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
02
2025
0

做一次性餐具好做吗,怎么样?

一、做一次性餐具好做吗,怎么样?

这年代做什么都不容易,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会做成,熟悉了自然就好做了。

二、常年吃用快餐盒子(白色泡沫)装的快餐,会不会得什么病,或者对身体不好?

现今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并不是全都符合国家标准,长期使用不合格的餐盒是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的,自备饭盒才是首选。

发泡塑料餐盒仍广为使用

2001年5月发布了130号令《关于餐饮行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的通知》,这一白色污染源终于面临被封杀。但事实上,发泡餐盒在餐饮市场上仍是屡见不鲜,一些小商贩贪图其价格的低廉,仍旧贩卖或购买后使用。记者采访了在校生小刘,她表示平时中午多是在街上买盒饭、炒面、炒饭类食物,大多用的都是发泡餐盒,自己虽然知道发泡餐盒不好,但是不会因餐盒的问题来决定购买与否。可见,发泡餐盒还不能被称为旧时代。郭玉花副教授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又被称为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快餐盒。其中降解发泡塑料快餐盒所用的原料聚苯乙烯及发泡剂、光敏剂等原辅材料对人体的有害隐患不容低估。用聚苯乙烯做原料,其制品中的游离单体苯乙烯若受热释放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肾脏、肝脏都有一定危害,甚至致癌,因此若长期使用会增加患病危险。

可降解餐盒不一定都合格

那么标有“可降解”字样的餐盒就一定可降解?就是卫生的、安全的?其实不然,记者从多方了解,现市面上的可降解餐盒的类型多种多样,价格也是差异不小,从每个8分钱的到3角钱的,足有两三倍之多。问到商家也都称餐盒的样子差不多,都标有“可降解”字样,他们也并不知道差异在哪。郭玉花副教授分析,价格相差如此之多很可能是原料的问题。在可降解餐盒的制作过程中,都是需要加入助剂的,例如成型剂、耐水剂、上胶剂等。标准的餐盒应该选取无毒、无任何副作用的化学助剂,如果添加的是一些工业试剂,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效用,在成本价格上降低了,但是却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有些商家更可能为谋得利益,无视国家规定,以次充好,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工业级碳酸钙、石蜡等物质,甚至添加不正规来源的废塑料,若长期使用则易形成消化不良、胆结石、肾结石,严重的会致使重金属中毒、神经中枢系统紊乱,危害人体造血系统,诱发器官癌变。

肉眼看餐盒质量

-颜色大多数人会认为白色的餐盒才是干净的,卫生的,但可降解餐盒却不是这样。一般的可降解餐盒是选用纸或植物作为原材料,而它们本身的颜色都不是白色的,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也都经过了漂白。像淀粉制成的餐盒就会发灰色,其他类的餐盒颜色也稍深,不是纯正的白色,一些合格餐盒也可能为了加强美观性,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可食用的助剂。

-气味一些劣质餐盒本身会带有一定的刺鼻气味,这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有害的化学试剂或工业添加剂。

-质地合格的餐盒本身会带有一定的“韧性”,不会很脆、一捅就破,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

专家提醒

1.平时应少用、慎用一次性餐盒,最好是自己携带饭盒既卫生又经济。

2.不要用一次性餐盒进行微波加热,这样会导致餐盒中的一些助剂进入到食物中,污染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对于商贩所用的发泡塑料餐盒应拒绝使用。

还是尽量少用噢。

三、一次性发泡餐具具有哪些危害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在挤出机中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丁烷)等进行挤出拉片,将片材收卷后在通风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养生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饮具如快餐盒、汤碗、方便面碗、生鲜托盘等。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四、1次性餐具对环境的破坏有哪些

一次性塑料餐具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盒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由于我国政府已开始限制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所以市面上多有非法厂家所生产的餐盒。如此一来,产品质量尤其是卫生也成了问题;有毒有害物质(如发泡剂),在较高温度下会溶出并被食物吸收,从而对人体造成微量污染,长久沉积损害健康。如果有害物质超标,其危害更大;聚苯乙烯制造的餐盒降解周期极长,在普通环境下可达200年左右。也就是说,在很漫长的一段岁月里,它将“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高分子形态不变。因此它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一次性木筷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却是出口一次性木筷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木筷150亿双,耗材13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森林蓄积量200万立方米。筷子在加工过程中均采用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熏蒸的时间越长,筷子越白,闻起来也越酸。制造者在以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后,通常忽略水煮步骤。残留的二氧化硫和其它物质结合便会成为亚硫酸盐,而亚硫酸盐在医学界被认为可能导致哮喘。同时一次性筷子运输、批发工序繁杂,整个过程多次由不同人经手,而且在运输储藏中为了防潮、防虫等,撒上不同的药品。一次性筷子不仅感官和理化指标达不到,即使最基本的细菌含量等卫生指标也很难达到,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媒介。

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1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一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

2 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3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