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分类的原则有哪些?
垃圾分类应坚持的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分而用之;2、因地制宜;3、自觉自治;4、减排补贴,超排惩罚;5、捆绑服务,注重绩效。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回收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目前最有效的科学管理方式之一。目的是为了利用现有的生产水平,将丢弃物物按品类处理,将有效物质和能量利用起来,将无用垃圾填埋起来。这样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分而用之:
目的: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分类就是要提高物质利用比例,减少焚烧、填埋处理量。如果没有后续利用能力,分类便失去意义。
2、因地制宜:
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部相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向公众提供便捷适用的软、硬件设施,起到便民、引导公众正确分类的作用。
3、自觉自治:
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4、减排补贴,超排惩罚: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5、捆绑服务,注重绩效: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要解决这个问题。
%E5%9E%83%E5%9C%BE%E5%88%86%E7%B1%BB
二、垃圾分类全民活动日是哪一天?
6月11日。
三、垃圾分类的便利之处
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下:
1、节约资源、减少占地(一些生活垃圾中又不容易分解的物质)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中含有有毒物质等)
3、变废为宝(有部分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例如易拉罐)
4、减少危害
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四、小学举行了哪些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
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降解,什么是不能回收利用就可以了。可以告诉身边的人他们学会的知识,不要刻意让孩子们上街去捡拾垃圾来分类。
五、中班下册垃圾怎样分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初步掌握生活垃圾分类。
2. 懂得垃圾可以利用,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垃圾桶(分别贴上标志)、生活垃圾若干
2.有关录像
3.手套、小猴木偶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垃圾的污染
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比较邋遢市和清洁市。
提问:
1.你喜欢住在哪座城市?为什么?
2.如果你在邋遢市感觉怎样?
3.怎样使邋遢市变成清洁市呢?
(二)认识垃圾分类标志,进行分类
小猴在邋遢市开了垃圾回收站。
1.猜猜垃圾桶上标志是什么意思?(幼儿讨论)
2.尝试第一次分类。
3.讲解标志意思,尝试第二次分类。
(三)了解垃圾回收利用
1.这些回收的垃圾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来?还能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
2.播放录像,边讲故事《聪明的小猴》,观看垃圾的回收利用。
简单小结
(四)活动延伸
我们班也来开一个垃圾回收站吧!
一起开展垃圾分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