唯一只有山、不靠海的内陆国家,在上世纪中叶之前,连年战乱使老挝经济瘫痪,百姓穷困潦倒,整个国家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林木资源出口。在老挝北部的山区,特别是丰沙里省周边有着无边的原始森林,过去的几十年里,老挝的主要外汇收入皆依靠木材(红木为主)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之后再转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近些年,老挝政府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单纯靠资源输出改变国家经济低迷状况是不现实的,哪怕有再多的树木资源,也会有伐尽的一天!于是,在90年代初,老挝向全世界开放了旅游资源,后又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这个唯一没有海的东南亚国家反而一跃成了区域旅游强国。
从2010年开始,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每年都要接待超过450万的外国度假观光客,其旅游业地位和收入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以至于旅游业如今已经成为了老挝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功臣”,则正是其北部城市——琅勃拉邦!
1995年,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那时起,琅勃拉邦开始打造“世界度假天堂”的招牌。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仍可看到关于琅勃拉邦的评价——“琅勃拉邦城区保存完好的景观(指众多佛教建筑和法式别墅)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传统独特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然而,网站也提出了一些担忧,“由于该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压力,旅游业(指游客量增加)可能会成为这座古城的首要威胁……”
这绝对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担忧,但小城要更好的生存,就要有所包容和牺牲,乐观的预见,或许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更有能力反哺小城文化和古代遗产的保护。不可否认,琅勃拉邦如今真的是老挝各地区最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没有之一,就连首都万象也无法与之相比!毕竟,每年近500万的外国游客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已经上升到提振国家经济的高度,这足以证明一切!
在近十年的境外自驾游过程中,我曾五次到过老挝,且每一次都会去琅勃拉邦打卡:从最初那个默默无闻的宁静内陆小城,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旅游服务设施,再到蜚声全球的著名度假胜地,我亲眼见证了琅勃拉邦的变化,也真切感受到了“老挝神话”的最终实现。
琅勃拉邦如泰国清迈一样,也是一个可以唤起人们对古老文化、佛教文化和浪漫情怀的宁静小城,时间仿佛会在这里停滞不前。由于当地的民风纯朴,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完好,更没有过分商业化的人情世故,因而它也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传统与殖民风格最完整的城市,甚至还被著名旅游杂志形容成“旅行者的香格里拉”!
历史上的琅勃拉邦作为古老澜沧王国的国都存在了200多年,即使在老挝独立后定都万象的初期阶段(1945年~1975年)的30年里,琅勃拉邦仍然具有王都那至高无上的地位。小城被茂密的山峦紧紧围绕,湄公河(MekongRiver)和南康河(NamKhan)在这里交汇。自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之后,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了当时民智未开的宁静小城,如今我们在琅勃拉邦小城里所看到的法式别墅建筑,也多建于那时。
琅勃拉邦是东南亚的佛教中心,漫步在佛音入耳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和佛塔(仅在市区内就有30多处寺庙),而当地居民也笃信佛教,人人都有一颗向佛之心,日行慈悲之事,是名副其实的“佛都”。我们随意走进一处寺庙,与管理人员交谈。对方行合十礼,微笑着回答我们的询问。据说,琅勃拉邦现有10万多一点固定人口,其中包括近2000位和尚。僧人们日常接受居民的供养,同时也为当地人尽佛家之能事。
在琅勃拉邦的几十座寺庙里,香通寺的名气最大,地位最高,游客也是最多的。这处寺庙建于1560年,直到1975年,一直都是老挝皇室的私有财产。寺庙的主殿是琅勃拉邦寺庙的经典风格,美观大气,庄重肃穆;另外,在寺院的深处还有一座12米高,装饰奢华的葬仪礼堂,内有用金色龙头装饰的御制灵车和王室骨灰金瓶。
王宫博物馆也是大多数外国游客必到的参观之地,内藏有一批极为珍贵的宗教物品和众多高价值古董,这里曾是王室起居生活之所。特别是这里供奉着一尊名为“勃拉邦”的佛像(属老挝的国宝),非常值得一看。据说,正是有了这尊佛,才诞生了如今的小城“琅勃拉邦”之名(1560年起)!
每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琅勃拉邦街头就会出现一道非常特别的风景——几十上百一队,身着橙色僧袍的大小和尚开始沿街化缘,每条街道一侧都有许多市民恭敬跪倒路边,双手奉上糯米食粮和水果。这就是旅行者们最热衷体验的当地特色项目——琅勃拉邦布施!
能够选择去琅勃拉邦的游客,大部分是向往那种宁静和淳朴生活。游客在这里可以骑着自行车在老城闲逛寺庙,或乘船沿湄公河观光,或是包车去光西瀑布避暑,亦或是登上普西山欣赏古城和落日风景,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去琅勃拉邦小住几天呢?Tips:琅勃拉邦推荐购买之物:夜市出售的色彩鲜艳的披肩,老挝咖啡,木雕纪念品和和特色小吃等。
三、印度最大产业?
印度最大的产业是服务业,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
四、印尼最大产业?
印度尼西亚三大产业是汽车业、重工业和旅游业。
印尼位于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境内拥有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等海上交通要道,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谷物,远东地区的工业产品都要经过这些地方。
五、广州最大产业?
广州的10大支柱产业主要是房地产业,金融业,装修建材业,家具业,卫浴洁具业,家电业,科技数码,鞋帽,服装,箱包,化妆品,装饰品,食品饮料行业。
房地产业当然是排在第1位的,她的经济体量大,而且能够带动上下夜的产业流通,会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的。
六、乌克兰最大产业?
乌克兰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煤、铁是乌克兰最重要的工业支柱,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全苏第二大煤炭、钢铁生产基地。
乌克兰基辅特色产业
连年的经济下滑对乌克兰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欧洲众多国家当中,乌克兰人外出“打工”的比例非常高,主要流向的地区也是瑞典和荷兰这类社会福利水平非常高的北欧国家。
受经济条件差的影响,乌克兰本地的房价倒是很便宜。即使在相对最发达的首都基辅,这里的房子每平米均价折合人民币大概也只有一万左右。
如果是地理位置偏远一点的乡下,人们更倾向于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木屋。
但乌克兰也并非全无优势,在欧洲乌克兰的国土面积排名第二,仅次于自己的老邻居俄罗斯。农业算是乌克兰的基础产业,在乌克兰的平原上,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肥沃的黑土,盛产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为欧洲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
其次乌克兰的森林覆盖率也非常高,还有自己的天然牧场,养殖业发展得也算不错。牛羊肉的价格对于工资水平不高的当地人来说,消费起来基本没什么负担。
七、山东最大产业?
山东的主要产业:
一、农业:
山东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山东不仅栽培植物、饲养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二、工业
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此外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重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重点工矿业企业有齐鲁石化、山东电力、山东钢铁、山东海化、胜利油田、兖矿集团、中国铝业山东铝厂、南山集团、晨鸣纸业等。
八、上海最大产业?
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是0.3:29.8:69.9。毫无疑问,服务业成为了上海最大的产业。当然,一二三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合。
九、日本最大产业是第几产业?
汽车产业、数字媒体产业、动漫产业、航运业、家用电器产业等。
1、汽车产业 日本汽车制造业始于吉田真太郎,1904 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现五十铃汽车公司),3 年后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 号”。 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情形不亚于80年代的中国。出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至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一百多个年头。
2、数字媒体产业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开放式的平台,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网站美工和创意设计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3、动漫产业 日本动画产业(Anime),是动漫产业中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说,它是指围绕着动画这个价值中心,由各个产业部门本身以及产业部门的各个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领域。这个词组由三个关键词组成:日本、动画和产业。
4、航运业 日本海运株式会社(现为商船三井株式会社)是世界最大、最多元化、最有实力的航运公司之一。1995年在青岛设立办事处,2003年变更为分公司。主要为商船三井自有或经营的船舶提供包括揽货、签发提单、收取和汇寄运费等服务。
5、家用电器产业 日本工业,是指日本的工业产业。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构成了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 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工业区。日本的工业分布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主要的工业城市有东京、大阪、神户等。
十、中国最大的国内产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是服务业快速成长的70年。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服务业风雨砥砺七十载 新时代踏浪潮头领航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报告显示,从1952年至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195亿元扩大到4695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速达8.4%,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服务业贡献6成经济增长
70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经济增长、就业、外贸、外资等方面发挥着“稳定器”作用。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服务业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报告显示,1978年底,服务业对当年GDP贡献率仅为28.4%,低于第二产业33.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居民、政府等各部门对服务业需求日益旺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1978至2018年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提升了31.3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对GDP贡献率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接近改革开放40年增幅的一半,2018年达到59.7%,高出第二产业23.6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挥“蓄水池”作用,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底,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35938万人,比重达到46.3%,成为我国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从吸引外资能力看,2001年以前,外商主要投资于制造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对外资的限制进一步放开,投资于服务业的外资比例大幅上升。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中,服务业仅占24.7%,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018年达到68.1%,服务业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领域。
京沪服务业比重接近发达国家
从门类简单、地区差异低、单一公有制,向门类齐全,区域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70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日趋协调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时间回溯到1952年,服务业各部门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总和接近6成,构成服务业主体。如今,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纷纷依托新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订餐、网上零售等新业务新商业模式。2015至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7.8%、28.8%;2018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8.4%。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地域集聚和行业集聚趋势初步显现。2018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绝对额位列全国前6位,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5成。其中,北京、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81%和69.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掀起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潮,“放管服”改革优化了营商环境。据工商和税务部门数据显示,2018年,服务业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接近1.5万家,全年服务业新登记注册企业占工商新登记注册企业的比重接近8成。
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8.3亿人
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后,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快速成长。到了2008年,随着智能手机以及3G、4G通讯网络的推广普及,互联网开始迅速渗透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从商场购物到网络购物,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从私人占有到共享商品,数字化发展激发了消费活力。
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8.3亿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2部/百人,分别是2008年的2.8倍和2.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与国民经济各行业融合发展态势正在加速成形,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模式。
2012至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从11929亿元增长到32431亿元。2014至2018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2.8%和21.2%,远超规模以上服务业11.1%的年均增速。
“幸福产业”迈入蓬勃发展期,助推公共服务量质齐升。70年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9万所,其中普通高校2663所,是1949年的13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床位840万张,分别是1949年的272倍和98.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