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袋和地膜在制造、成分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后者能回收,而前者不能?
当然有区别来 塑料袋成分很复杂,什么聚乙烯啊 聚氯乙烯啊都可以用来,而且不管是什么分子结构的。对纯度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厚度等等不需要太精细。地膜必须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而且要严格控制厚度,地膜强度高,抗拉。聚乙烯回收后可再次用来生产,但塑料袋因成分复杂,不容易回收(但理论上回收也是可行的)。
二、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土壤中的废聚乙烯塑料地膜碎片
降解聚乙烯只是因为垃圾袋一旦脱离塑料袋,代价将会大大提高,所有人都不愿意承受
因为没人能够理解自己一点点的付出换回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已
三、什么是肖纳可降解地膜?
第四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主要以腐殖酸和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活化抽提,生产土壤所需的有机肥,腐殖酸、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该项目的创新点是以腐殖酸和生物质为主要原料,具有复合高效性、生态清洁性和遗传安全性等特点。使用量巨大的廉价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技术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消除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难题,达到了农业增产增收、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它不仅有塑料地膜的吸热增温、保墒、保苗作用,还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
采用植物秸秆可腐化分解为腐殖酸,彻底解决了地膜对土地和环境污染,同时又增加了集农药、肥料和农膜于一身的特点,用后翻压入土,可成为土壤改良剂。
四、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