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
07
2025
0

有关绿色营销

有关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的主要特点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这种营销活动的主要特征是:

(1)提倡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产品,近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其真正内涵。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过程、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具体而言:

就是在设计时,考虑到资源与能源的保护与利用;

生产中,要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有益于公众健康;

在废弃阶段,应考虑产品的易于回收和处置。

总之,它重视资源回收利用和产品的环境性能,不但要求尽可能地将污染消除在生产阶段,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提倡绿色消费意识。进行以绿色产品为主要标志的市场开拓。营造绿色消费的群体意识。创造绿色消费的宏观环境。促销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文化。

这种绿色消费意识,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这种绿色营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实行绿色促销策略

由于绿色营销对企业提出了环保的要求。因此,促使企业的促销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企业的注意力将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在营销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上来。因此,企业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代价。不能以损坏或损害环境,来达到企业赢利的目的。

目前,绿色的浪潮席卷全球。绿色消费意识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同。一项调查显示,75%以上的美国人、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商品时考虑环境问题,有40%的欧洲人愿意购买绿色食品。

因此,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来自消费者的压力,都说明:企业必须贯彻绿色营销的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孟山都公司,曾是“全球500强”榜上有名的化工企业。但一度曾因浪费资源,不断遭到公众的指责,企业的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该公司的董事长鲍勃.夏当罗认识到绿色营销“它包含着冷静的、理性的商业逻辑。”立即转变发展战略,开发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我国的企业界也在绿色浪潮的感召下,纷纷制定绿色营销计划。如家电行业的“新飞”和“海尔”都已经在实施绿色工程。上海市目前以各种方式展开绿色营销的商家已占全市的50%以上,从百货商店到连锁超市,从快餐店到宾馆旅店,绿色营销已热遍申城。

绿色营销工程由点到面迅速普及,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大型超市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了长期使用的马夹袋,快餐店用纸质容器代替了泡沫塑料,饭店取消了一次性筷子,一些采用节能型冷却塔、冷冻机组进行废热回收,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开支。

(3)采用绿色标志

采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其产生于“利于环境”的思想,该思想是西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环保主义者提倡进行利于环境的消费,从最早的废旧电池回收,到自备购物袋,开始只是约束消费者自身的购物、消费行为。后来有识之士认识到生产过程涉及环节众多,因此更要进行环保监控。于是,诸如“绿色标志”就成为衡量生产企业环保生产的标准。

我国现行的绿色标志,是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标准(也称技术要求)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但是,近几年,许多生产厂商抓住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鉴别能力不强的特点,纷纷标榜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环保先锋”。目前市面的假“绿色”产品在建筑装饰、家电、日用化工等行业表现得已最为突出。假绿色产品充斥市场,严重阻碍了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我国绿色消费事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怎样比较材料的韧性呀?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韧性,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材料的韧性不同的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教学难点】认识到所有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韧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共8组):

1. 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各一根

2. 50克钩码12个。

3. 重物一块

老师:上述材料一套,银光棒和泡沫条各一根。

【教材设计】

材料一般是指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状的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

韧性是材料的一种性质,但许多材料都不只具备一种性质,而是同时具备多种性质,例如钢除了具有韧性以外,还有很强的硬度。书上设计的实验是分别伸出5厘米、10厘米、15厘米,这样记录单上所填结果如果纵向比较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材料伸出得越长它的韧性就越强吗?这样的实验使学生认为材料不同点韧性不一样,事实上每一种材料的每一部分韧性都是一样的。另外如果仅用书上的方法完成实验,学生就会误认为钢的韧性很差。所以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就固定长度,改变重量,渗透韧性是有限度的这一知识点。

三年级的学生才接触到科学课,重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但这个实验看似简单,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精确的测量出直尺弯曲了多少厘米,操作起来有较大困难。特别是在读数时,学生要花很长的时间,且缺乏准确性。所以老师就对实验方法,以及如何填写实验现象进行了指导,并要求学生只看弯曲的程度,记录顺序,这样学生操作实验就要简单些。

【教学过程】

一、 韧性的认识

(一) 激趣引入

1. 比一比谁先把两根材料折断。

2. 师组织汇报,介绍什么是韧性。

材料能够弯曲变形,但是却不会断裂。我们就把这种材料受力后能变形,但不断裂的性质叫做韧性。(师板书:韧性 能变形 不断裂 )

3. 揭示课题:不同的材料它的韧性相同吗?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研究不同材料的韧性。(板书:比较)

二、比较不同材料的韧性

1. (老师出示四种材料:铁片、木条 卡纸条 塑料条)这四种材料哪一种的韧性更好呢?猜猜看!你们能想到一种比较的办法吗?小组讨论。

2. 生汇报想到的办法。

3.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

哪种方法更科学。在做科学实验时,为了做到更科学、更公平地比较几种材料的韧性,我们就必须控制这些材料的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这四种材料,他们有哪些地方相同?(生回答:长度、宽度、厚度、形状等)那我们就可以比较这几种材料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谁的韧性更强一些?我们就来做个比较实验。(显示实验步骤: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分别伸出桌面15厘米,用重物压住。先在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挂上1个相同的钩码,看看它们弯下去了多少,把弯曲程度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再挂2个、3个钩码,记录下弯曲的程度。)老师同时讲解实验步骤。提出注意事项。

4. 交流实验结果。

5.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这四种材料谁的弯曲度比较大呢?谁的韧性更强?还发现了什么?

6. 师小结:

三、认识塑料

1.师介绍: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材料的韧性,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的材料它们的韧性也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就常常利用材料的不同韧性这个特点来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其中塑料是一种韧性比较强的材料,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成的?想一想这些物品用塑料来做有什么优点?

3. 引导学生认识塑料除了韧性这一特点外,还具有不导电、防锈、传热慢等特点。

四、塑料的循环使用

1.关于塑料你还了解些什么呢?(了解塑料不易被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塑料循环使用的过程。)

2. 看科学书第53页,你又知道了什么?

3.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塑料更深的了解,塑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对我们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得少用塑料制品。另外通过研究现在已经生产出来了可降解的塑料,希望同学们以后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