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分类对保持社区环境有什么作用
河南的一位读者来信问:前几天我们社区居委会给社区的全体居民写了一封信,倡议大家为了保持社区环境的美好,实行垃圾分类。对此,有的邻居认为这样做太麻烦,又不知道有什么意义;而大部分邻居都是支持的,但缺乏相关的知识,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在保持社区环境中的作用。答:社区环境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消费者远远多于生产者,自我调节的能力不强,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环境本身的消化容量十分有限,因此,优化社区环境的重点之一就是对垃圾的处理。如果对这些垃圾处置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社区的环境,因此,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些垃圾关系着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垃圾分类是人类科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代替旧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百利而无一害。垃圾分类可以避免垃圾中有害成分污染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物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避免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可以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垃圾分类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共同举措,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垃圾分类,要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居住区开始。一个人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职务,都是一个社区的居民。
二、对于调查小区垃圾分类问题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
应该清楚,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成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仅就垃圾分类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还远不能与西方国家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还是在软件上,即在于政府和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上,在于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真细致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上.由此引申开来,只有大家都具有环保意识,摒弃嫌麻烦的想法,才有可能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环节有效进行.应该大力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通过讲座,晚会,志愿者服务等社区宣传活动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显示政府对其的重视,并且告知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及相关环境知识才能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回收利用的有效手段.
2、投放相应的家庭分类垃圾箱
社区里的垃圾分类箱要有,社区每个居民家里也要有相应的分类设施.如果环卫部门不能想到这一点,垃圾分类则可能出师不利.在法国,根据政府强制规定,家家必须统一购置分类垃圾桶,又如在德国,垃圾公司一般会给居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大约三到四个,并发放小册子,详细注明应该怎样分拣生活垃圾,怎样把不同的垃圾分别放到不同颜色的桶里.而在中国的家庭里,都是一个塑料袋解决日常生活产生的所有垃圾.居民家里的垃圾分类设施是关系到一个城市垃圾分类能否成功的关键,完善的居民垃圾分类箱设施,可以促进居民更好更有效地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真正实现在源头环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完善垃圾分类运输环节
通过了解,绝大部分社区居民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远远不高.除了居民习惯尚未养成,这也与垃圾分拣、收运作业不规范有关.居民将垃圾一袋袋分类投放,却看到环卫工人一股脑将垃圾混装上车,致使本已分类收集的垃圾,又混合运输.分类运输环节上的断层挫伤了居民分类投交生活垃圾的积极性.因此,垃圾运输车也应得到监管,政府部门应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作业规范,落实专用车辆负责垃圾分类的运输处置,确保分类垃圾分类运输,实现进入末端处置设施的生活垃圾明显减少,资源利用率提高.
4、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
我们发现,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垃圾混放的情况非常普遍.可见,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处于重宣传、轻效果的阶段.如果要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在美国,为督促居民回收,纽约市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清洁工人来运垃圾时,先查看住户扔出的普通垃圾中是否有可回收的纸张,塑料等物.若发现,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严重警告,第三次,则对房主处以数百美元以上的罚款.培养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要求居民一方面要克服旧习惯的惯性动力,另一方面又要协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对许多人而言绝非易事.各区政府要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与配套举措,分类收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不自觉将垃圾分类,就要受到舆论谴责和经济处罚,以此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使垃圾分类工作水到渠成,形成良性循环.
垃圾分类不是只摆个箱子就能解决的,政府应在垃圾分类上加大投入,这种投入包括政策引导、技术研究、运输体系的完善,更应在经济上进行投入,比如以政府购买的形式促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达到垃圾源头减量,增加补贴力度,支持垃圾分类企业、回收企业的发展.
三、为什么说居委会在促进垃圾分类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居委会是一个带头的作用,而且居委会也是一个以管理为主的组织,而垃圾分类时加上居委会的管理无疑是打了一个强心针,让居民能够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
四、垃圾分类有什么作用 提高陈腐垃圾治理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一、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意义: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的要求,分离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
1、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2、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3、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普及环保与垃圾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二、提高陈腐垃圾治理效率的途径
1、政府引导,广泛吸收社会公众参与
公众是垃圾的产生者、排放者和受益者,自然也是垃圾治理的主体。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外包,还是社会组织主导下的社会自治,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自觉自愿行动,离不开企业参与和社会化运作。除此之外,社区组织负有发动、组织社区内公众参与垃圾治理活动的责任与义务,行业协会也负有发动、组织、监督业内相关单位参与垃圾治理活动的责任与义务 。
2、强调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性
产品生产者、垃圾排放者和处理者既是垃圾产生与排放的源头,又是垃圾治理的需求者或受益者。由此可见,虽然社会各利益相关方有一定的分工,但身份与作用界限具有一定的交集和模糊性,彼此相互依赖与互动。尤其当垃圾治理的环境容量与服务型产品的生产、消费与购买分配相分离时,更需要处理者、消费者与分配者之间进行协调和互相监督,确保程序与实体的公平性 。
此外,垃圾治理存在市场失灵、社会失灵和行政失当等问题,既需要政府引导社会来遵循市场导向,遏制市场失灵与社会失灵,也需要社会监督政府,避免行政失当 。
3、依赖社会自主自治网络体系
垃圾治理注重社会自我管理和自主自治,应建立健全社会自主自治网络体系。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并依法行政,遵循市场导向,引导社会自我管理与自主自治,以均衡需求与供给、社会成本与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其治理也应该实行区域自治和行业自治。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区域自治的基本方式就是社区自治。通过自主组织和集体选择,可以建立利益与矛盾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作用,确保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自治,提供公开、公平、公正、优质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