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5
2024
0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的区域规划?

一、柘城县产业集聚区的区域规划?

柘城县城总体规划

①城市性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机械等轻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园林城市。

②人口规模:2005年城区人口:9.5万,至2010年城区人口为: 16万人,远期至2020年城区人口为: 27万人。③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为16.8 k㎡左右,人均建设用地为105㎡/人;远期(2020年)27.9 km2左右,人均建设用地为103㎡/人。

④城区用地发展方向:发展立足于现有老城区改造,新建城区以建设项目“一湖两河”开发为龙头向北、向西紧凑发展。远期城区以向东西发展为主,适当向南北发展。

⑤用地布局结构:城市采取集中紧凑的发展布局,总体结构为一核三心三轴五区。

一核:以北湖和两条河流组成城市的绿核。

三心:春水路与和平路交叉口地区为城市商业服务中心,北环路中段的城市行政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

三轴:规划确定以春水路、北环路为综合功能生长轴,结合南北向的和平大街组成十字型城市主轴结构。

五区:北部行政文化居住区、南部老城商贸生活居住区、西部工业区、东部居住区和北部工业区。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柘城县各相关局委的意见,产业集聚区的分区以现状建设为基础,以发展条件为依据,以相关政策为导向,将产业集聚区在土地利用上分为三区:建成区、发展区和控制区,其具体分区如下:

建成区面积0.7平方公里。此区的界定是以现状已建设企业实际占地为基础进行测量核算,反映实际的建设情况。

发展区面积5.0平方公里。此区的界定一方面结合现状已市政基础实施建设成熟的区域,如西部工业区,北部学苑路两侧用地为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土地部门的建设用地指标来进行面积核定。该区在本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解决重点保证的区域,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核心区。

控制区面积8.3平方公里。剩余的规划范围内用地均为控制区范围,作为远期建设用地发展控制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该区在本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中已无基本农田,在工作中切实落实新农村建设中,采取工地“双挂”政策,近两年里,将为控制区解决3-5平方公里的用地问题。

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①空间定位: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加工业基地,形成全国规模较大的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②发展特色和重点定位:以轻工业为主,以金刚石微粉及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等特色产业,尽快使其成为带动柘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③功能定位:工业集聚区将建成带动柘城及周边区域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

柘城县工业集聚区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围绕发展壮大金刚石微粉及其制品、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这三大特色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展经营规模,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以培育三大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促其迅速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借助龙头企业的影响,吸收更多的企业向集聚区集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积聚区形成支柱地位明显、产业布局合理、企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强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金刚石微粉系列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纺织服装基地,并以此带动柘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什么叫集聚区规划?

集聚区规划依托现有的城市商业配套等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形成“一城、三园、两带、一心、一网”的总体空间布局。“一城”是指苏绍高速以西的高品质城区;“三园”是指苏绍高速以东的高端制造园、战略新兴园、以及循环产业园;“两带”一心是大江东即将启动建设的城市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大江东新城的公共核心和标志性景观地域,以功能复合为特点,集企业总部、金融商务商贸、、品质居住为一体地城市新中心。一网是指大江东的生态网络,是新区建设的生态基底,也是城区空间品质的重要保证。

三、脐橙产业集聚区

脐橙产业集聚区: 中国农业发展的里程碑

脐橙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脐橙作为中国农产品的一种重要代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因此,为了促进脐橙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打造并投资建设脐橙产业集聚区。

什么是脐橙产业集聚区?

脐橙产业集聚区是指通过规划布局,集中建设一系列与脐橙产业相关的设施和基础设施,以推动脐橙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一片区域。通过打造集聚区,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目标,进一步提升中国脐橙的竞争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脐橙产业集聚区的意义

脐橙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化的脐橙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脐橙的需求。其次,集聚区的建设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脐橙种植、加工和包装等环节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此外,脐橙产业集聚区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脐橙产业集聚区的成功案例

目前,中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众多脐橙产业集聚区的成功案例。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该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中国重要的脐橙产业集聚区。宜春市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脐橙企业,并投入巨资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的脐橙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和脐橙展示中心。通过集聚区的建设,宜春市的脐橙产业得以全面发展,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中国脐橙的重要供应基地。

脐橙产业集聚区的挑战与机遇

脐橙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一方面,集聚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包括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脐橙产业集聚区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质量控制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实现脐橙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脐橙产业集聚区有望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首先,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脐橙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其次,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推动集聚区的发展,包括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等。最后,集聚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中国脐橙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结语

脐橙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中国脐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打造和发展脐橙产业集聚区,推动脐橙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脐橙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创新发展,为中国农业增添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四、产业集聚区升级的条件?

条件如下:

(一)实施科学规划引领。围绕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由县区统一组织编制各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建设详规,统领、规范和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尚未系统编制规划和详规的地区,要抓紧完善、组织编制,确保在2014年上半年前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三结合”编制原则,将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重视新建园区与原有园区、重点乡镇与薄弱乡镇、主导产业与一般产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生态环保、集中集约”目标,合理布局专业生产区、综合服务区和污废处理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对受规划限制、工业薄弱、用地紧张的地方,实行“飞地经济”政策,鼓励将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或到重点镇建立“区中园”、“园中园”。制定符合实际的财税分成、统计管理和利益补偿办法,推动乡镇联合开发建设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发展载体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六通一平”目标,构筑中小企业和外来项目投资创业的优良载体。按照“谁投资、谁拥有,可出租、可出售”的原则,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推动建设四层及以上高标准厂房,确保其建筑面积占比达到40%以上,形成多元化投入、滚动式发展机制,缓解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不足矛盾。加强园区投资项目管理,使80%的园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150万元/亩、建筑容积率达到1.0,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鼓励各地依托产业集聚区建立“全民创业园”或“特色园中园”,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吸引老百姓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加强“三废”环保设施建设,确保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三废”排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标,增强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今后乡镇新上项目原则上都要落户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鼓励全民创业,引导返乡创业,招引产业龙头项目,集聚中小配套项目,壮大产业集聚区经济总量。制定标准厂房项目入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项目入驻情况列为县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形成倒逼工作机制,全力提升新建标准厂房项目入驻率。其中,对2010年至2012年建成的标准厂房,要求到2013年底入驻项目占总面积的65%以上,以后每年项目入驻率再增长总面积的15%。2013至2015年当年新建标准厂房,入驻项目应在标准厂房建成一年内达到总面积的40%以上;建成两年内达到70%;建成三年内达到100%。

(四)打造产业发展特色。以乡镇或片区为单位,结合现有工业基础,科学定位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集聚区采取“小项目给大项目让地搬入标准厂房发展、不同产业项目给主导产业项目让地进入同类园区发展”等“腾笼换凤”措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各县区80%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集聚度达50%以上,着力提升产业内部协作配套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推进补链招商、配套招商,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链条。围绕林木加工、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及节能灯具、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机械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推进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

(五)强化园区管理服务。规范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的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实行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模式,提高园区科学化管理水平。目前尚未建立运营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产业集聚区,均要尽快补办相关批准手续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园区公共服务,加快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建设,建立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加大共性技术研发、转移和引进力度,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艺技术水平提供“一条龙”技术服务。推动产业集聚区通过自建公共服务平台或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入驻,为产业发展、企业经营、民众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人员培训、融资担保、技术开发、检测检验、事务代理、后勤保障等综合性服务。

五、产业集聚区是什么性质?

产业集聚区是指政府统一规划、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整体效益的区域,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园区、高效农业园区等在内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四集一转” ,即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六、产业集聚区安全科职责?

一、安全人员在本单位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协助领导贯彻上级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并检查督促执行。

二、负责或参与制订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

三、负责组织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和安全设施问题,督促各车间限期整改,对重大险情有权下达停工令,并报告主管领导,险情处理完后,经检查合格,方可开工作业。

四、负责组织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厂级的安全教育、培训),督促检查班级、岗位三级安全教育。

五、参加和主持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和防止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

六、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管理工作。

七、负责本厂安全设备、灭火器材、防护器材和急救器材的管理。

八、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和了解安全施工生产状况,作好当日的安全工作日志,及时发现隐患,制止违章作业。

七、产业集聚区基本特征?

产业集聚区是指政府统一规划、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整体效益的区域,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园区、高效农业园区等在内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四集一转” ,即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八、浙南产业集聚区是哪里?

     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地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湾区、瑞安市、平阳县的沿海区域。总体布局呈现“一心、两带、四区”的框架。“一心”即核心区块,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海园区和金海园区,重点引导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激光与光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两带”即沿海产业发展带和河海生态保护带;“四区”即空港新区、瑞安塘下、瑞安阁巷和平阳宋埠等四大重点产业区块。

九、浙江省规划中的省级产业集聚区都有哪些?

如下列举14个,分别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 、金华产业集聚区、衢州产业集聚区、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

十、祥符区黄龙产业集聚区更名?

根据网上信息,2019年6月,安徽省滁州市政府发布了《安徽省滁州市公告》,将黄龙产业集聚区更名为“祥符区工业集中区”。据报道,此举是为推动滁州市工业结构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同时,改名后的祥符区工业集中区还将重点聚焦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现代化产业,以推动产业升级为目标。