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税费名词解释?
法定税费 指税收和费用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费是指国家机关向有关当事人提供某种特定劳务或服务,按规定收取的一种费用。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二、权力法定原则名词解释?
“权力法定”原则:
这里的权力,是指国家公权力。一切公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也就是“依法享有和使用权力”“越权无效”“法无授权不可为”。
权力法定要求公权力机关慎重对待手中权力。现实中,个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乃至领导干部缺乏这一理念,以为自己“上管天,下管地, 中间还要管空气”,甚至认为“法律没有禁止的,行政机关就可以做”。当前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犯罪往往与此有关。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行政人员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这件事有法律规定吗?可以做吗?”这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及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
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名词解释?
可再生能源发电指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能源,这种能源是可以再生的,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来发电。一般是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等。
四、法定准备金名词解释?
法定准备金是“任意准备金”的对称。
是指保险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令规定必须提存的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的形式一般分为未满期保费准备金和赔款准备金两种。
此外,根据保险业务的性质,还须另外提存各项责任准备金,用以赔付各项确定赔偿或预期应予赔偿的赔款。
我国 《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法定准备金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和总准备金。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数额为当年自留保险费的50%,人身保险准备金的数额为当年自留保险费的50%、总准备金的数额为当年交纳各种税款、扣除规定的提留后的全部盈余
五、法定继续的同一制名词解释?
法定继承同一制:也称法定继承单一制,是指不管遗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继承关系作为一个整体适用同一冲突规范所指定的准据法,通常为被继承人的属人法(本国法或住所地法)。
该制度以罗马法中的总括继承为理论基础,为不少国家的立法所采用。1988年海牙《死亡人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就采用了同一制。该公约第3条规定:继承受死者死亡时有惯常居所且为其国民的那个国家的法律支配;同时,继承也受死者死亡时有惯常居所不少于5年的那个国家的法律支配,但在例外情况下,如果死者死亡时明显与他的国籍所属国有更密切的联系,则适用那个国家的法律;在其他情况下,继承受死者死亡时的本国法支配,除非死者死亡时明显与另一国有更密切的联系(在此情况下,适用另一国的法律)。采用同一制简单方便,但如果死者属人法与遗产所在地法不同时,会发生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遗产所在地的国际私法采用区别制时,根据属人法作出的判决有可能在不动产所在地国得不到承认与执行。
六、农村资源名词解释?
农村资源本来这个词属于广义,没有污染的土地河流,还有森林,民风民俗,地质地貌,特产,药材,山货,山水,小道 农家院,家禽家畜等等。今天所说的农村资源包括乡土情意,商机,最大的是土地资源,属于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
七、农村路专业名词?
通乡,通村
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也有部门认为“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农村公路就是指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还有一些省市根据本地的农村公路现状给农村公路下了不同的定义,不少地区将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通村公路也归为农村公路类。一般属于四级公路,单车道加若干错车道。
八、农村信息名词解释?
农村信息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
农村信息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
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农村信息包括了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又包含在原始社会发展到资本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九、农村是部落的名词?
这是两种概念. 部落大都指原住民(高山族)群居地方.而农村就是指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
在台湾较没什麼张家村,李家集这类姓氏集体居住村落,较有的是苗栗新竹等客家人较多区域.
一般指的原住民部落也大都是居住在台湾高山区域附近,交通较不便利。
十、农村扶贫名词解释?
1.贫困户:是指农户年人均收入,根据2010年不变价而低于2300元,或经当地县(区)乡村根据户申请、“二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要求而纳入的农村困难农户。
2.低保户:因残疾或疾病符合国家标准,住房或收入低于全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3.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指依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简称"五保"。
4.两不愁、三保障:是对贫困户脱贫的要求,即在收入过线的基础上,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5.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6.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7.四项清单: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